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插队赴山西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一九六八年的秋天,我插队去了山西。专列里全是各校的学生。与一年前大串连不同的是各个身边多了许多行李。车站内外除了必不可少的标语口号,还多了许多来送别的父母亲友。

我的父母弟妹也来了。弟和妹还是啥也不懂的小屁孩儿,是跟着来瞧热闹的。在站前广场,老妈眼泪汪汪的,紧接着往书包里塞咸菜和和她早起炸好的一罐子肉丁甜酱。她不敢和我说话。因为一说话非泪雨滂沱不可。老爸是在部队里呆了多年的人。看多了告别分离甚至生死,脸上自然平静如水。他像送新兵入伍似的,正经八百地握着我的手,嘱咐说:一苗栽入广阔天地,汗水浇灌火热青春。

真应了那句老话:少年自古轻别离。我那时似乎很想离开北京,离开家,离开每天不知该干啥的生活。离开北京之后怎么办?没有想过。我不知是该向老爸表个在农村好好干的决心呢,还是说点啥安慰老妈。老爸说话时,我的眼睛看着别处,心里只想尽快结束这个告别仪式。

我是说啥也不愿意让父母进车站。我不是怕我妈掉眼泪,也不是怕同学看见我的历史反革命老爸。我说不出,也说不清楚当时的心情。反正最后我坚持一个人进站上了火车。

许多年之后,一次和老爸扯闲篇儿。老爸说,那年去火车站送你。握着你的手,才发现俺大闺女真是长大了。你那手又嫩又白又软和。一想到这双练过小提琴的手要去拿铁锹和锄头,我心疼又没法啊。

怕遇上谁就偏偏遇上谁。月台上,堵着我要上的那个车厢门的是鹫峰中学的大王。

“我看见你爸和你妈来送你了。”这语气怯怯的。

“知道你们清华附中的今个儿走,中午我就来车站等你。”这语气柔柔的。

“没得罪你呀。走了连个招呼都不打呀。”这语气是埋怨的。

“到山西有了准地方,给我写封信吧。”这语气是真诚的。

我无言以对,只有沉默。

也不知是出于火红的决心还是出于革命的浪漫,还是其他什么情感的宣泄,咱们学校的两个男生把好几个啤酒瓶子摔到火车的轱辘上。清脆的啤酒瓶的破碎声和四溅的淋了我一脚的啤酒像极了我那一刻的心情。

在不可预知的命运之前,对这么个记挂我的男生,我不知咋办。理智告诉我:什么也不能允诺。情感替我说:“到地方给你写信。”

汽笛长鸣。车轮滚滚。一路向西。北京渐远。

溜达一遍车厢,除了李承穗、皮玲玲和一帮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我认识的人不多。

从文革一开始,我和李承穗就成了逍遥派。

部队院校的文革和地方院校一样如火如荼。留过日的老爸老妈日子不太好过,我看在眼里心堵得慌,就不愿意回家,不是跑到外地快活,就是窝在学校的寝室里懒散。

停课以来,我最积极的表现就是主动地经风雨见世面,满世界的大串联。我不仅去了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冲,去了杭州、苏州、广州,还去了大小凉山和西藏。后来不让大串联了,心可被串野了。我和李承穗就骑着自行车满北京城的串胡同,找好玩、好看、好吃的地方。前门外的九道弯胡同啊,狭窄处得一人侧身而过。北大红楼啊,那是毛主席年轻时当过图书管理员的地方。金鱼胡同啊。那里有个四合院精致得很,是什么民主党派的党中央。野累了,就买点挂面学校回用电炉子烤馒头片和下煮面条吃。要不就猫在寝室里看从图书馆偷出来的小说。

中国知青网作者晓寒

知青往事:插队赴山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山西   知青   北京城   韶山   文革   美文   北京   车厢   胡同   语气   老爸   车站   往事   说话   父母   地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