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赏月对诗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赏月对诗

当夜幕降临时,坝上的空气格外清爽,一轮明月像个大玉盘悬在前梁的山上。二男提议,咱们赏月吧。

我把小炕桌摆到院中,大家继续饮着暖瓶中的茉莉花茶,静静地望着前梁。这时二男冒出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下把大家的心绪引到了千里之外。克力的父母年事已高,哥哥远在日喀则;维璧哥儿四个,新疆、四川、湖北天各一方,家中只有母亲一人;三华父母远在旅顺,自小在天津的姥姥身边长大;二男父母在涿州,兄弟四个分散几处;全服父母在保定,小妹元梅让他惦念;我的父母虽都在津,但父亲仍住干校不能回家,黑龙江的大哥也是多年未见;志强的兄弟姐妹多,但下乡的也多,哥哥姐姐也远在甘肃等地,天津还有一个疼爱孩子的老奶奶。此刻大家都在想念着远方的亲人,亲人们肯定也在挂念着老窝铺的知青们。

正当大家陷入沉思之际,二男又说,趁此美景,赏月对诗如何?我自知没有文学功底,没有响应,维璧拿出自己做的半导体费劲地寻找着微弱的广播信号,志强自告奋勇与二男一唱一和对答起来。由于我不懂诗词,当年他们作了什么佳句根本没记住。隐隐记得后来二人以月为题的对答。二男说,“举头望明月”,志强答,“低头思故乡”。志强说,“举杯邀明月”,二男答,“对影成三人”。二男说,“海上生明月”,志强答,“天涯共此时”。他二人声调越来越高,压过了其他人的说笑声。

我是了解二男的,知道他非常喜欢古文诗词,初二时他与我是同桌,“文革”中住校又在一个宿舍。在那个年代,晚上他还偷偷地看文史资料,给大家讲历史故事,至今我还记得他朗诵《项羽本纪》的神态。那时他还劝我读唐诗,可我一首也看不下去,那厚厚的《唐诗三百首》他几乎都能背下来。志强与我在一起时只是玩半导体,交流做木匠活。后来才知道志强也看了不少书。晚上我问他,开始与二男对的句子怎么没听过,他说都是《古诗源》上的。

月亮逐渐远离了前梁,营子里所有的灯火全熄了,只有知青院里的人还在高谈阔论,由赏月谈及家事,由“文革”谈及国事,继而又回到当前营子里的阶级斗争。天不早了,我催促着大家赶紧睡觉,第二天还要起早呢。熄灯时,几个人趴在炕沿上,比赛看谁吹的准,因我和维璧都是号队的,口风紧,几乎同时两股气流射向灯捻。大家睡了,只有圆圆的月亮还高高挂在天空。

作者介绍:魏树人, 1967届天津一中初中毕业, 1968年围场县插队,下乡期间参与了有线广播网和小水电的建设。

知青往事:赏月对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知青   围场   涿州   日喀则   旅顺   哥儿   项羽   炕桌   月亮   天津   文革   美文   半导体   明月   诗词   往事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