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谁提出的?汉语言文学要拆藩篱,中文系该你突破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通用的固定名词,当然也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

但很多人不一定清楚,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谁首先提出的?是哪个时代提出的?

也许有人会上溯到远古、上古时代,将中华民族与中国、华夏等概念相提并论,也许有人会远推到古代,与中原、中土等概念等量齐观……

其实都不是。

“中华民族”是谁提出的?汉语言文学要拆藩篱,中文系该你突破了


诚然,中国这个概念是自古有之,为中心之国、核心之国之意。与文字含义相一致,中国主要有三个意思:一是地理中心,二是政治中心,三是文化文明中心。

中国的内涵和外延是不断变化的,如水满则溢,其文化文明的溢出效应不断增强

中华文明不仅最初就是一种核心文明,而且最终成为一个集大成的文明。

作为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历史上从没有断灭的文明,中华文明是一个具有大一统特征的文明,一个拥有核心凝聚力及强大生命力的文明。

“中华民族”是谁提出的?汉语言文学要拆藩篱,中文系该你突破了


所谓文明,形象一些说,就是相对稳定的文化气场。

在中华文明这一伟大的气场中,华夏族与其他部族最初存在着华夷之分,在华夏族的四个方位大致生活着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部族。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两点是动态变化的,一是,实际上一些部族是华夏族分出去的,比如据史记记载,匈奴人实际上就是夏王朝的苗裔,也就是夏的后人;二是所谓华夷,始终在不断同化中获得深入融合(无论是居于主导的汉化或者一定程度的胡化),直至华夷这个概念完全淡出使用的历史。

同化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有强同化,也有弱同化。

举几个例子,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是主动的;南方百越地区逐步接受北方文化,主要是被动的;秦统一中国,推行书同文等策略,这是强同化;而蒙古族建立大元,军事强势,但文化弱势,在文化上汉文化征服了征服者——这是弱同化。

同化的关键是文化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同化往往不是单向的,而是是双向的、多向的。多向就是辐射性,双向就是融合性,这特别体现在大一统的朝代,比如唐宋元明清都是民族大融合的朝代,文化辐射力也非常强。

这些大一统的朝代其实也是中华文化大一统的朝代,都是以中华文化为正统的朝代。

“中华民族”是谁提出的?汉语言文学要拆藩篱,中文系该你突破了


但历朝历代以至清末,却并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

中华民族概念是梁启超最先提出来的,那是在1902年。也就是说,近现代才有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后来逐步为知识界、政府、政治家所普遍接受和认可,即使是立场不同。

中华民族概念可谓应运而生,打开世界之后,华夷之辩变成了中国和西方之辨,西方列强的炮火激发了爱国主义,而爱国主义催生、催化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中国各民族成为对外的“一个”民族,加上中华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以及清朝以来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中华民族概念自梁启超提出之后不胫而走,深入人心,被各族人民普遍认可和接受,由此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更加紧密,更加根深蒂固。

如今提起中华民族,人民的自豪感和油然而生,民族精神高高飘扬……

“中华民族”是谁提出的?汉语言文学要拆藩篱,中文系该你突破了


最后说说文学领域,说说文学史或文学研究。

一直以来,中国语言文学有些“各自为政”,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相对分离。

其实中文系不应该只有汉语言的子曰诗云,而且应该包括各民族的文艺,应该是“百花园里百花开”。

准确来说,中国文学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学,应该运用系统研究思维、多学科研究思维,构建中华民族文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包括宏观观照中国各民族的文学历史,荟萃各民族文学经典和优秀作家,包括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学,在整体中比较融汇,打通中国文学的“奇经八脉”

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学艺术工程,能够充分汇聚中国各民族的文学精华,充分体现中国文学史的多姿多彩,由此展现中国文学辉煌灿烂的整体面貌。

从这个意思上说,重写文学史值得!创新文学史值得!

特别是汉语言文学要打破藩篱,争取重大研究突破。比如说,史诗研究,西方学者自黑格尔起就认为中国文学史上没有史诗,存在无知、无视的偏见,而且多以西方的标准说事。事实上,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都是伟大的史诗,如今已是世界公认。


“中华民族”是谁提出的?汉语言文学要拆藩篱,中文系该你突破了


汉族有没有史诗呢?见仁见智,认为有的,提及尚书、诗经、《黑暗传》等;认为没有的,多主张汉族并不需要史诗来传承历史,因为汉文字史早,文字成熟早;历史传统源远流长,史官制度传承数千年,史官记史,史学非常发达;注重正史传承,文以载道,传承历史经验。

其实中国汉语言文学即使没有经典意义上的史诗,也一点儿不重要。中国神话、尚书、诗经部分作品、史记等均有史诗的品格,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具有显著的优点:

1、分工明确,记诗的专门记诗,记史的专门记史,历史记载精确完整;

2、中国历史文献重秉笔直书、言简意赅、微言大义,无须铺陈式的传唱;

3、文字史早,并不需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及的吟唱来传承历史。

4、记录者是学者和史家,而西方史诗和中国少数民族史诗主要有民间说唱者游方者传承。前者相对理性,后者相对“痴迷”。

总的来看,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史诗也好,汉族的史学也好,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是史学研究、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的史诗文学研究需要在中华民族文学的视野下取得更多更新的进展。

用两句话作为结语——

回头望,中华民族文学灿烂辉煌;

向前看,中华民族文学大行其道。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柯尔克孜族   蒙古族   中华民族   汉族   藩篱   华夏   部族   史学   中文系   朝代   史诗   美文   中国   各民族   概念   文化   历史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