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职场上, 我们遇到最多的就是与人打交道,说话就成了我们的最初印象,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刻薄、做作、小心、粗鲁、温和、礼貌、教养、修养等等。

职场里“会说话”常被人称为比较“吃”得开,人缘广泛,办事各方面也会比较顺利。事实确实如此。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这样,想升职加薪,主要由老板和上司决定,如果得罪了他们,你会混得很难受,混得好的,能力强的,同事之间关系处理不好的话,还好被人说成是拍马屁。

在平时的工作,除了日常的问候和回应,我们还有需要请求别人的帮助、说出自己的意见、提醒他人注意事项、向别人道歉、称赞或斥责别人等等。特别是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需要及时沟通汇报,团队间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更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

一个人的实力,不仅体现在能力上,也体现在是否会说话。蔡康永曾说:“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说话,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水准,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水平,想要好好说话,日本企业心理咨询家大野萌子《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一书中,总结出职场和生活的141个案例,通过改变说话方式和技巧,让你在职场和人际沟通中,可以现学现用!

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日)大野萌子

书中内容包括有:

怎么拒绝别人,不伤和气?

怎么夸人夸到点子上?

怎么准确合理地提出建议?

怎么避免真心话被当成客套?

怎么避免提醒变成批评?

怎么让他人接受你提的负面意见?

以上都是我们在职场上必然会遇到的情况,但稍不留神,也许就会增加工作的难度或后果一发不可收拾。但凡事注意,不就就能避免了吗?

嘴上说的轻松,但行动起来的话,我们仍需要一些方法的技巧,一起看看大野萌子的说话“法宝”是什么。


如何做到拒绝别人时,不伤和气?

语言是一种很可怕,也很微妙的东西,一丁点儿的错误都会使人际关系出现裂痕,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而更可怕的,就是那些出口伤人却毫无自觉的人。

工作中的沟通,应尽量避免使用“应该能吧、应该去吧、应该会吧、应该......”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很容易招来误解,这种回应一般都是不适合的。

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日)大野萌子

我们需要牢记一点,“拒绝”针对的是事情,并不意味着得罪别人。

很多人觉得拒绝就意味着得罪别人。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相反,有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拒绝而接下了工作,最后却给对方带来了麻烦,才会导致关系的恶化。想要得体地拒绝对方,其实是有诀窍的。

合适的说法应该是:可以。没问题。不行。办不到等明确的答复。既直接说明了结果,也避免了给对方造成误解的机会。拒绝本向不是坏事,但是错误的拒绝方式会破坏你和别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拒绝别人时一定要说明自己做不到的理由,最好还能想出一个替代方案。这样的话即使是拒绝了对方,也能够得到对方的理解,不会让对方心生芥蒂。

拒绝对方时,并不一定要把理由说清楚。还有,如果不想做,就不要给对方暧昧的答复。要让对方明确地知道你“不想做”或者“不想去”。

如果想要维持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提出一个替代方案。


怎么才能夸人夸到点子上呢?

被人称赞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每个人都容易对称赞自己的人抱有好感。

称赞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表情”。称赞也容易被误解为嫉妒,如果表达方式出现问题,就会给对方带来不好的印象。很多人在称赞别人的时候,眼睛里并没有笑意。当你面无表情地称赞对方,对方会觉得你并不是出于真心。

所以在称赞别人时,请不要忘记带上笑容。把自己的真心称赞的感受传达给对方。

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日)大野萌子

赞美的话,稍不注意,也会出现“车祸”现场,有时候一字之差就会让称赞变成嘲讽。

比如,如果别人对你说“你今天看上去也好可爱啊”,你听到后应该会很开心吧。

但如果对方说的是“你今天看起来好可爱啊”,那你听到后可能就会有些失望。

后者特意强调“今天”,似乎意味着“平时打扮得都不可爱,只有今天和平时不太一样”。

而前者使用了“也”,听起来就会好很多,意味着“你平时看起来也很可爱,但是今天格外可爱”。

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也”字,但一字之差却可能会引发巨大的误会。

在称赞自己的后辈或是下属时也需要注意说明具体的理由,例如:

“你刚才的解释非常简单易懂,真棒”,或者“刚才的会议你主持得很好,真厉害”。

称赞不能太笼统,把话说到点子上,更能让对方心里感受到这份真诚的赞扬。

“厉害”、“真棒”在称赞别人时很常用。但用的次数太多,听起来就像是在阿谀奉承、特意讨好别人,也会带来不好的印象。

所以,即使本意是称赞对方,最好先想想自己听到这样的话时会怎么想,这样才会保险一些。


怎样才能准确合理地提出建议?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总把想法憋在心里,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表达方式,让对方更容易接受,理解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荣格离世前跟徒弟说:“你连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我们需要理解建议和意见,给他人的感受和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友善的提醒,而后者则是强行将自己的想法加以给他人,这样做的后果则会给人造成困扰,甚至不可收拾的结局。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有他独特的脾性和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转变的。

心理学中认为,人生最理想的态度就是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肯定他人。

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合别人的心意。有很多人因为过分为他人着想,会做出很多多余的举动。

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比如,上级对下级说话时,容易做出主观的断言,例如“别那么做、按我说的做、你的想法不对”。

如果想给对方一些建议,可以直接说“能不能跟我讲一讲你的想法”。这样就可以在倾听对方想法的同时,找机会让对方详细说一说自己的行动计划。

例如,如果对方说“我想要辞职提升自我”的话,可以继续追问他具体想要怎么做。

如果对方的行动计划在你看来还是太过天真,可以再跟他讲一讲自己以前的经历,比如:

“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换过工作,那时候没有钱,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找工作时遇到不少困难,首先年龄是一个分水岭,很多工作在年龄上就比较受限,虽然工作经验可以完全胜任,仍然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找到一份在收入和行业上都比较好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还是找到下一个工作之后再辞职比较稳妥”。这样的话,对方也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就算我们觉得这个选择不好,最好还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毕竟这是对方自己的事情。


如何避免真心话被当成客套?

刚进入职场的新人,面对人生中的新转折点,大部分人都会有不少困惑,我该如何快速融入这里的工作环境,该如何和身边的人打交道,如何在职场上稳定等等。

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日)大野萌子

在职场和生活中,不少人都喜欢对别人说“我是为了你好”,你是否也碰到过?

这句话表面上是表达了对对方的善意,而实际上却只是一种自我满足,希望对方能按自己的意志力去行动而已。

类似于“不是我说你”这种说话方式也是一样。对他人的“期待”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就会变成对对方的“攻击”。

这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如果真的是为对方着想,换一种方式也许会更好,比如:

“我觉得这样做的话会更好、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是这样处理的,不妨参考一下”。

人的负面情绪很容易透过说话时就流露出来,一定要注意客观地看待和冷静地处理问题。

这里还一个雷区,不少人还会面临同事向你诉说烦恼时,你该如何表达?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与其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更恰当的说法是“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职场上跟同事掏心窝子是一个风险很高的活动,不仅仅是新人需要注意同事关系,职场上的老人也要修正你和同事的关系。

出门在外本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原则,不招惹别人,善于与别人客套周旋,说出来的“真心话”就需要经过自己的考虑后再说出,避免在职场中让自己处于左右为难中。


怎么避免提醒变成批评?

提醒对方注意、训斥下属是沟通与交流中最困难的,也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的一个部分,因为事情的目的通常都是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行动。这种强加在别人身上的压力,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使对方产生抵抗心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把握好两点要素:

一是传达事实,比如“交给你的资料没有按时交”。

另一点是该事实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以及想法,比如“你没有按时完成,让我很困扰”。

注意避免情绪话语“正常人都会觉得......”或者“周围的人都说......”,将责任甩到其他人身上。

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日)大野萌子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要好好做”这句话。然而,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到底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工作中,领导说“PPT要好好准备”,有的人会理解要去寻找一些PPT模板,用大量图标和动画来美化PPT,而有的人会觉得是高端的、大气的商业设计、几何创意,还有重点突出内容、样式多样、多层次等等。

每个人的价值观差异甚大。因此,如果只是用“好好”这样含糊不清的词语来提醒对方,双方在理解上必然会有偏差,让工作很难顺利地进行。

还有类似“做得到位一些”、“再深入一些”、“差不多就行”这样的词也要尽量避开。

正确的做法是,一定要给对方做出具体的指示,例如:

“在光线暗的会场,用深色背景更有利用户观看内容;公开演示的PPT,要少用文字,多用图片。”

“PPT一定要突出公司的主题,要做到......这样的程度。”

模糊的要求会让人摸不着头绪去做事,清晰的要求和规划会更有利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怎么让他人接受你提的负面意见?

当我们想要对他人的工作或是行为提出负面意见时,为了不伤害到对方,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有时候无心的一句话,也很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甚至激怒对方,最终引发更大的纠纷。当我们向他们提出负面意见时,如果不想给对方带来不快,让对方能够心平气和接受的话,还是需要下一番语言功夫。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

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日)大野萌子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很努力地表现、付出、张扬,只是因为希望换来别人一句“你真棒”、“你真漂亮”、“你真厉害”、“你真聪明”……可是,一旦有点风吹草动,感觉自己不被认可、不被接受的时候,我们就会紧张或愤怒不已,好像自己真的不好了一样。

马斯洛看来,人有五个需求层次,当我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发展到高一层次的需求,那就是对爱、尊重和被认可的需求。其中,得到他人认可这一需求体现的即是对自我价值感的确认。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都会有“认同需求”,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们一定要先去理解对方的意图。在对方理解的情况后,再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这样的话,即使是负面的意见,对方也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比如在对话中,完全否定对方意见的人就跟不肯接球的人一样。即使我们觉得对方说不得,也一定要伸手接住对方抛来的球。擅长与他人交流的人都一定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无论大家的意见出现怎样的分歧,我们仍需要保持一种“我也是对的,你也是对的”的态度,在尊重对方意见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相信双方都可以享受对话的过程。

人生在世,做好自己就很了不起了,更不要说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轻易插足。我们真正要做的,其实是改变自己。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改变一下说话的“套路”。

每个人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别人,其实看到的是自己。我们发现别人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其实也是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

职场里“会说话”的人,都是这样说话的

《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日)大野萌子

大野萌子《特别会说话的人都这样说话》里说道:说话时换一种说法,也许就能够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幸福感”恰恰是职场和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工作并快乐着,更是每一位职场中人都向往的境界呀。

书中结合的141个案例,让我们发现,原来“会说话”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知识技能和沟通技能同样重要。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人时   说话   客套   真心话   美文   负面   这样的话   同事   想法   事情   需求   意见   关系   方式   建议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