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育华:丹中,丹中

刘育华:丹中,丹中



今日从原丹凤中学门前走过时看到,丹凤中学的门牌已被“丹凤县初级中学”几个字所替代。作为一个原丹凤中学的学生,看到在此学习过多年母校的名字被无情地代替,心里怅然若失。


意大利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里有一段话:万事起头难,不要害怕困难。事情做不好往往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大都是由于缺乏恒心。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愁压倒你,要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永远要爱自己的老师,永远要以尊敬的口吻来称呼“老师”这两个字。我多想让家乡的师生、家长、管理层好好体会这段话的含义并践行。


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新丹中搬到县城的西头,基础设施更完备更气派更现代,简直可以称得上高、大、上,看着让人眼馋,让人欣喜,让人振奋。这说明我们县已经大幅度地重视教育了。然而仅仅硬件跟得上还远远不够,要改变丹凤教育的现状,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师生、家长甚至我们丹凤每个人共同持续不懈地努力。我在为丹中学子暗暗加油的同时,多年前一些场景、一些碎片同时向我奔涌而来。


刘育华:丹中,丹中


学生食堂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是丹凤中学的一名高中学生。那时候我们住校生都在学校内的学生灶上吃饭,一天两顿饭,中午吃混面条,下午是玉米糁子糊汤。打饭凭粮票,粗食就在学校交玉米糁子,根据交的多少换粮票。


我拿着母亲选的优质包谷糁子交到学生食堂去换粮票,我看到了储备粮食的木柜台上有不少类似老鼠屎的黑颗粒,我不敢相信这就是老鼠屎,于是我偷偷捡了两粒那东西拿到屋外辨认,确是老鼠屎。而且我发现母亲给我拿的玉米糁子倒入柜里时,其它的几格柜里的糁子无论是颜色和亮度都和我的相差很远,我的黄橙橙亮晶晶。以后我在学生灶上吃饭时,总是细心着,怕吃到了老鼠屎。有一日我听到一个同学说“呸,老鼠屎!”有同学说我还吃出过老鼠尾巴。并自嘲地说,不干,不净,吃了不得病。那时候在学校饭堂里吃出老鼠屎的事时有发生,每每有人说了有老鼠屎在饭里,我的心就收紧,胃里就翻腾。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碗里没有出现过它。


刘育华:丹中,丹中


我给母亲说了学校收的玉米粒里有老鼠屎的事,说了其他同学拿的玉米糁颜色暗淡里面有包谷皮的情况,让母亲没有必要拿最好的玉米糁给学校。母亲说,我们拿好的,你总能或多或少吃上点好的。如果都像其他人那么偷奸耍滑,学生娃都会吃不上好的。她还叮嘱我下次交粮时把柜台上的老鼠屎捡拾干净。可是到了下次再交粮时,原来的收粮老师换了一个,当他看到我解开口袋的玉米糁时两眼发光,说把你这袋糁子拿到我家门口,我给你把斤两称好,不亏你粮票。以后我每从家里拿来的糁子就长期成了这位老师家里吃的。我没敢给母亲说我拿的粮食的去向,每次看母亲一丝不苟地给我准备粮食,心里为母亲感到难过。


几位老师


印象比较深的一位老师(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暂且称他为Z老师),给我代了好几年化学课,他课讲得生动吸引人,但是在我补习的两年期间,他常常在课堂上把补习生作为取笑的对象,他吊到嘴上的一句话就是,“这些补习生老苗了,球了,成不了啥气候了”。我当时学习信心不足,Z老师三天两头在课堂上这么对补习生集体取笑和挖苦,我对自己能考上大学的希望渺茫到零。记得一个黑夜,我独自绝望地徘徊在学校操场对天长啸——老师,请您对我说一句,“我能行。”当时的我多么需要老师一句诚恳的鼓励啊。


刘育华:丹中,丹中


S老师给我们班带过数学课,他给我们代课时年纪已经长了,有50多岁,他教学经验丰富,听说他在代我们课以前曾教出过非常优秀的学生。我承认他课讲得精彩。可是他在数学课堂上常常讲社会上的一些笑话,45分钟的课程他常常引着学生嘻嘻哈哈天马行空地聊天十几分钟,常常在无边无沿的嬉笑中浪费了学生不少时间。在他发现快下课时,飞速的几句结束了当节的课程。头脑笨如我之流往往在高兴中对所学课程没有理解或理解不深。以后多年我都对S老师敬而远之,我为S老师的确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感到遗憾。


M老师给我们代体育课,他是外地人,说一口流利的京腔,他在看到诸如我样的乡下学生传球的动作时,直接将球拦截,眄视着传给他认为传球动作潇洒的县城学生,而且从此以后再不正眼看我们这些乡下娃。于是体育课没有带给我放松的心情,而是更增加了我的自卑感以及运动时动作得更加不协调和对体育课的疏远。


我曾经是一位补习生,在丹凤老丹中比别人多读了几年,我比别人更多了一些感触和感情。真切地爱它不能为它护短,我无意丑化我的母校,或某位老师。


刘育华:丹中,丹中


当然,我在丹凤中学还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教语文的刘剑老师,他对课文理解性的讲解实在是讲得通透明了;讲数学的许水兆老师,苦口婆心,耐心细致。讲物理的李玉本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连我这样的笨学生都能很好地听懂他的课。他当我们的班主任认真负责,对学生一视同仁。从外地援丹代英语课美丽的刘丽霞老师,口齿伶俐,发音准确悠扬婉转,教导严厉耐心,她是我最爱戴的一位老师。


我知道我们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道理是一样的。一个老师的素养,对一个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收获大小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多一点爱,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多一些责任心,多一点坚持;如果学生珍惜老师的教导,那将是人生再幸运不过的事了。


几位同学


印象最深的几位同学,是高中期间和我同住一个宿舍同班的两个女生,一个叫阮洁,一个叫江璇。她们都是从离县城百十里外的峦庄镇考到丹中的住校生。


刘育华:丹中,丹中


阮洁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敦厚老实,有男孩子的果敢,特别能吃苦。她每学期开学来校,都是从家乡翻山越岭走着来校的,要穿过几座大山一个人独自走七八个小时。但她并不是轻装上阵。她来时两个肩膀上前后搭了四个盛满各种炒熟的豆类和蒸馍的布袋――这些是她一学期住校期间家人给她准备的零食。


当年馋吃的我们只知道吃她从家乡带来的风味小吃,就不知道她一路走来的艰辛。我曾经看到她在天快黑时来到宿舍,将鞋脱了,白净的粗线袜子满脚掌上都是渗出来的血,她忍着痛朝下一点一点褪着袜子,她说她是翻山抄近道来学校的。她家没在峦庄镇街道上,离镇政府所在地还很远,那里不通车,她一个人走在几十里无人的山间小路时就害怕,往往是边哭边走。我不敢看她的脚,以后再吃她推让的零食时心情再也高兴不起来。她每天很用功地学习,从来没有懈怠过,回答老师的提问很大方勇敢。可是在当年高考预选考试三人选一人的选拔中,她就被刷了下来,没能参加高考。


刘育华:丹中,丹中


江璇,个子矮矮的有150厘米左右,皮肤白皙,长得灵巧。她同样待人实在,学习刻苦认真,字迹清秀,话语不多,说话轻柔,与同学相处从来没有红过脸。她家住峦庄镇街道,家里开有早餐铺子,家庭条件稍好些,学习成绩中等。她每学期也是只能在假期回去一次。她也是在高考预选考试中被刷了下来,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


另一个同学比我高一级,住隔壁宿舍我叫绒姐,她是南山的女娃。从长相就知道是个老实娃,墩墩实实,平时沉默寡言,平常各类考试成绩还算好,一到高考就发挥不正常,比我补习时间还长。参加了多年高考,最终没有考上,到底还是回她家乡务农了。


想起她们,想起那些年许许多多上了三年高中连参加高考资格都没有的女孩子们或补习多年仍回家务农的她们,吃过千般苦,比我辛苦了许多,连一点回报都没有给她们。不敢想象,相貌平平的她们,在当年偏远的农村,耽误了学做针线活,耽误了谈婚论嫁最好的年龄,又因在学校干农活少,回去后如何面对农村的人和事还有繁重的体力劳动?


每次想到这些姐妹们,都为现在的高中生感到庆幸,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希望你们好好珍惜,加倍努力。


刘育华:丹中,丹中


寻找差距


在我孩子还几岁时,我家购买了位于丹中院墙外一路之隔的家属楼住,目的很明确,为了孩子以后上丹中方便。但是到了我的孩子上中学时,经我们一家多次询问、再三权衡了各种利弊后,基于各种原因,我的孩子没有在丹凤上中学,我们忍痛割爱背弃了它。


根据当年我县中学的情况,更多的是对我们家乡所在学校师资力量、管理方式等各方情况的质疑,我们选择了远离家乡的漫漫求学之路。我不得不诚实地说,多年来我们家乡的教学质量不理想。我的孩子选择了到远离家乡的省城求学,我们一家付出了比其他人多得多的精力和学费。时隔几年,现在回过头来看,不看高考成绩,单凭孩子在外地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比家乡孩子多许多。老实说,人家学校的管理模式、节奏的把握、老师负责认真的教学态度和老师综合素质、学生学习的氛围、家长配合的默契度都是家乡学校无法比拟的。


我说这些,是想让我们家乡的人看到我们自己和外面的差距,准确地定位,认识到自己的落后,认识到我们整体素质的不高才可能痛定思痛更加用功。今天我们丹凤的师生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改变我们的现状。


刘育华:丹中,丹中


亲爱的朋友,谁不热爱自己的母校,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只有一个孩子,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我的后辈不可能再在丹凤中学上学。但是我还是真切地希望它变得越来越好。我希望它能知耻而后勇,我希望它从此脱胎换骨。外表的奢华需要骨子里的笃定和努力,新丹中承载了丹凤人民满满的信任和期待。不负时代不负家长不负家乡人民,新丹中,你准备好了吗?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加油吧,丹中学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作者简介 

刘育华:丹中,丹中

刘育华,陕西省丹凤县人,爱好文学,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丹凤县公安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丹凤   住校生   粮票   体育课   美文   玉米   老鼠   家乡   母亲   努力   同学   老师   孩子   中学   学校   学生   刘育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