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惩罚”准时的人么?

小果有两个特别好的朋友,这两位朋友令人最大的吐槽点都是一个毛病——“迟到”。

朋友小T吧,从初中开始就以“爱迟到”而全年级闻名,我们初中班主任当时据说是个“提前更年期”的中年妇女,治理班级的学习氛围动不动就会上纲上线,她不叫培养学习氛围,她叫“整风运动”。

这项整风运动的细则之广,其中一项就是迟到的同学要交罚款充班费。小T同学那零星的零花钱几乎全用在这个上。她爱迟到的毛病,除了在上学这件事情上,跟朋友约会也是一样的。

如果约2点碰头,大概率2点半她都没出门,3点才慢悠悠地到。而小时候是有门禁的,一般家长都规定小果我5点半前必须回家,于是我来之不易的短暂放风时间常常就被她这样浪费掉了。

社会在“惩罚”准时的人么?

那时候没有手机这样的联系方式,我不堪其扰,于是想出一招。如果我们约2点碰头,那我就3点到。这才挽救了我的一点娱乐生活。

再后来,小T同学在国外读书的时候,似乎把这个爱迟到的毛病改过来了,每次约好时间,她都能准时到。

但是可惜由于她以前的“恶行”,在小果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我还是保留了小时候的习惯,一般如果她约我的话,我会自动把约定时间往后推半小时。反倒偶尔是我晚到了。

社会在“惩罚”准时的人么?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不论是学校里面太早的大课,老师到教室之后发现人还没到齐,会通知我们“等十分钟”;还是一般开周年会那种大型活动的时候,约定俗成的好像大家都认为是“标注的时间后的一小时”才会正式开始;甚至连新婚的喜宴,线下的聚会,都会因为迟到的那么几个人,总是推迟。

那些准时的人,似乎总要额外付出时间去等待不准时的人。

小果再次强烈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后来参加了一个同城的同学会时。

这个同学会基本每周都会组织线下的讨论会,大家分享行业知识,分享新的观点,是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但是去了几次之后都发现,原本通知的1点开始,往往因为A等B,B等C,最后一般拖到3点才开始。甚至群里都不会有人说“抱歉,堵车,还在路上,马上到”,大家好像都认可这样的等待模式。

去了几次之后,我也终于迟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结果发现,嘿,我到的时候才正好开始。

社会在“惩罚”准时的人么?

而第一批就到的人,已经等待了两个小时了。

这算不算是社会在惩罚那些讲规则的人,惩罚那些能把“时间”当“命令”准时到的人呢?因为爱迟到的人,常常正是在浪费那些能够准时到的人的时间。

记得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大家似乎就普遍很把约定的时间当“命令”。即使是小组的自由讨论时,迟到的人也会在Group里面即使通知:因为什么迟到,到哪里了,还有多长时间到达。

浪费别人的时间,无论有什么理由,那时似乎都是很严肃的错误。

社会在“惩罚”准时的人么?

直到最近,借着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机会,跟几个长辈聊天,倒是有了一个新的见解。

守时或许也是一种因果轮回。

那些守时的人,或许在某次聚会时被拖拉的人浪费了时间。但是在他们的人生里,又总会因为守时而获得更好的回报,更快获得成功。而那些拖拉的人,虽然总能在几次聚会上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还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但是久而久之,反倒在很多重要事情上,成了守时人们成功背后的陪衬。

所以社会在守时这件事情上,有时显得不公平。惩罚了那些守时、守规矩的人们。

但在更宽广的范围上,又常是公平的。为那些守时的人们,赠予了更多的回报。

社会在“惩罚”准时的人么?

时间如果真的算是财富,那守时大概就是获取财富最简单的方式了。

像小果我从前那种互相迟到的小心思,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等待要付出的时间是沉没成本,在一次等待的博弈中,由于互相猜不到对方会迟到多久,大家更会倾向于选择自己能迟到的最长时间。

而结合最近小果有的新思路,互相迟到似乎还会让大家进入坏的因果循环,所以还是从我做起,坚持守时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整风运动   准时   都会   守时   同学会   拖拉   因果   美文   毛病   氛围   聚会   同学   发现   通知   时间   社会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