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一把理发推子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我是1968年9月16日到内蒙古临河县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屈指算来已有四十六个年头。2012年为了纪念我们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我写过一些上山下乡的回忆文章,取名“我的知青岁月”。由于没有做系统的筹划,只是反映知青的生活片段,因此每篇都另加了小标题。现在贴在这里,只为留下一些纪念。

中国知青网作者老茶

一把理发推子

就要下乡了,细心的母亲为我准备了一堆生活用品,从洗地涮得到缝的补的,一应俱全。一天母亲忽然买来一把“双箭”牌理发推子,说:“农村没有地方理发,带上它自己学学,你们几个小子可以互相理一理。”知道母亲此时对我一人在外不放心,于是乖乖地爽快地答应着。

到了农村,才知道母亲的想法多么正确。看看老乡们的脑袋,就明白这里没有理发店。他们的头发有的是用剪刀绞的,有的是用剃刀剃的,甚至还有人用镰刀刮的,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求发型,只求方便。

随着大家头发的增长,理发学习班正式开班了。大可、政治、乃昌、繁阳都曾是我的试验品,当然我也多次沦为他们的试验田。在不断互为实验的过程中,大家逐步提高了理发水平,只是由于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发型比较单一,平头为统一发型。

尽管如此,看到我们知青自己理发,陆续就有老乡找上门来,要求帮他们解决头上的问题。好在他们的要求不高,我们也来者不拒,我们的理发事业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平时你给我理理,我给你理理,本来不觉得有什么,但到了过年可就是大事了。

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快过年了,人人都要收拾一下,理发自然成了一件大事。我记得当时我们总结过年的两件最累人的事:“春联写的手抽筋,剃头剃的手臂酸”,那真是真实的写照。当地贴春联,门上要贴,窗边要贴,正房要贴,凉房也要贴。此外在房梁上、猪圈边、粮仓外、柜门旁还要贴方子、贴福字。算下来一家就要写几十条,我们一下都成了书法家。而理发,从过小年就开始忙,一直要忙到年三十。记得有一年除夕,早起就开始有人理,大家轮换着干,一天理了二十几个脑袋。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理发水平越来越好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来离开了农村,有了儿子,我还一直坚持给他理发。直到儿子上了中学,突然有一天说,“同学问我,你的头在哪里理的?他也想去理一个……。”我感到儿子长大了,我这理发铺也该停业了,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打理自己了,从此儿子就自己去理发店解决脑袋的问题了。

通过理发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除了理发手艺,还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忙里偷闲统筹安排,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受益终生。回想当初母亲执意要我带上理发推子,她不光是交给了我一把推子,还领我走上人生道路,令我没有荒度一世,虚度一生。此时我应该感谢母亲,愿母亲在天之灵能感知我的心,听到我的心里话:母亲,你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生活的的钥匙。母亲您是最伟大的!

正是:学习理发不寻常,为己为人为老乡。

生计修得心路广,归来安敢忘亲娘。

2012-6-17

知青往事:一把理发推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推子   知青   来安   房梁   上山下乡   头发   理发店   美文   老乡   有的是   发型   脑袋   往事   儿子   母亲   水平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