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解读卓文君的《白头吟》

卓文君:西汉才女,今四川省成都人,生于公元前175年,卒于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为蜀郡的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明。卓文君在丈夫死后,和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私奔成婚,一段爱情佳话流传至今,但他们的婚姻并不美满,司马相如做官以后,将娶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诗以自绝,司马相如回心转意。于是就有了这首《白头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解读卓文君的《白头吟》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竹芊何嫋嫋,鱼尾何簁簁,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皑:白

两意:就是二心,指情变。

决:别

斗:盛酒的器具。

东西流:即东流,“东西”偏义复词,此处偏用东字的意义。

簁簁: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一样。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喻。此中用隐喻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

意气:这里指感情、恩情。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解读卓文君的《白头吟》

解析:或许整首诗你不会全知道,但爱的宣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却是名句,几乎无人不知晓。再来看这首词,令人难以相信,那个曾经被她信赖,和她有过誓言的男人,竟也同世上其他薄情寡义男人无两样。在自己年老色衰后,便要辜负她,要背弃两人早年的誓言,而另结新欢。命运像远山上的游云一般,随风飘散,人生路漫漫,也早已经飘散得不成形状了。聪明的女诗人,又岂会是普通的女人所能比的,,她一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是对爱情忠贞不移的示威,“决绝”一词,,作为负心人的司马相如,岂能不明白这位为爱私逃的女子是何等的与众不同,美妾的来很容易,可佳人才子与爱妻却是此生难求。“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负心这个名头司马相如着实承担不得。也许,在接到卓文君这首《白头吟》时,司马相如后悔的神情,早在卓文君的意料之中。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解读卓文君的《白头吟》

当年在卓王孙的宴席之上,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迭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为鸳鸯······“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于是才有了这段传唱千年的爱情佳话。只是后来司马相如变心,在卓文君韶华不再、风光过后,司马相如有了纳妾之念。看到司马相如托人捎来那首数字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万“,聪明的卓文君怎会不明白这个已经变了心的男人,如覆水一般难以收回,于是才有了这首《白头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解读卓文君的《白头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谁会想到,曾经的誓言还在耳边,两人还未见白头,有人却已经背弃了誓言。司马相如在收到卓文君的回信后,羞愧难当,回到她身边,重修旧好,再也不提纳妾之事,两人携手共白头,也真的实现了那句:“白首不相离”的爱情诺言。

佛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今生的长相厮守,不知道要用前世的多少次擦肩而过。从卓文君决绝地随着司马相如私奔,卓文君就已经将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样的情感,她还作过一首《怨郎诗》。还好结尾是令人欣慰的,司马相如及时回头,和卓文君白头偕老。卓文君不愧是一代才女,他在丈夫要纳妾时,没有吵闹,而是通过写诗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挽回了这段即将破裂的情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解读卓文君的《白头吟》

再美的誓言,在现实面前也是脆弱不堪的;再完美的婚姻也有是矛盾的。但都是有办法解决的。卓文君的敢爱敢恨,以及爱情不再时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本文由新月青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白首   人心   司马相如   东流   王孙   鱼尾   佳话   公元前   才女   义气   美文   鸳鸯   男儿   誓言   男人   爱情   卓文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