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语言表达障碍,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

说话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同时,说话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一直以来其实都特別羡慕那些和任何人都聊得來的人,这不仅是他人的一种人格魅力,更是一种从容的处事能力。很多时候我在想,到底是性格的原因还是别人天生就比较能说会道点呢?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于说话技巧和方法,拥有完整的逻辑表达顺序,不但能让你把事情表达清楚,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在职场上、在生活中或与人沟通时,你是否会有以下情况出现:

1. 感到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2. 经常与别人沟通时出现不顺利的情况;

3. 与人沟通时,觉得自己笨嘴拙舌;

4. 当你冲向热火朝天的沟通现场,如何不留痕迹地加入对话当中;

得到App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说,如果在沟通过程中有以上情况,她会带上一个“工具箱”在你经过的路边守候你,与你一起找到满意的沟通方案,从而摆脱沟通困境。

突破语言表达障碍,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

《沟通的方法》脱不花

“工具箱”里面有18个职场中致命的沟通陷阱,这个火热的趁手工具就是“沟通的方式”。关于沟通,脱不花给我们提了个醒——把它当作一场“无限游戏”,我们熟知的游戏都有输赢之分,但把沟通作为游戏还是第一次听说,所以,在带着疑问的情况下,很想看看花姐的“杀手锏”是什么。


生活中,人人都说倾听很重要,但事实上能做到的人却很少,所以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听到:

我不是跟你说了吗?

我之前不是提过你了吗?

我不是教过你方法了吗?

我不是刚和你说过这个问题吗?等等

自然赋予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其实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卡耐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突破语言表达障碍,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

说与听,是沟通的两大要素,但是大家都急着说,却少有人用心听。不难发现近年来心理咨询需求不断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心理咨询家在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倾听者与对方在进行沟通交流。

反观那些公认的“沟通高手”,他们都有一个共性:沟通不靠说,人狠话不多。总结一句就是:倾听是沟通的起点。

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心理学教授麦克▪P.尼可斯博士对倾听者归纳总结为:先搁置自己的需求,让说者充分表达想法与情绪;专心在倾听上,适时(而非时时)传达你的关心;抱持同理、开放的态度,不加入自己的批判。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像心理学家那样,识别出说里所表达的意思呢?事实上,就算与心理学家沟通,他们也未必就能完全掌握他人所表达的全部意思,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就应该像福尔摩斯一样耐心倾听,注意观察,把所有隐藏线索都一一仔细过滤,从中挖掘出来。

那么,线索怎么找呢?脱不花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结构化倾听

什么是结构化倾听?

当对方表达的时候,你作为倾听者,接收到了源源不断的信息。

在这个环节里,你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请你在头脑里自动画三个框,把听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突破语言表达障碍,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

第一个框:沟通对象的情绪

对方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第二个框:事实

对方陈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事实。

第三个框:期待

对方期待我作出的行动。

举例:

你和朋友在饭店吃饭,有一道菜迟迟不上,你朋友就喊:”服务员,那个菜好了没有?再不上,就去掉吧。“

对于服务员来说,这个时候,就收到许多信息。

第一格:情绪是什么?

客上等半天,着急了。

第二格:事实是什么?

客上点的菜,我们还没有给人家上。

第三格:对方期待我的行动是什么?

赶紧上菜。

服务员如何正确应对?

安抚情绪,承认事实,马上行动。

第一句:“真对不住,我们先送您一个水果盘,您先吃着。”这是安抚情绪。

第二句:“您看今天厨房真是太不像话了,您这个菜还没上,真对不起。”这是承认事实。

第三句:“您放心,我现在就去厨房门口堵着,一定把菜给您催出来。” 这就是客人期待的行动。

总结来说,结构化倾听的三个重要框架 = (感受)沟通对象的情绪,(接收)事实期待(理解对方期待的行动)。事实和情绪有时候是很难区分的。你可以通过训练,强行要求自己做一个区分,这样可以帮助你作出正确的行动回应。

怎样让对方知道我听懂了,通过确认事实,回应情绪,反馈过程中逐条确认,通过这个“铁三角”,就可以让你把问题得到有效回复和解决。养成这个套习惯和要领,无论在职场或生活上,面对各种疑难问题时,不仅能让头脑冷静思考,我们还会在过程中逐步理清理顺思路,从而快速解决问题症结,并实施高效可行性计划。


在掌握沟通上,花姐还总结了三大原则:开放性,目标感和建设性。记住这个沟通的铁三角,就已经是掌握“无限旅游”的一半了。

沟通是在干什么的呀?古时代有闭门造车,但实际告诉我们是行不通的。沟通是两个人在交换信息,别人的建议、智慧和感受都在一起进行,这就是一个“开放系统”,把对方的意见真正吸纳进来。

关于开放性,它不只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总结公式如下:

开放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工具——乔哈里窗,是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在从事一项组织动力学研究的时候,就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建立起一个以他俩的名字合并而成的“JoHari”——乔哈里模型。乔哈里模型把人的内心世界比作一个窗子,它有四个区域:

第一种,我知道,你也知道的信息,这是沟通的共识区,双方享有信息完全对称;

例如: 你的名字、发色,以及你有一只宠物狗的事实等。

第二种,我不知道,但你知道的信息,叫作我的盲区;

例如: 你的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感受等。

第三种,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叫作你的盲区;

例如: 你的秘密、希望、心愿,以及你的好恶等。

第四种,我们都不知道的信息,这是特别“可怕”的一类,因为它是沟通双方共同的盲区。

未知区是尚待挖掘的黑洞,它对其它区域有潜在影响。

沟通的意义恰恰在于,通过不断同步双方的“信息流”,让共识区慢慢变大,盲区越来越小。

突破语言表达障碍,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

《沟通的方法》脱不花

通过“乔哈里窗”的四步法,会让生活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第一步,穷尽自己的已知。在和别人沟通前,先在笔记上列一列,通过此举穷尽你知道的事项。

第二步,盘点自己的未知。有哪些事是你应该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这是你跟对方沟通之前需要“做工课”了解。

第三步,尽可能探寻双方的已知。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信息。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彼此的共识区域。

第四步,探寻双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寻找答案,进一步扩大共识。

“乔哈里窗”观点认为真正而有效的沟通,只能在公开区内进行,因为在此区域内,双方交流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沟通的效果是会令双方满意的。但在现实中,很多沟通者对彼此都不很了解,很无奈地进入了封闭区,沟通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蒙田说过一句话:“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当你觉得自己的目标没那么清晰时,也可以通过一个句式问自己:“我马上要做的事,和我最终要做的事,是同一件事吗?”

请注意,目标感的关键词是“实现”,总结公式:

目标感=方案力

目标感的本质,其实是方案力。具有目标感的沟通,不是抱着自己最初的立场不放,而是要把目标实现。在沟通中展现目标感,可以使用一个句式:“我们有一个目标要达成。对此,我有一个方案。”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给哈佛大学2017届毕业生做毕业演讲,核心只有一个——“目标”,并指出“只有目标是不够的,你还要为他人创造目标感”。

目标感并不等同于目的性,更不代表功利和势利。目标感,只是让你的行动有效。帮助他人、清理屋子、读一本闲书、组织一次聚会,都需要目标感。

在职场上培养目标感,在时间的掌控上,“6个月”这个时间是最适当的——它是所有人都有感受,能想象,还有控制感的一个时间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行动起来,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并慢慢达成。

突破语言表达障碍,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

马克.扎克伯格曾说:“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做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楚。”

坐而论道,拒绝行动,是最没有建设性的表现。建设性是从“我要”到“我来”,这会是你的一次质变。

沟通向行动的公式,它可以拆解为3个关键动作:

建设性=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可持续的行动阶梯+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找到立即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

第二,是拆解可持续的行动阶梯;

第三个关键是反馈,及时调整,让沟通对象对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产生掌控感。

瓜姐对关于“建设性”的原则总结道:

找到立即可以执行的最小化行动,是我们把沟通导向行动的起点。

沟通过程中,如果不能马上想出行动方案,还有两招可以用:“来,我们抓抓落实”,当个行动派;或者邀请对方,“请您再给我提点要求”。

不管是制定目标的问题,还是执行目标时遇到问题,行动才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突破语言表达障碍,掌握沟通技巧和方法

有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没有沟通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人与人交往,离不开沟通。

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方式,可以让一个人一夜之间就成为沟通达人。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让人如实感受到沟通原来就是一场“无限游戏”,作者在书中还总结了一个极具启发的观点:沟通是为了塑造自己——你想跟他好好沟通,不是为了讨好他,而是为了塑造自己,为了完成自我的塑造。

最后,我想引用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想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交流与沟通不可或缺。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方法   盲区   最小化   开放性   建设性   心理学家   美文   共识   公式   服务员   障碍   情绪   事实   期待   目标   方案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