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何愁医患关系不改善?

1998年的秋天,我来到当时的潍坊肾病研究所,治疗我迁延达半年之久的肾病。
接诊护士给我安顿好病房后,门诊大夫叮嘱要输五天的液。“还要输液!?”我一听,头就大了,心都紧缩成了一团。
“不疼的……”年青的护士抿嘴一笑,轻盈地走了出去。的确是不疼的,我第一次感觉扎针原来也可以做到如此的优雅。只有一次,一个护士没有扎好,她好像十分痛悔的样子,不肯再扎第二下,似乎疼的是她而不是我。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以前儿子住院时的情景。五岁的儿子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连续几天的吊瓶,已使他非常的怕针。我央求护士,孩子小,找个技术好的吧……一个护士一针没扎上,两针没扎上——孩子的哭嚎声,像木匠的电锯一样,我的心都碎了。我坚决要求换人!后来,进来的也可能是一个“技术好”的护士吧。她一针没扎上,却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考虑,针头也不往外拔了,径直在皮下像瞎子摸东西似的找了起来。孩子撕心裂肺般地嚎着,我已汗浸全身,吼叫着再也不肯让护士多扎一下。护士很不悦,生气地把针头插在吊瓶上一扭头走了。——我这才发觉针头都被她整弯了!病友们都说:这些护士都是实习,练技术的。
练技术,别拿小孩子练啊!多少年后的今天,每想到那一幕,想到走廊上的“青年文明号”,我仍是心中耿耿,难以释怀。
五天很快就过去了。五天后,进来一位披着长发的面容清秀的大夫。
“我姓宋……”她拿着一个“文件夹”,热情地笑着,“我会全力为你治疗的……”——这就是我的主治大夫宋秀玲医师。
“全息”用药两天后,病情不见好转。我有些焦躁,配合时就怠慢了不少。在一天的午后,宋大夫走了进来,笑盈盈地坐到我床边的凳子上,轻声细语地和我谈心。
她说:你看,你在用上药的这两天里,尿量每天都在四千毫升左右——在家的时候,吃利尿片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啊……你把尿放到试管里,可以观察一下的,看肾是不是在排泄致病因素——免疫复合物了……
实实在在的话语,实实在在的疗效。想想这两天来的变化,我不禁连连点头,烦躁的心绪平静了不少。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是慢性病,康复是要有个过程的……你是教师,精神的力量,比我懂得多……”宋大夫笑靥如花,娓娓而谈,终于解开了我的心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积极地配合,病情好转的很快——由一楼的餐厅到三楼的病房,我竟也能来去轻松了。
“刑天,感觉怎么样啊……”病房里、走廊上每天都会有宋大夫那大姐般诚挚的关爱声。这甜润的声音,至今言犹在耳,让我怀想,莫名般地竟成为我冥冥中的一种期待。
出院那天,宋大夫陪着郭教授走进了病房。他静静地把脉,静静地看苔,静静地询问我的情况,慈祥得就像一个父亲。
“到家里,按宋大夫的嘱咐办,不久就会康复的……”温暖柔绵的话语,再次像春风般地轻轻抚过,甜润了我整个身心。——在家里时,医生只能有意无意地告知我这病难治,发展到肾衰竭就完了……因此,每去一次医院,我的心情就沉重许多,以至后来无论吃什么药,都再无效果。——想想自己先前走的那些弯路,真有相见恨晚,痛惜莫及之感。
出院后,在家治疗的二百多天里,宋大夫时时关心着我的状况,事无巨细,大到吃喝住行,小到精神情绪的变化波动。言之谆谆,情之殷殷,如同家人,其“声情”至今仍清晰如昨,温暖着我的四季。
我常常想,医生倘都能如此,好言以慰之,真情以化之,药未到,怕病都已好去二三分矣。如此,何愁医患关系不能改善,何愁唤不回那人间的脉脉温情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娓娓而谈   如花   甜润   针头   肾病   美文   病房   大夫   病情   走廊   护士   话语   温暖   儿子   关系   孩子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