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一把伞

她出身官宦之家,并且有一个在朝中做刑部侍郎的表哥。但她却甘心情愿,甚至是满怀欣喜地嫁给了一个出身农家,甚至还小她四岁的穷小子,媒人正是她的这位高官表哥。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婚事也全由她的娘家操办,那个穷小子诸事都不必操心,只负责一门心思地读好他的书就行了。

我是你的一把伞

她叫李惠仙,而那个幸运的穷小子,就是梁启超。

1890年,来自新会的贫家少年梁启超在广东乡试中脱颖而出,深得时任刑部侍郎的主考官李端棻的激赏。爱才心切的他,立马就想到要将这个才高八斗的少年介绍给他的表妹李惠仙。

当李端棻将这个想法说与表妹时,一向都很敬重表哥的李惠仙欣然应允。那一年,梁启超16岁,李惠仙20岁。

亲事定下来之后,梁启超更加专心地读书。可没想到第二年的全国会试,他却发挥得很不理想,榜上无名,对他打击不小。李惠仙心里自然也不好受,不过,她并没有挂在脸上,反而很平静地对梁启超说:“卓如(梁启超乳名),我相信你的才华,相信你会有出头之日,这一次落榜并不是代表你无才无能,婚礼还是如期举行,大婚后你我回归新会,你去看望父母,我去拜望公婆。”李惠仙这一番话让梁启超十分感动,两个人婚后随即双双回到新会。

到了梁启超家,李惠仙第一次知道什么叫一贫如洗。儿子带着媳妇回来,梁家甚至都腾不出一间房来。幸好一个本家出手借了一间房给他俩暂住。梁启超要面子,之前不肯和李惠仙说真话,李惠仙当然明白,但是她不说,怕梁启超难堪,她毫无怨言地在广东新会一住就是许多年。那些年的日子对这个出身官宦人家的大小姐来说,特别难熬,不单单是贫困,连气候也让她无法忍受,北平干燥、凉爽,而新会湿热、郁闷,她身上很快生满了疹子。所有这些,李惠仙都默默忍受下来,而且她还慢慢学会了做家务,做农活,与农人相处……

从新会回北平后,在李端棻的提携下,梁启超凭着过人的才情很快进入了政界,但野心也越来越大。“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曾命令两广总督到梁家捉拿他的家人。此时梁启超已逃到澳门,梁家老老小小面对官兵哭哭啼啼,束手无策。就在众家小要被带走的刹那,李惠仙挪着小脚走到带兵的头目面前,镇定自若地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你们也是有爹娘有家小的人,他梁启超就算杀了人放了火,砍他头我答应,但不能害他的家小,他们都是无辜无罪的。你们如果没法交差,就将我李惠仙带走好了,不必抓走这些老老小小。”李惠仙说完,一帮官兵竟然被她镇住了,又得知她是刑部侍郎李端棻的表妹,便不敢做得太过分。

后来上面得知梁启超已逃,只捉到他妻子李惠仙,就不了了之了。不久后,李惠仙被放出,再回到家里便成了梁家的支柱,梁启超一连写了七八封信赞扬她的镇定与大气。李惠仙也颇有些成就感,她不无得意地对梁启超说:“我就是你的一把雨伞。”

1898年,梁启超在北平和康有为等几个动静越来越大的时候,光绪皇帝相中了他们的变法主张。尽管慈禧太后强烈反对,但是光绪还是满怀希望地召见了梁启超,想亲闻他的维新高见。

但是他不会讲官话,一口拗口难懂的广东白话让光绪帝听得云里雾里。梁启超急得抓耳挠腮,光绪帝听得心烦意乱,梁启超越急越出乱,最后说得口干舌燥连带一脑门子汗,却还是将光绪帝的好心情给整没了,最后只赏了他一个小小的六品官衔。

李惠仙的心往下一沉,她倒不是觉得这个官职太小,光绪赏一个小官,则说明他很不高兴,这样一来,梁启超就很难有出头之日。见梁启超愁眉不展,李惠仙突然说:“要不,我做你老师,教你说官话?”梁启超犹疑地问:“你不出去见世面,官话你能说得好?”李惠仙说:“你娶我这么多年,我一直说的就是官话,你没听出来?我不做你先生谁来做?你不想想,因为听不懂官话,你这些年吃过多少亏。”

李惠仙从此就做起梁启超的老师,一年下来,梁启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官话,很快在京都文化圈有了一席之地。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人被砍头,梁启超逃往日本,后来辗转到檀香山,在一次华人举办的聚会上,遇到了一位侨商的女儿,时年刚刚20岁的何蕙珍。何蕙珍长相清丽脱俗,外语尤其了得。她在一家英文报纸上发表文章为梁启超辩护,精妙的观点,流畅的思维,让梁启超看后极为赞赏,顿生天涯遇知己之感。几天后,梁启超特意送了自己的小像给她,她则回赠亲手所绣的两把精美小扇。梁启超把玩小扇几近痴迷,同行友人劝他与何小姐结合,梁启超婉拒道:“昔日我与谭嗣同君创办‘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不能自打嘴巴。”

可是爱情一旦产生,总是难以遗忘。有一次他给李惠仙写家书,绕来绕去就提到何蕙珍,想试试李惠仙的意思。李惠仙自然十分生气,但她并没直接顶撞他,却搬出父亲大人来,回信道:“你不是女子,不必从一而终,如果你真的喜欢何慧珍,我就和父亲大人说,成全你们。”梁启超极要面子,自然不想将这件并不名誉的事张扬得人人知道,更不想从老父那里讨骂,赶紧回信说:“千万不可与父亲大人说,我不过是与你开个玩笑。”

但何蕙珍的存在还是让李惠仙时时感受到威胁。看到梁启超官越做越大,在北平出任民国司法总长,而何蕙珍也从檀香山来到北平,李惠仙断定他们仍在暗中来往。女人自有女人的办法,她找了个机会对梁启超说:“你和何蕙珍小姐还是很合适,我想这个事还是让父亲大人决断。”李惠仙这样一说梁启超就急了:“你何必总是旧话重提?你明知吾父绝不会同意此事的,再说我与何小姐早就以兄妹视之,也求你手下留情……”

既然夫君如此坦白告之,李惠仙自然也不想得寸进尺,当年她认定梁启超是个大才,才毅然南下与之结婚。现在梁启超成就大业,她当然不想因为生活小事影响到他的前程。可是心里总还是有一些担心。后来,她就将自己的女佣王来喜介绍给了梁启超做侧室,一来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其次便是为了让王来喜给梁家生儿育女,延续香火,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就让梁启超的花心渐渐收敛。此乃一箭三雕。

1924年,李惠仙因病去世,梁启超十分悲痛,含泪写了篇《祭梁夫人文》,以示哀悼:“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字里行间,除了一个生者对逝者的追思,更饱含了他对爱妻“君扶将之”的那份沉甸甸的感恩之情。

所以,一个聪明的女人在婚姻里,不会只沉醉于被男人百般呵护的小幸福中不肯也懒得自拔,而是努力为婚姻撑起一把伞。因为她懂得爱的路上,不可能都是风和日丽,当狂风暴雨不期而至时,这把雨伞就彰显了它委实不可小觑的威力。

(作者:刘世河)

(周继红摘自《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檀香山   北平   光绪   官话   刑部   出头之日   官宦   侍郎   表哥   家小   表妹   美文   出身   父亲   小姐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