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仗丹青重省视,一片伤心画不成。解读纳兰容若的《南乡子》

作者简介: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太子保成名讳,后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纳兰家隶属满洲正黄旗,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官至一等侍卫。他的诗词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彩夺目,王国维称赞他: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次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的兴衰,关联着王朝的命运,他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生活,个人生活特殊的环境,与他的心愿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他郁郁不得志。

凭仗丹青重省视,一片伤心画不成。解读纳兰容若的《南乡子》

容若二十岁时,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婚后夫妻二人,情感深厚,琴瑟和鸣,赌书泼茶,容若将卢氏引为知己。这时他苦闷的心情才得到些许的慰藉。或许夫妻感情太好遭到上天的嫉妒吧!三年后卢氏死于产后受寒。备受打击的容若,痛苦得无以复加。人都说时间会冲淡一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伤却是越来越重,思念也是越来越深,只有写下大量的悼亡词,来祭奠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意,缓解他那颗受伤的心。这里就以一首《南乡子》为例: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前夜雨铃。

本词解析:

丹青:丹和青都是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这里指亡妇的画像。

盈盈:举止仪态美好。

鹣鹣:鹣鸟,比翼鸟,青赤色,相的乃飞。比喻夫妇情意。

更更:一更又一更,指一夜。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做着无声地哽咽着,为自己以前的薄情而后悔。其实,“薄情”并非作者真正的薄情,只是在卢氏死后,纳兰在沉重的打击下,变得十分惘然,不知道该把怨恨归于谁,他的内心极度悲痛,又找不到诉说的对象,所以他只能无奈地自责,后悔当初没有多抽时间陪伴妻子,没有更好地对待妻子,不断地自责,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因此他才会后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视,一片伤心画不成。解读纳兰容若的《南乡子》

为了排解这漫无边际的痛苦,容若开始寻求解脱的办法,他想到要为亡妻绘一幅肖像,最终却是“一片伤心画不成”,套用唐代高蟾《金陵晚望》:“世间无数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在此借用入词,表达自己怀念亡妻的沉痛心情,足以说明卢氏的逝去,是容若的新伤到了极点。

既然你我阴阳两隔,不能再相见,心里的痛苦又无法排解,那就只有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梦里,想着自己在梦中与妻子相会,。天还没亮,美梦就醒了,分别时的言语依然十分清晰。“卿自早醒侬自梦”传神的一句,容若想象妻子已经脱离苦海,她醒了,而自己却依然在苦海中煎熬,仍然沉浸在梦里。

凭仗丹青重省视,一片伤心画不成。解读纳兰容若的《南乡子》

尾句“泣尽风前夜雨铃”化用典故,白居易《长恨歌》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北归,一路泣雨沥沥,雨打在皇鸾的金铃上,玄宗想起往事,写下一首《雨霖铃》悼念杨贵妃。容若在此借用表明自己虽然活在世间,但心早已经随妻子死去。卢氏去世后,痴情的容若陷入了无尽的哀伤中,时时刻刻他的脑海中全是亡妻的身影。想着给亡妻绘一幅肖像,就能与她常相伴,可惜丹青未染,已是泪眼盈盈,心生无限感慨。

凭仗丹青重省视,一片伤心画不成。解读纳兰容若的《南乡子》

多情的词人每首词都以情为本,写下许多缠绵悱恻的悼亡词,这首凄楚动人的词作,容若似乎已经忘却了自我,将整个生命投入到对亡妻的思念中去,字字句句牵情断肠,度来让人泪下。短短的三年夫妻情,纳兰却用尽一生去怀念。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纳兰和卢氏的情又是多少年,经过了多少次回眸才修来的呢?或许他们是生生世世将对方的名字刻在了三生石上,才换来今生如此的深情吧!

本文由新月青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丹青   卢氏   黄旗   两广   伤心   词人   薄情   肖像   清代   情意   美文   夜雨   后悔   妻子   痛苦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