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手记】身份证的法律意义

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身份证”,毫不夸张地讲,没有身份证可谓是寸步难行。我还记得听某法官讲课,讲到一个有关身份证的细节,我们持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下面的编号是属于“公民身份号码”,而非“身份证号码”。我们细查之,果然如此。


我记得身份证之前,要证明“我是谁”需要用户口簿,户口簿是以“户”为本位,个人就是“口”,例如一“户”有几“口”人,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了“户”就不能说明“口”,这种依附性大多源于自然血缘的关系,但也少有法律拟制的关系而产生。这中间自然也会存在分户,户口转移等问题,还有亲属关系证明,户口簿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而身份证要证明识别的是个人,这就在某种意义上弱化了“口”对于“户”的依赖性,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倾向,即个人才是选择与决策的行为主体,从法律的角度讲,个人作为权利之享有,义务之履行,责任之承担的主体,主体能识别才能独立,身份证的出现显然顺应了这种趋势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身份证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证明“我是谁”,也就是识别个体。这在“熟人社会”是不需要的,就比如在一个村里,谁都认识谁,就不存在这种需求。而在“陌生人社会”中,证明“我是谁”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有交易就需要了解交易对象,因此全面的个人行为记录就具有很大的价值。例如合同关系,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叫做“非人格的制度”,说的就是在大经济范围内,游戏规则不可再靠“熟人信息机制”,制度只能变得好像“六亲不认”,因而,身份证的作用就在于应付大规模、大范围的人口流动与交易活动。在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交易世界中,个人拥有的权利需要一个独立的形式化的表达,身份证恰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而且,在我国《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其中就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等信息,虽然尚未确立个人信息权,但是也将个人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权益予以保护。因而,身份证不仅发挥着识别个人的功能,而且其所标识的个人信息也受法律保护。


身份证不仅彰显着个人主义的涵义,也回应着陌生人社会经济之需,同时也体现了法律之于生活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身份证   意义   法律   户口簿   个人主义   自然人   美文   手记   熟人   法律保护   主体   陌生人   权利   身份   作用   律师   关系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