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五十年前的年夜饭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五十年前的年夜饭

作者:黄大信

又到除夕吃年夜饭的时候,想起五十年前的那顿年夜饭。1971年除夕,黑龙江呼玛河边的红砬子柈子场地窖子,山上的老乡都下山回家团圆了,还有十几个知青留在柈子场过年,我负责做饭。

那年除夕,辰彦赶着牛爬犁下山到队里去拉年货。

三四十里的山路,来回七八十里。老牛的速度和人走差不多,天快黑了才到。所谓的年货,不过是一块不大的猪肉,一袋不冻的白菜而已。生产队一年杀两回猪,一般是在中秋节和端午节。中秋节已上冻,分剩下的猪肉冻上后放在生产队的仓库里,队长特批一块给山上的柈子场。当年的年夜饭无非是馒头加白菜炒肉片。

红砬子是呼玛河拐弯处一座褚红色的石崖,因地下有暖泉终年不冻形成冰瀑,现在是呼玛冬天的景观打卡地。我们的柈子场就在附近的山上。

每年11月下雪过后,打柈子的队伍赶着爬犁,拉着干草面粉,锅碗瓢盆铁炉烟筒,行李工具上山进驻柈子场,到来年三月中旬才下山。

到达地窨子时天已擦黑,先要架上铁炉烟筒,把带去的冰和冻土化开和泥,安上铁锅补好灶台,第一顿饭只能烤馒头片就咸菜了。

其实我做二三十人的饭,只有一小桶豆油,平时没有肉,只有土豆和冻白菜。就一口大锅,蒸馒头以后烧一锅菜汤。汤好了以后拿勺子弄小半勺油在碳火上加热,撒几粒花椒爆香后放在汤中增香。我想办法做年糕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所谓的年糕,不过是用死面做成条状蒸熟后切成片:糖年糕是翻炒后喷一层红糖水,还有白菜汤年糕这两种花式。有时还用红糖包红糖三角包吃,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黑龙江纬度高,冬天8点后天才亮,下午4点后天就黑了,一天两顿饭。早饭一般是面碎汤:用面板小苕帚醮水洒在干面粉上,形成小面疙瘩粒,水开后下锅,形成麦片状的糊,就着咸菜馒头吃。有时也做高粱米粥:高粱米浸泡后,用大碗在面板上压碎,水开后下锅,再开后就成了。

天亮上工前再检查一遍大锯,打去高齿。一般两人一道锯每天至少打2个柈子,每个记10分工,计件活。志钢和苏营一道锯,起早贪黑曾创下一天5个半柈子的记录。

大锯放树,截成五十公分的小段。

斧子打去枝桠,把柈子劈开。

知青往事:五十年前的年夜饭

打柈子用最原始的工具大锯和斧子

下午大伙陆续收工后,5点左右吃晚饭。晚饭后各人洗脸洗脚,有的伐锯,为明天做准备,有的做斧把,有的补鞋,各人铺前吊着自制的柴油灯。有一天聊天晚了,有人肚子饿了建议烙饼吃,大伙响应,于是按人头每人称了一斤面粉烙饼,全部吃光。由于伙食很差,那时每人每天有2角钱的外出补助都用不完。

山上用的水是从黑龙江打的冰,装麻袋后拉上山的,除了饮用洗漱,还要喂牛马。我发现附近柳茅子塔头甸里还有一处不冻的暖泉水,于是过去砸开冰挑回来。

一晃五十年过去了,现在要吃啥有啥,却要防三高防糖尿病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知青   年夜饭   高粱米   爬犁   呼玛   烟筒   烙饼   生产队   斧子   黑龙江   年糕   除夕   美文   面粉   白菜   馒头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