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文起,招呼先

此篇干货众多

略显无聊 篇幅稍长 可选择性翻阅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英国人打招呼,喜欢说:“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高邮人打招呼,熟悉的人之间喜欢说:“你吃过乃?”,不熟悉的人之间则喜欢说:“你高邮哪歪的啊?”。这句“你高邮哪歪的啊?”,可埋下了伏笔,打个比方。

甲:“你高邮哪歪的啊?”

你:“我临泽的哎。”

甲:“临泽人啊,正好问问你临泽的由来。”

你:“临泽的由来,呃,呃,呃……”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此时此刻,略显尴尬……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不要慌,不要慌!

高邮乡镇由来,甩泪献上:

临 泽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因东临芦苇泽地后得名,临泽还有个别名“菱川”。

千年之前,临泽东部区域地势低洼,形成湖荡,荡里长满菱角,称之菱湖荡。传说,某日乔执中邀约孙觉前往菱湖荡观看日出,太阳升起那刻,霞光普照,鳞光点点,美不胜收。于是,乔执中调侃起孙觉:“怎么样,我家乡菱川荡上的日出,比你的高邮湖美多了吧。”于是,菱川成了临泽的别称,一直沿袭至今。

临泽和周巷镇合并设立新的临泽镇。

临泽(集镇)的“三横一纵”

“三横”:生产街;西大街、东大街;安乐寺街

“一纵”:中街(为镇中心)、后街

后街:原名“汤巷”,东乡富绅汤诰所建,得名。街南、北端曾有前、后阙门,早起晚落,防盗、保安宁。街面由黄石条铺成,奇怪的是石块有多少,难以数清,故又名“神石街”。

生产街:古时名为“学士巷”,北宋时期,乔竦于此设教馆,取名“菱川书院”,教授乡里,高足频出,故得名。“五四”期间改名“进化街”;文革期间更名“生产街”。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临泽(集镇)的巷子

以姓氏命名:高家东巷、高家西巷、杨家巷、万家东巷、万家西巷、王家巷。以庙宇命名:安乐寺巷、关帝庙巷、三元宫巷、常住庵巷。以巷中居民行业命名:锤坝巷(后因纪念房寿松烈士改名寿松巷)、花圃巷。以革命、进步思想命名:交通巷、团结巷(公社巷)、自由巷。

古孝子巷:为纪念北宋朱寿昌弃官寻母、于巷中侍奉母亲念佛修心的孝行,得名“古孝子巷”。

界 首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界首镇历史文化悠久,古称津湖、盂陵、甓湖,曾为吴、楚交界之地。公元957年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且为运河沿线的重要码头。早在元初,便已设立驿站,为里下河最为繁华热闹的古镇之一。北宋时为永兴庄,南宋时,因永兴庄是高邮与宝应的交界之首,故更名为“界首”。

界首(集镇)的路

甓湖路,以界首的别称得名。

宝塔松路,以古宝塔松得名。

孟陵路,以界首的的古称得名。

下河路,以原下河得名。

二里铺路,以原二里铺得名。

甓湖路,原东大街、西大街。

下河路,原下河东路、下河西路。

界首(集镇)的街

永安寺街,以宋代永安寺得名。

乡师街,以原乡村师范学校得名。

石板街,相传石板街建于宋代,梁山好汉武松隐居后,为了纪念梁山108位好汉,用108块长1.1米、宽0.4米的条石铺成。

后园街,以位处古称后头园得名。

界河东、西街,以位处界东河东、西得名。

沿河街,以沿二里大沟得名。

竹厂街,因多竹器用具制作、买卖得名。

状元桥街,以古状元桥而得名。

永安寺街,原文化路。乡师街,原文化中路。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清代戴兰芬,家境贫寒,期间常到界首舅舅家,得到舅舅的激励、关怀和慷慨资助,得以继续坚持苦读。直到第七次终获成功,状元及第,时年42岁。

消息传来,戴兰芬在界首结交的朋友以及当地文人雅士、贤达名流将戴兰芬在界首落脚的舅舅家所在街更名为兰芬街,戴兰芬常常经过的砖桥命名为状元桥,附近戴兰芬常常登高望远的土墩命名为状元墩(今界首中学内)。原名文化巷。

界首(集镇)的巷子

南、北司巷口,以旧时设巡检司署得名。

如意巷,因如意茶馆设在此巷得名

孝子巷,因原“孝子坊”得名。

中孚巷,因中孚酱园店设在此巷得名。

文化巷,以老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得名。

界牌巷,古代高邮、宝应两县交界处。

曹大场巷,以老曹家大场得名。

井口巷,以巷口有百年古井得名。

健康巷,以靠近国药门市部和卫生院得名。

茆家巷,以茆家大屋得名。

文化巷,原名土地庙巷。

三 垛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三垛有史可考1800余年,因南朝梁简文帝之子武宁郡王之封地而驰名(今仍有三垛镇武宁村),也是秦观故里。晋代地名“三塾”(塾,为射箭的土墩;三塾,即为三个射箭的土墩),岳飞在此抗金时,驻扎的三墩镇就是原来的三塾镇。后因避宋光宗赵惇名讳,改称"三垛",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三垛镇和司徒镇合并设立新的三垛镇。

三垛(集镇)的路、街、巷

河南路,因位于前河之南得名。

前河街,以街南前河得名。

东、西财嘴子,以地形特点得名。

当典巷,旧社会此巷开过当典得名。

东、西堂巷,以浴室得名。

石头巷,以石头地面得名。

光福巷,以原光福寺得名。

文昌巷,以原文昌宫得名。

化解巷,以“文昌化解”得名。

三元巷,以三元宫得名。

汉 留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传说韩信率军打仗于此,遇一妇人背大孩子,拖小孩子。韩信问之,妇人答:“大孩子是叔侄,父母双亡,小孩子是自己的。”韩信感佩妇人之仁,便叫她回家在门前插芝麻秸保平安。妇人照做,且叫全村人门前皆插芝麻秸。韩信手下遵令不扰门前插芝麻秸者,故此村留下来了,美其名曰“汉留”。

汉留镇被撤并入汤庄镇。

龙 虬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传说古时候一天,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一条十分美丽的母龙四处云游,她见到一处临海的地方,草木茂盛,靡鹿成群,繁花似锦,温暖如春,便落脚在这个地方等待足月生养小龙。数日后,母龙临产时阵痛,把身上的鳞(龙厣yǎn子)滚撒了一地。

小龙出生后不久,一天,龙虬先民看到天上祥云朵朵,霞光四射,母龙和小龙腾云驾雾飞向天空。再看看地面,龙厣子闪闪发光,人们从此就把这里叫做“龙裘庄”。因为母龙在这里生养小龙(小龙亦称虬),后来人们又把此地称为“龙虬庄”。

原为一沟乡,后因“龙虬庄遗址”的发掘,改名龙虬镇。

车 逻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相传因秦始皇御驾亲临此地而得名,当时驿道主干道经高邮、车逻向南。自秦代起,历经诸多朝代,车逻始终处于邮驿要道上。南宋时名为“车乐”,清朝改为“车逻”。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以集镇的形式出现,是从明代开始。

高邮城南经济新区与车逻镇"区镇合一"。

八 桥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八桥是里下河的古镇之一,旧称“邵伯下河八字桥”,是高邮的南大门。此地关河横穿东西,张叶沟纵横南北,成“十”字形,在镇中心流淌。两条河上东南西北,架四座桥梁,又因镇东、镇西两座桥呈“八”字形,得名“八字桥”,也曾叫过“关河镇”、“中心镇”。解放后简称“八桥”。

八桥镇被撤,并入卸甲镇。

卸 甲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李世民欲东征高丽(今朝鲜),令薛仁贵率军跨海东征,沿途跋涉路经此地。当时,兵困马乏,天色将晚,于是号令三军,卸下盔甲就地宿营,休整三军,赢得了士气。此地也因此得名“卸甲”。

送 桥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送桥镇,原名“送驾桥”,因此地有座桥叫做送驾桥而得名。

原先,这座桥原为“宋家桥”。明太祖朱元璋在统一中国过程中,辽东大将冬里不花献关降明,朱元璋赐姓“宋”,并有后代居住在送桥一代,”因“宋”姓是皇帝所赐,此地的一座大桥就叫“宋家桥”。后来到了咸丰年间,宋家桥被烧毁。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微服私访,曾路经宋家桥,帮助百姓重新建桥,百姓们感激乾隆,便将“宋家桥”改为“送驾桥”。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1959年前有人将“送驾桥”简称“送驾”,也有人简称为“送桥”,1959年5月划建人民公社时更名为“送桥”,即“送桥人民公社”。从此便冠名了“送桥”,后来也有了“送桥乡”、“送桥镇”。

郭集镇、天山镇、送桥三镇合并设立新的送桥镇,且高邮湖西新区与送桥镇实行"区镇合一"。

天 山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此地因境内的一座山得名,这座山很久以前叫“神居山”,又叫“天山”。天山乃1200万年前从海底隆起的死火山。海拔49.5米,周长6公里,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由150万年前火山喷发所形成,山体由玄武岩组成,表层由泥土复盖,长满山草。石山戴土,因为它的形状象“土”字,所以人们又叫它为“土山”。

天山镇被撤,并入高邮湖西新区(送桥镇)。

马 棚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马棚”,为何以此为名?有两种说法:

一说,此地处在高邮与界首之间,高邮与界首都建有驿站,来往与高邮界首之间的邮差,中途需要让马休息,都需在此地换骑,故有识之士多在马棚这个地方搭建马棚,因此得名“马棚”。

二说,吴三桂和他的祖上一直在此地养马,贩马。又因养马、贩马都需要搭建马棚来安顿马匹,于是,此地得名“马棚”。

马棚镇被撤,设立马棚街道。且高邮经济开发区与马棚街道实行"以区带街、区街合一"。

菱 塘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菱塘境内,从前有两个用来灌溉的普通水塘,一个呈长方形,一个呈圆形。当地百姓戏称这长方形水塘是公塘,圆形的则是母塘,这两个水塘年年长满嫩嫩脆脆的家菱,成为妇孺皆知的“菱塘”。

后来,当地百姓以这两个“菱塘”(水塘)为最东端,建了座木桥,并将这座木桥称为“菱塘桥”,而菱塘的得名便因此桥。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菱塘的回族历史悠久,早在元朝时期,菱塘就有回民定居,此地被称作“回回湾”。相传700多年前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时,菱塘已有300多回民在此依山傍水生活,世代生息,繁衍了数千子孙,并建设了清真寺,作为本地和邻近县市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高 邮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早些年,乡镇的人过年购置新衣服,总喜欢说“上高邮买衣裳了”,这“高邮”在他们心中还是挺“高大上”的。

高邮的由来,源于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又称“秦邮”、“盂城”、“高沙”。汉武帝时在此置县。此地长期为州郡县的行政治所,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高邮镇被撤,设立高邮街道。

部 分 地 名

南海、北海,因“南海子”、“北海子”得名。旧时,东门(今商品街大转盘处)外地势低洼,雨水泛滥时汪洋一片,待水退去后,留下两个巨大沼泽,南边的叫“南海子”,北边的叫“北海子”。

宝塔,以净土寺塔得名。原名“李孟庄”。

花湾,此处原有弯曲河道,堤旁栽有桃花,得名。

金桥,此地金姓人家旁有座木桥,得名。

太平庄,此地原有环村河,用于防匪防贼,得名。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黄渡,以历史上黄姓在此摆渡得名。

管伙,以管姓得名“管家伙”,简称“管伙”。

丁庄,相传韩世忠、梁红玉反击金兵,由镇江开至高邮,曾驻扎在此,又名“丁志庄”。

孙家厂,此地原为放马厂,后将“场”误写为“厂”,又因孙姓居住,得名“孙家厂”,简称“孙厂”。

高庙圩,位于盐河以东,因一块高地上的一座神庙得名。被盐河、南澄子河、香沟河包围在中间,形成了一处三角地形、三面环水的地块,东边有尖角。周边有道四米多高的土圩,挡住汛期洪水的去路。

十里尖,因地处三面环水,三角尖尖的高庙圩东边尖尖角得名。

双庙,此地横泾河南北两岸各有一座庙,得名。

双牛,此地原有座双牛坟得名。

牛缺嘴,相传明代刘伯温治水时铸铁牛一座放于此,铁牛嘴旁还缺少一块,得名。

历史文化街区的巷子

城南历史文化街区

南门大街,位于南门外,兴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兴隆于近代。东邻驿站,西傍运河,为水路通衢。解放后改名“胜利街”,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改叫“中山南路”,直到改革开放后,恢复原名“南门大街”。

大、小猪集巷,此地为猪集市,得名。

运粮巷,明清时高邮运粮通道,因而得名。

盐塘巷,明清时高邮运盐通道,东海所产食盐通过运河外运的必经之地,因而得名。

馆驿巷,因巷中盂城驿得名。

城中历史文化街区

府前街,始建于宋代,明清两代称州前大街, 民国时期改称中正路,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县府街,“文化大革命”时曾命名东方红路,后复命名县府街。1992年2月24日,县府街更名为府前街。北宋军署衙门、南宋县衙、元代府衙、明清州署衙门,民国县政府,1948年高邮解放,设人民政府,均在此街。

中山路,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从民国时期叫起。也曾叫过“红旗路”。北段曾被称“彩衣街”。

西塔街,原称“西门大街”,1956年运河拓宽后,西门不存,西塔隔河雄峙,故改称西塔街。

前观巷,因位于原元妙观前而得名。

百岁巷,相传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年(1716),知州焦献猷为巷内百岁老人殷氏立“百岁坊”而得名。

焦家巷,巷名真实来源已不可考。但传说因古时巷内一焦家大户,考取官位轰动一时,得名。

东营巷,清朝嘉庆年间,此处曾设过河营守备署,因而得名。

军斤巷,传说因此地原是兵丁演武厅所在地,因“厅”“斤”音近,巷道逐渐演化为现名。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贾家巷,因巷内有清代“天官”贾国维的故居得名。今改叫“菊花巷”。

梁逸湾,因巷子走向似亮月子,被称作“亮月子湾”,后来有家梁姓大户住在巷子里,渐渐的就被叫成了“梁逸湾”。

熙和巷,明初宰相汪广洋宅曾在此巷。民国时期,国民党县党部设于巷内。日寇驻邮最高司令部(称洪部)也设在这里。抗战胜利,新四军受降仪式在熙和巷公园礼堂举行。

孙家巷,高邮昔日孙王贾夏四大姓,孙家居首,孙姓居住于此,得名。孙云铸故居便在此巷。

马棚巷,此处曾设马棚(马厩)得名。

工商巷, 巷南端原名仓桥巷,北端原名仓廒巷。解放初期工商联驻于巷内,故改为现名。

城北历史文化街区

●北门大街

北门大街,位于北门外,始于宋。宋称“太平街”,明称“北门外街”,清始称“北门大街”。

复兴西街,宋代高邮繁华的商业街,是珠宝、皮货的交易市场。亦是当时通往驿站的主要街道。

东台巷,传巷内原有穆斯林“宣礼台”,在北门大街东面,故得名。

人民路,清代称孝义东铺,俗称东大街。解放后叫人民路,旧时商铺云集,十分繁华。

一人巷,此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因巷宽约八十厘米,二人不可比肩,只容一人经过,得名。

三星池巷,因“三星池浴室”(高邮浴室)得名。

空心街,上铺黑色长石板,下面为暗阴沟,人在上面行走,水在下面流淌。后来,常有收草的农民经过空心街收猪草,渐渐被人叫成了“猪草巷”。

半边桥,巷道名称,原是桥名,建于宋代运盐河道上,今菜市街附近。桥建一半因故停工得此名。

东台巷

铜井巷,巷道北段一口铜底水井,井口为六边形,石质为玄武岩,因而得名。

太平巷、三元桥巷,城北医院南侧,靠近太平庵,太平巷因而得名。跨过东西向的通道,是另一条巷,较短,巷南有横跨城河的三元桥,因而叫三元桥巷。

福慧庵巷、大雄庵巷,以庵庙得名。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复兴西街

菜市街,大约形成于清末民初,因此处是自发形成的菜市场得名。

梨木巷,以巷首朱姓生产梨木农具得名。

骡马巷,明清时称“龚元帅巷”,后巷内吴氏开设骡马行,为世人所知,民国初年,正式改名“骡马巷”。

杨家巷,巷内杨家在高邮是名门望族,因而得名。

左家巷,宋时,位于迎华驿西面向北,多设秦楼楚馆。古时此处不乏风流韵事。

●人民路

窑巷口,巷内曾有砖窑,多制砖瓦得名。

大淖巷,原名大脑巷,因直通大淖河,又因汪曾祺先生的意见,更名“大淖巷”。

草巷口,因原巷子内常有挑草人经过,地面撒满稻草,得名。

滑石巷,以巷内一条滑石路面得名,曾叫“常丰巷”。

竺家巷,汪曾祺故居在此巷内。

天王巷,以原天王寺得名。

斗鸡场巷,因巷内原有一处斗鸡场得名。

炼阳巷,清末民初,洞阳观香火冷落,佛道两教做出分割,从真武大殿向南,归为佛教所有,为“炼阳庵”;向北则归道教,为“炼阳楼”。晚清,此处改称“炼阳巷”。

其 他 乡 镇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汤庄,以汤姓首居,得名。

汤庄镇和汉留镇合并设立新的汤庄镇。

甘垛,原是洛阳河南岸一个茅草荒垛,后垦荒长粮,得名“南甘垛”,后简称“甘垛”。

原甘垛镇和横泾镇合并设立新的甘垛镇。

周巷,以周家巷得名。

周巷镇被撤,并入临泽镇

郭集,相传明朝郭天官安葬于此,后形成集镇,得名。郭集镇被撤,并入送桥镇。

司徒,以司徒潭得名。

司徒镇被撤,并入三垛镇。

横泾,以横泾河得名。

横泾镇被撤,并入甘垛镇。

沙堰,相传此地原是一片黄沙滩,后筑堤堰防水,渐为陆地,得名。沙堰镇被撤,并入汤庄镇。

龙奔,龙师沟旁有一沟塘,传说曾有乌龙在此戏水后飞腾而去,得名。龙奔乡被撤,并入卸甲镇。

武宁,此地原有一座武宁王(梁简文帝十五子,名大威)庙而得名。武宁乡被撤,并入三垛镇。

东墩,此地原有东、西两个土墩,因此墩位于东侧得名。东墩乡被撤,并入高邮经济开发区(马棚街道)。

平胜,以原平王,胜利两乡得名。

平胜乡被撤,并入甘垛镇。

湖滨,以位于高邮湖之滨得名。

湖滨乡被撤,并入高邮镇,后高邮镇又并入高邮街道。

营南,以位于宝应县王营镇河南得名。营南乡被撤,并入周巷镇,后周巷镇又并入临泽镇。

高 邮 三 道 沟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高邮有三道沟,一沟、二沟还有三垛的五里。

岳飞在高邮抗金时期,屯兵三墩(今三垛)。一日,岳飞诱敌(高太保)退向三墩方向,在距高邮城10余里处的河边,金兵突然连人带马掉进挖好的沟中惨败,这道沟便是岳飞为金兵设下的陷阱,而此战也为这里留下地名“一沟”。也相传是韩世忠抗金,在此设第一道壕沟得名。

一败之后,高太保不甘心,报仇心切,率兵再次逼进三墩,岳飞胸有成竹,率兵西行迎战,交手后假装撤退。高太保怕重计,先派人试探,过了一沟相安无事,随后率兵直追,哪知在一沟东10多里处,再次陷入深沟,大败。而这第二道沟,便是“二沟”。也相传是韩世忠抗金,在此设第二道壕沟得名。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此图来源:朕说

两败之后,高太保恼羞成怒,又一次率兵出战。岳飞早有安排,依旧先战再逃。高太保两次重计,格外小心,步步逼进。但安全过了一沟、二沟,高太保放松戒备,再次猛冲,在距三墩(今三垛)5里的地方,又一次陷入深沟,兵败身亡。这第三道沟距离三墩5里,便留下地名“五里”,至今仍为三垛的一个村名。

一沟乡改为龙虬镇,二沟乡被撤并入三垛镇。

以 烈 士 命 名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三垛镇左卿村,以左卿烈士命名。

三垛镇剑鸣村,以恽剑鸣烈士命名。

卸甲镇伯勤村,以毛伯勤烈士命名。

卸甲镇在和村,以周在和烈士命名。

城南经济新区特平村,以陈特平烈士命名。

城南经济新区浩芝村,以张浩芝烈士命名。

甘垛镇子明村,以孙子明烈士命名。

汤庄镇曾钰村,以胡曾钰烈士命名。

送桥镇德华村、组,以夏德华烈士命名。

龙虬镇张轩(社区),以张轩烈士命名。

龙虬镇长金村,以周长金烈士命名。

龙虬镇强民村,以朱强民烈士命名。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周山镇,以周山烈士命名。

周山镇狄奔村,以狄奔烈士命名。

周山镇志光村,以陈志光烈士命名。

周山镇周坤村、组,以周坤烈士命名。

临泽镇川青(社区),以徐川青烈士命名。

临泽镇钱镜村,以钱镜烈士命名。

临泽镇金海村,以黎金海烈士命名。

临泽镇翟光组,以翟光烈士命名。

临泽镇寿松巷,以房寿松烈士命名。

界首镇品祚村,以钱品祚烈士命名。

界首镇大昌村,以圣大昌烈士命名。

界首镇德标村,以圣德标烈士命名。

界首镇应龙村,以卜应龙烈士命名。

界首镇福兴村,以郭福兴烈士命名。

界首镇宏祥村,以郭宏祥烈士命名。

界首镇龙翔村,以居龙翔烈士命名。

界首镇如祯村,以葛如祯烈士命名。

界首镇维兴村,以王维兴等烈士命名。

界首镇张任村,以张明、任瑞金烈士命名。

界首镇王胡村,以王桂连、胡庆福烈士命名。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宋代是高邮城市建设以及商贸、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高邮从宋代到清代,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高邮州,已有九百多年的中等行政区域划分的经历。民国后又改高邮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高邮县澄子河以南地区曾属江高行政区、江都县,高邮县湖西地区曾先后属天长县、甘泉县、东南县、仪扬县、仪征县。1991年起设高邮市。

高邮虽小,却也“五脏俱全”。

——“五脏俱全”?

这个词很准确,不用怀疑。

建国后,高邮县的行政区域划分从镇、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制。1991年后,高邮市的行政区域划分除了镇、乡,又增添了街道、区(开发区、高新区)、行政村(社区)、村民小组(自然村、社区居民小组)。

从繁到简,撤并结合,高邮的行政区域划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直到最新的一次行政区域划分(排名不分先后):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高邮最新区划图

五分钟,读懂高邮乡镇由来

每个乡镇的地名都是这个地方的文字符号,它展示着每个乡镇的风貌人情也承载着每个乡镇人的文化记忆;从诞生到获得广泛认可,从远近闻名、载入史册到几经变更、永远消失,都承载着一段故事与历史的沧桑。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人们渐渐忽略了对地名的关注,直到有些地名永远消失。有些地名虽说得以保留,但因疏于挖掘整理与传播展示,使得其来龙去脉鲜为人知,甚至无人知晓。

只能尽力整理,但可以肯定,仍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地名史话和人文故事,早已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甚是遗憾。若有不完善、不完整或是不正确之处,方可留言指出,感激不尽。

图 / 文 / 排版 | 雨朱

校对 | 龙博士 王子卿

公众号:邮城女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三星   高邮   临泽   下河   界首   司徒   土墩   马棚   集镇   太保   北门   宋代   地名   烈士   原名   美文   由来   乡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