率先垂范,身正令行,是治国、治企、治家的成功之道


率先垂范,身正令行,是治国、治企、治家的成功之道


孔子《论语·子路篇》中有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孔子对统治者提出的治国理论,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率先垂范,身正令行,是治国、治企、治家的成功之道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十六岁就拜孔子为师,得到了孔子的真传,无论是治国思想还是治家原则,都秉承了儒家所奉行的伦理观。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就反映这一点: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早早起床,梳洗完毕,换上一身新衣服,准备到集市上买一些东西。她刚出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又哭又喊地追了上来,吵着闹着非要跟着去不可。孩子太小,集市离家又很远,带着他出门很不方便,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回家等着,我买完东西马上就回来。你不是最爱吃酱汁烧的猪蹄、猪肠熬的汤吗?我回来以后就杀猪给你做。”这话果然奏效,她的儿子一听,立刻安静下来,乖乖地回到了家里。

曾子的妻子买完东西从集市回来时,还没等跨进院门就听见院子里有捉猪的声音。她走进门去一看,原来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菜。她连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咱们家只养了这几头猪,只有逢年过节才杀了吃。你怎么能拿我哄小孩的话当真呢?”

曾子停下来对妻子说:“在孩子面前是不能说谎的。小孩子年幼无知,他们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取教海,学习知识。如果我们现在对他说谎话,就等于是在教他以后去欺骗别人。虽然你一时能哄得住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自己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这样一来,你今后就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了。”

妻子听了之后,觉得丈夫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便心悦诚服地帮助丈夫杀猪去毛、剔骨切肉。不大一会儿,夫妻二人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美味的晚餐。

曾子的所言所行践行了孔子的思想,时时要率先垂范,哪怕是对孩子,也应当言而有信,诚实无欺,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做父母的用那种看似聪明的手段哄骗孩子,那么反过来就会使孩子原本纯洁的内心沾染上欺许的恶习。


率先垂范,身正令行,是治国、治企、治家的成功之道

另外有一句话,也指出了表率作用的重要性。那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出自晋朝杨泉的《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这里面有一个典故:

相传有人行贿,抱了一匹绫子,送给县官。这匹绫子质料好,水色好。县官细细地看,轻轻地摩,很高兴。他拿去请一个有名的裁缝做件袍子,怕裁缝落布,躲在后面窗子里看。果然裁缝剪下五尺长一大块,偷偷揣进了怀里。县官气得咣当一下撞开门,进了屋。

县官说:“五尺绫罗怀中揣,”

裁缝对:“哪个当官不发财。”

县官说:“读书十年寒窗苦,”

裁缝对:“学艺三年泪满腮。”

县官说:“当官收礼非大节,”

裁缝说:“做衣落布本应该。”

县官怒:“太岁头上敢动土,”

裁缝笑:“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段对话,反应了居上位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从而导致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的情况。


率先垂范,身正令行,是治国、治企、治家的成功之道


这两个故事,重在强调率先垂范的重要性,虽然过去了几千年,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对国家治理、企业管理、家庭教育等都有极大的影响。日本稻盛和夫也强调:“领导人一马当先,率先垂范,呼啸着‘跟我冲’,只有这样的领导人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所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想成大事,在道德品质、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方面都要冲在前面,用行动做出来表率,才能抓住人心,得到部下认可和支持,以及周围人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率先垂范   儒家   上梁不正下梁歪   孔子   绫子   县官   裁缝   不正   集市   美文   领导人   妻子   丈夫   儿子   东西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