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平常阅读时很多人喜欢做笔记,说实话,我也是一名资深笔记控,我们都喜欢从书中提取作者的精华、金句来撰写文章。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不管是考试、写论文、写作、写程序......几乎任何一种智力尝试的第一步都始于做笔记,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写笔记的习惯,比如讲座笔记,听公开课,看影剧记录片积累下的一些零散的内容,大多数情况下却很少去回顾或整理。如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整理也没有翻看的笔记,其实笔记就白做了,由笔记延伸出来的想法也会不了了之。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其实,做笔记对于我们如何学习、完善想法乃至写作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或任何类型的写作,你需要找到一个做笔记的系统和流程。

思考、阅读、学习、理解和产生想法是每个学习者,研究者或写作者的主要工作。如果你通过写作来提高这些活动的水平,你会得到有力的推动。如果你用卡片盒方法记笔记,它将能极大推动你进步。这是我在德国作家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以下简称《卡片笔记法》)看到的高效写作方法:卢曼的卡片盒式笔记(slip-box)。

我算是比較孤陋㝰闻的,第一次听说这种卡片笔记法,他们说的卢曼又是谁呢?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德)申克·阿伦斯

原来作者阿伦斯的笔记方法是受到20世纪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的启发,从而对写作的走向新趋势。

尼克拉斯·卢曼(1927-1998)德国当代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社会系统论,主张用一个理论框架来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他学术生涯的早期,卢曼意识到,一张纸条的价值只取决于它的上下文(context )——它的关联、关系和与其他信息的联系网络。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尼克拉斯· 卢曼(Niklas Luhmann)

阿伦斯认为用卡片盒开展工作很有意义,用卡片盒收集笔记的方式,使收集的笔记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各部分的总和。而他所使用的卡片盒也成了他的对话伙伴、主要的创意来源和生产力引擎,对他组织和发展他的思想大有禆益,所以他觉得用卡片盒开展工作很有意义。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却发现很少人仔细研究卢曼的卡片盒及其使用方法,人们只是把他的解释当作天才谦虚的说辞,似乎仍不能相信“卡片盒方法”能带来这么高的写作水平,一直到现在,仍然不少人抱有这种想法。

其实“卢曼卡片盒式笔记”的方法已经公开30多年了,其中没有什么技术秘密。为什么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人使用却是不一样的效果呢?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1.关于笔记

记笔记似乎是我们每个人学习时都会做的事情,但笔记到底应该怎么记才能让学习效率更高? 笔记的目的是什么?

当我们读到一个有趣的句子,就要下面画线;当想要评论时,就写到空白处;当他们有一个想法时,就写进笔记本;当觉得一篇文章足够重要,就努力摘抄。可书到用时,脑袋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摘抄也是同样的,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詹姆斯·斯科特·贝尔曾说,每当我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就会记下来。有时记在报纸上,有时记在餐巾纸上,手头有什么就记在什么上面。我现在仍然有一摞这样的笔记,很好地保存在一个大信封里。我会时不时地翻看这些笔记,因为这样做能够使我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我们会说,我所做的笔记已经很多了,但我仍然无法从中笔记中整理出一条思路进行写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知乎网友“羊驼学长”分享了他的四点记笔记的目的:

1. 记录你思考问题过程

2. 转化乏味的课本知识,帮助记忆

3. 浓缩精华部分,提高学习效率

4. 知识整合,形成体系

他认为:去糟粕,取精华才是笔记的核心

相信不少人都沿用这样的记笔记方法,也很多人在这个方法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不少人 未能掌握其中的关键,而在卢曼的“卡片笔记法”里,有一个关键信息是:

聪明地做笔记不仅只是收集信息的一种方式;做笔记的目标是促进和支持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产出。

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对比,在传统的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是人们把某条笔记存在了哪个主题下;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中,主要问题则是考虑想在哪个主题下再见到它。与自上而下按主题组织的存储系统相比,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越积累越有价值,而不是越积累越乱、越令人困惑。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与卢曼系统相似的卡片档案抽屉

阿伦斯总结道,要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关键是要分清楚三类笔记

1.闪念笔记

这类笔记只对收集信息起提醒作用,方式不限,所收集的内容需要一两天内回顾它们,并将它们变成以后可以使用的有价值笔记,否则可即弃。

2.永久笔记

理解的方式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并永远保存;永久笔记不只是思想或观点的备忘录,而是以书面形式包含实际思想或观点的文本,让你即使已经忘记了当时所取材的上下文,仍然可以理解他们,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

3.项目笔记

顾名思义,只与某种特定项相关,并保存在特定文件内,项目结束后可即弃或存档,比如手稿中的评论;与项目有关的文献收集;大纲;草稿片段;备忘录等等。

以上三类笔记法是作者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学会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并不难,只需要在阅读时拿着笔,按照书中的建议,做好卡片笔记,并在笔记之间建立 联系,越来越多的想法就会自动涌现。

当然,卡片盒笔记不是简单的笔记集合。使用卡片盒,与其说是为了提取具体的笔记,不如说是为了指向相关的论据,并通过让思想交融而产生洞见。它的可用性随着其规模的增长面增长,而且是指数增长,不是线性增长。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2.关于写作

张萌在《人生效率手册》里写道,

“我们平时看书就是一种输入,我们在读书期间,老师上课,我们听课,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输入;除了看书以外,我们在工作中的学习培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这也是一种输入;我们在和其他人沟通交流时,获得新的知识或其他的观点,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输入;甚至外出旅行的过程中,那些所见所闻,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是一种输入。”

输入与输出同等重要,但只有输出才能更好地学习,甚至你还需要进行刻意练习,提高输出的难度,才能真正学会。否则你始终陷入在误以为自己学会了的元认知错觉中。这是认知科学近年来的主流理论:必要难度理论。

卢曼用自己的话说就是:

Without writing,There’s no thinking。——Luhmann, Zettelkasten II, index card no. 9/8g

翻译过来就是:无写作不思考。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尼克拉斯·卢曼正在翻看卡片盒

思考是最好的写作核心标准,在动笔把读过的内容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转写出来,并在过程中擦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没有写作和输出,就没有思考。而使用卡片的优势就在于,卡片作为一个最小的信息单元,没有写一整篇读书笔记的心理负担。

写作使我们更有可能理解所读到的东西,记住所学到的东西,并让我们的想法变得有意义。而既然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写,为什么不利用写笔记为我们未来的出版物积累资源呢?

具有优秀结构的笔记是你可以信任的写作宝库,而卡片笔记法对于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如果你能信任笔记系统,就可以不必拼命用大脑记住所有东西,从而可以集中精神去思考重要的东西,比如文章的内容、论点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把切入点用在自己已有的兴趣上,不断优化自己的想法,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清晰自己的目标。

采用卡片写作法,你必须习惯快写慢改。写卡片很快,编辑成文也很快,但检查修改就必须慢。安排得当,写作就会很顺利,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完全沉浸在写作的心流状态中,甚至会忘乎所以,不停地写下去,这可不是什么“文章偶天成”,而是写作流程使然。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德)申克·阿伦斯

事实上,在智力的各种因素中,起最大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一个人具备怎样的自律或自控力来处理手头的事务。好的安排可以让你做到在不同的任务间自如切换,而不会被破坏整体安排,也不会漏掉重点部分。

卢曼之所以能够在不同的任务和思维层次之间灵活地切换,正是因为他能够巧妙地使用他的卡片盒。这种方式涉及选择正确的工具和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两个方面,但很少有人明白这两者缺一不可。

对相关对成功人士的研究一再证明,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

如果做一件事不是因为你有意志力,而是根本不需要使用意志力,那就意味着你离成功不远了,而组织写作和笔记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3.”卢曼的卡片盒“系统的核心

“卡片盒”是如何工作的呢?这是卢曼系统的核心内容。

卢曼有两类卡片盒:

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有文献和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

另一类是主卡片盒,主要是他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卢曼的工作流程

神经科学家尼尔利维在《牛津神经伦理学手册》的导言中这样总结几十年的研究,“纸上的笔记,或电脑屏幕上的笔记并没有让当代物理学或其他种类的智力活动变得更容易,而是让它成为可能。”

卢曼并不只是照抄他所读过的文章中的观点或引文,而是将其从一个语境转化到另一个语境。这让我想起许渊冲翻译中国诗歌的标准,是由他本人所提出的“三美”论,即认为译诗应该讲究“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的基础是三似:意似、音似、形似。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这“三美”论是许渊冲在1979年写给美学家朱光潜的信中首先提出来的,并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三美论”的翻译主张决定了许渊冲在翻译实践中奉行“求美”重于“传真”的原则,重视诗的 “美”,重视创造力的发挥。他说,“译诗的主要目的不是使诗人流传后世,而是使人能分享诗人美的感情”;又说,“我认为译诗要巧,要发挥创造力”。

有研究者认为,许渊冲的翻译主张背离了传统“案本求真”的翻译理念,并将音美(集中体现为押韵)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不就是“卢曼卡片盒”里所提倡的——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卢曼卡片法的流程

卢曼还有一个秘诀在于,他并不是按主题来组织他的笔记,而是以相当抽象的方式给它们编上数字。这些数字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永久地标识每条笔记。

比如:如果一条新的笔记可以直接指向一条已经存在的笔记,比如评论、更正或补充,或与之相关,他就直接把笔记加在已有笔记后面。如果现有笔记编号是22,新笔记就会被编为23号;如果已经有了23号,他就把笔记编号为22a,他更是按自己的喜好,用数字和字母组合,一条关于因果关系和系统论的笔记编号为21/3d7a6,其后添加的新笔记就编号为21/3d7a7。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卢曼索引卡17,11e, 卢曼卡片档案馆

这让我想起在图书馆做志愿者时,图书管理员会教我们运用图书上的标签进行分类,我们可以通过标签上的编号和字母组合,很快速地找到相应的书籍位置并摆放,而且你会发现,同 书系列籍之间也是运用相互间所关联性摆放在一起的。所运用的方法简单易懂,过程一做就会了。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模仿四要素:观察、保持、复现和动机。


了解卢曼卡片盒的工作原理,接下来你只需要了解如何利用它了。爱因斯坦说过:"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由此可见,在复利模式下,这项“卢曼的卡片盒式笔记(slip-box)”所坚持的时间越长,带来的回报就越高。

洞见卢曼的卡片笔记法:改变认知理念,创新写作方法

前方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精彩内容还有很多,每位读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出发,并读出不一样的知识内容。

这套笔记系统法,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一次升级,它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地去思考,并加以洞见。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尼克   卡片盒   阿伦   卡片   笔记   复利   目的   方法   美文   作法   认知   想法   理念   编号   东西   方式   内容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