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文/明宝儿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晨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茶的生活,自然是悠闲自得的。与友人品茶,举杯交盏抒胸臆;一人独饮,静默飘香得自在。

自古以来,诸多文人雅士唯爱茶,他们把茶写进诗里,为后人传诵。

明代

徐渭曾说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茶宜精舍,云林竹灶,

幽人雅士,寒宵兀坐,

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苔,

素手汲泉,红妆扫雪,

船头吹火,竹里双烟……

茶性恬静淡泊,品茗宜在优雅安静之所。

品茶,体验平静生活的美好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明朗的午后,和煦的风吹得人身心舒畅,几缕清浅的日光调皮地越过窗棂,轻抚我的肌肤。

伴着这怡然自得的美好片段,我走进了汉合茶道,开启了茶艺第一课。

第一步“净手礼”洗去手上尘污的同时,也让我的心渐渐沉静下来,慢慢进入静谧的茶世界。一室之中,目对清供,令人顿生沁爽感,无尘氛之俗。

“无事”乃为品茶心境之首。煮水、备茶、投茶、出汤,举手投足间有种迷人的气韵在涌动。我被眼前的美好震住了,原不以为然的茶,不苦也不涩了;不沉闷也不无趣了。

原来喜欢,真的可以是一瞬间的事儿。面色潮红,恋爱般欣喜甜蜜。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一路走来,我们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我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大多数时候,我们被要求,我们遵规守纪,小心翼翼地做事,有谁能说,让我们做一下真正的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由心而发,做自己想做的事?

品茶,实实在在地打破了我普普通通、不温不火的生活。一路走来,我越发觉得生活平静,做好多事都没那么开心了。但是喝茶,每次有每次的不同,喝茶就是在平静中体验生活的美好。

我想这辈子,注定要与茶有千丝万缕的纠缠了。在每一次翻手间,茶叶会一点一点显露出自己的魅力。

我们喝的第一款茶——普洱熟茶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水烧开后,将沸水倒入公道杯中静置一会儿使温度略降,如此一番,再倒入盖碗中,略停七八秒钟即倒入茶洗中。这叫“润茶”,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洗茶”。

洗好的茶叶在盖杯中靠向一边,将备好的开水倒入茶杯中空白的地方,这一步很关键,一定不能将开水直接浇到茶叶上。此为“定点注水”,静置8秒左右,将泡好的茶水倒进公道杯里,瞬间,清亮的茶汤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待茶水分到我们面前的茶盏中,喧嚣的内心便慢慢沉寂下来,变得平静又安宁。

慢慢细品,放在眼前的第一道茶汤看起来很清亮,小口撮饮,口感轻滑,味道清浅。

第二次冲泡,汤色略浓一些,入口品味,口感稍厚重,味道略有一丝苦涩。第三次冲泡后的茶汤颜色更加浓重了,浅酌慢饮,口中留有丝丝淡淡的甜味。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茶饮三道,感觉很是舒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同事说,茶是可以分享的,与咖啡不同,茶越喝越有韵味儿。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在匆忙的日子里,能置身于一方闹中取静的小天地,在极具仪式感的氛围里,与淬火流光的器物相伴,与历经日月沧桑的茶品对话。

想起以前读唐朝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觉得很是夸张,现在感同身受。

置身于茶空间,慢慢煮水、静静投茶,等待出汤、分沏入杯,一切都张弛有度,从容不迫。一杯茶的仪式感,可以让一个普通的人变成生活的美学家。

茶,平定一方匈奴之战乱

明朝嘉靖年间,俺答汗率10万精兵进犯京师,史称“庚戌之变”,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正是茶叶。

“庚戌之变”的震慑作用,让明朝不得不开市,与蒙古族互通茶叶,迎来短暂的休战,享受互市带来的安宁与繁华。

回顾俺答汗求茶,可谓十年磨一剑。在俺答汗未归顺明朝之前,1534年他便开始请求入贡开市,但一直被嘉靖皇帝拒绝。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俺答汗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得大明的茶叶呢?

对俺答汗时期的蒙古人而言,茶并非生活必需品,而是能代表精致生活的物质,这与丝绸并无二致。俺答汗希望穿舒适的衣服,喝美酒,品好茶,如此便可享受与汉族帝王同等待遇。他给嘉靖皇帝上书表文“毡裘不耐夏热,缎布难得,每次受人引诱,才去抢夺。”需求布料与其追求精致生活有关。而茶叶一物,在明代已经成为士大夫精致生活的代表。一直仰慕中原文化的俺答汗,很大程度上有着对精致生活的向往。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相传,蒙古族与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长期以吃肉喝奶为主,缺乏蔬菜类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而茶可以弥补其维生素的缺失。

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中的渗透,茶有了精神性质的一面,这便又把茶与丝绸一类的物质区别开来。在信仰层面上,茶成为必需品,茶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当茶成为饮食生活的一部分之后,出于信仰的需要,他们必须用茶来事佛。

但茶只在中国南方才有,地理的特殊性让茶在北方成为稀缺品。自唐之后,随着北部、西部少数民族饮茶习惯的形成,中原政权对茶的控制亦加强,到明代达到史上最严。

品茶,抵抗平淡生活之孤独

茶,讲究天人合一,归于自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冲泡中不能急于求成。长期泡茶,才会懂得,需要综合自身素养、能力来选择相对合适自己的事。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不能与人分享的事,是最深的孤独。不能说,不必说,不需说的东西,沉淀久了,便成了心事,累积起来,就成了一个人的寂寞。

酒,可以奔放,洒脱之后反而是更深的寂寞;茶,才是慰藉寂寞、抵抗孤独的良药。

从温杯开始,那种温度便开始触摸孤独的寒凉。茶,一种温暖的力量,让凝结的凄冷濒临融化的边缘。

茶香也是一种暖啊!雾霭升腾的时候,拂面的温热驱散面颊的冷峻,不知不觉,雾霭湿润了眼睛,凝结成了睫上的晶莹。

温暖的茶汤滑落,入怀的是醇厚绵长的滋味,这是最让人感到温暖和触动的。自我解脱,自我和解,自我升华,终究是一杯茶最好的救赎。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而茶,却有种透杯而来的温暖,透亮的茶汤把全身心的温度无以复加地传递出来,如一份喜悦、一份快慰、一份无须表达的安慰……微微荡开的涟漪把温度缓缓地推向指尖,敏感的指尖连着深远的心灵,这是最直接的表达了吧!心灵的感受是指尖给与的毫无保留、毫无矫饰的温度。

一份温暖带来的柔软,把寂寞一点点驱赶,直至退缩到不知名的角落,整个人都暖了起来,那些不愉快、纠缠不清的凡尘琐事,瞬间就变得可有可无,轻如鸿毛。身体轻盈,心情疏朗,沉醉在茶的余韵里,此刻已无所谓寂寞了……

有情怀、有温度、 有担当的茶

那些过往,如同杯中的叶底,析去了精华,恬静而卧,舒展而不忧虑。就如同给我们一种暗喻:没有一种经历不是机遇,遇到了、收获了、放下了,便是最好的人生。

END

文字 | 明宝儿

图片 | 汉合茶道

编辑 | 燕子

喜欢上茶

也许是某个瞬间的事

也许是在汉合茶道

从感受到茶的美好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蒙古族   枯肠   明朝   温度   茶汤   嘉靖   茶道   茶水   明代   美文   茶叶   情怀   精致   平静   温暖   美好   寂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