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老玉米’绰号的由来(二)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由于当时连队里因供应的缘故,每日三歺的伙食都很差。但是当时有一家子的伙食却着实让大家羡慕:几乎每顿都是白面做的饭,不时有白米饭调换。也常见他们喂的鸡料竟是碎玉米,而到秋初,孩子们常在午饭前吃煮玉米。这一切都引起左邻右舍的好奇,更有人想方设法想搞清究竟怎么回事?

这家的女主人呌李桂云,四十多岁,有二女一男,是与老伴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宁夏十三师一团的。她们由于从新疆来,劳动经验、技能都挺好。为人是口气足加之出身好,当时在文革时间,尽管她到连里晚些,但依仗根红对连里发生的事,常常指手划脚,俨然以贫下中农代表自居。她男人是个开康拜因的拖拉机手,在团里负责收割小麦等作物,由于机械化的缘故,从康拜因机里出来的就是纯净打好的麦粒。

也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人们终于发现李桂云家里的密秘:原来她老公经常不将康拜因机仓内的麦子放光,留下一些仓底,趁机将百十斤的麦子扛回家,一夏收弄个几百斤麦子,不在话下,有时拿些麦子跟银川农村的人换成大米,更多是磨成白面,难怪她家细粮多。至于玉米多到去喂鸡,供小孩吃嫩玉米,那是她常去玉米地偷窃而得。

一天傍晚,前去李家的探子回来报告:她家将很多玉米正往砌好的土坯炕中填!有几个好事的年青相邀去瞅瞅,隔窗就可以看到她一家人正忙乎呢,随即几位合计一下,闯进去抓个现行,人赃并获。几个人推门即进,吓了她们一大跳,你、你们干什么?!我们抓贼!看着地上堆着的玉米,土坯炕中填满的老玉米,她哑口无言。其中一位青年赶快跑到连队宿舍中间的路上,大喊:大家快去李桂云家瞧瞧,她家偷了有几千个老玉米!听到喊声,许多人闻讯到李家看个究竟。

大约聚集有几十口子,将她家的屋里、屋外,院子占得满满的。人们三五成群的交耳议论着:太不像话啦!没有想她还能干这种事!真丢人!不知何时几位连领导也让人呌来,他们分开众人,来到屋中间,看到炕里外的许多玉米,再看她们一家人的窘态,不用多问心知肚明,怕再如此下去会闹出什么不测之事。就对大家说:我们都看到了!李桂云的问题较严重,我们进一步调查落实,一定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听到连领导如此答复,人们逐渐散去。

还有一个多月,连领导在大会上宣布了对此事的处理决定:经查证落实,李桂云及丈夫利用工作之便或趁机盗窃,国家的小麦有八百三十斤;玉米二千五百斤;还有菜园的瓜菜等。连队责令她们作出深刻检查,并按市值逐月扣除上述赃物折合款!鼓掌支持连里的决定,大约过了快一年,她们基本还清款,但每天在老玉米绰号下还日子,实在难熬渡日,最后她申请一家返新疆旧地,领导上同意啦,临走时孑然一家无人送行,据说回到新疆生活得也很不舒心。

全连搬迁至西地,

千亩新茬种玉米。

那时生活很艰苦,

确是有人来偷机。

李家大姐偷玉米,

囤积细粮为自己。

不料坏事让人知,

机关算尽未料及。

自称根正苗子红,

最终绰号老玉米。

知青揪出大硕鼠,

原来还是只母的。

农场生活有趣事,

暮年回忆仍亲历。

2013年12月19日扵寓所

知青往事:‘老玉米’绰号的由来(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老玉米   知青   绰号   康拜因   拖拉机手   细粮   土坯   连队   白面   新疆   伙食   麦子   美文   小麦   由来   玉米   往事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