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路上追梦人

文学路上追梦人

受于西敬先生的嘱托,给他即将出版的新书《雪花飘飘》写篇序言,我顿感惶惑与不安。一边读着电子版文稿,一边用脑子记下并过滤着自己的感受,试图用笨拙而又真诚的笔,写下我真实的观感。

说实在的,这几年蓝田这块厚土上文学爱好者多得不可胜数,量的积累也促进质的飞跃,雨后春笋般出版物方兴未艾。有先期跻身作家行列的,也有一直陪跑的,还有在中途倒下,成了铺路石的。然而蓝田这块土地可能正在殷切期待或热切呼唤一部或几部能够证明本土作家最高成就的作品,为文学的殿堂呈上崇高的献礼或供奉,正需要成千上百的写作者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如路遥那样“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才不会辜负这片厚土的热望与期待,也才配得上文学的神圣。

于西敬先生是众多文学爱好者中的一员,曾和我有一面之缘,也曾从别的老师那儿听到过他的从文经历,斑纹只爪,很少能了解到他的“全豹”,今天有幸读到他的书稿,让我对于先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披读书稿,质朴平易的文字,不假雕饰的叙述,时时让我感受到粗粝而又不乏温存的生活像川原岭上卷雨携尘的风扑面而来。没有莫泊桑式的谋篇布局,也没有欧亨利式的让人意外的结尾,也没有契诃夫的简洁与细腻,也没有大作家高屋建瓴的高调与醍醐灌顶式的深刻与精辟。然而他的选材熔铸着自己的经历,他的讲述透露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让人切实地感受到他的操守与执念,以及藏在关中汉子粗犷外表下的细腻柔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没有故作高深,也不矫揉造作,故作高雅,不会为了大卖和商业利润而糟践文学的纯洁与神圣去用身体写作,就像捍卫人品与人格一样,守望着护卫着文学应有的尊严,这就是他,独一无二的文学路上的追梦人。

文学路上追梦人


我是一个特别感性泪点很低的人,不只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陈忠实的《白鹿原》等感动了我三四十年,就是童年时读过的古典名作、前苏联的名作、新中国十七年的那些经典作品,求学时代到现在读过的国内外各类获奖作品,各流派的代表作,欣赏一些影视戏曲或歌曲,时时戳中我的软肋,掘开我心的堤防,让心潮翻江倒海而来,我会关起门来痛痛快快地哭一回,或静静地以泪洗面,或提起笔好好宣泄一回。

而今读于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评论杂议文章,尽管写的都得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人为的虐心的情节设置,却因为普通而更接近真实,更能真切地再现普通人在时代变迁,经济转型期间茫然失落、失败痛苦、挣扎追求的心路历程,种种世相近在眼前,种种感怀,足堪共鸣。

于先生多年来走南闯北,行程不下数万里,干了许多不同行当的工作,积累下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厚的写作素材,这对于写作者来说无疑是最值得珍视的,也是令我这个过惯了书斋生活的人非常羡慕的。他的一段段经历,在我眼前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奇的世界,让我见识了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与光怪陆离。先贤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人也说:不读书,只行万里路,至多不过是一个邮差。我无法推断于老师是否读过了万卷书,但一直在阅读中,从他所写文章引用的名人名言中我知道他的阅读层次,绝非快餐阅读者所能比拟的,但行万里路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不管是身体还是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于先生是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用身体感知世态炎凉,用脚步丈量诗和远方,用思考过滤真善美与假恶丑,用灵魂考量鄙俗与高尚,于是经历升格为阅历,阅历晋级为财富,通过他的笔下沉淀为朴实而生动,粗粝与细腻并存共生的文字,触摸到生命的脉动,感受到灵魂的悸动。

于先生的笔下没有刻意塑造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但不乏理想型的人格,如《西川枪声》里的帅气质朴,以生命保护捐款的解放军战士小安,深明大义的薛掌柜父女俩,《忠诚的守望》里的诚实守信的朱老二,《骆驼伯》里的主人公嫉恶如仇的骆驼伯,《再悼卓玛》《槐花雨》《天使泪》里美丽善良热爱文学渴望爱情的格桑卓玛,《麦客》的热情诚朴善良聪慧而又不乏锋芒的麦花嫂,都让人感受到熠熠闪光的人性光辉。

文学路上追梦人


当然也有表现社会转型期一些人价值观念的扭曲,以及在扭曲的灵魂支配下诸多不合情理甚或违背法律道德的行径。在这类题材里的代表作,要特别提及曾入围《赵树理文学奖》的《雪花飘飘》一文,它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站出来进行评判,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们却在阅读中不难看出作者褒贬挞伐的鲜明立场,这种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既不影响故事的流动发展,也不影响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的意旨。

《木言木语》里马师傅匠心与本分,以及与木头独特的交流方式,让我们不但看到普通人身上的美德,更有生命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形式,也从《似曾相识》里看到作者的人格操守;在人才辈出的《于门“望族”》里我们不难读出作者的自豪与自我鞭策;在《酒与文学》《纯文学在哭泣》《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等篇什中,从名垂千古的文学大师,艺术大咖,到路遥这样的文学殉道者,奖掖砥砺文学新人的李同洲教授,再到虔诚的文学朝圣者于先生自己,我们不难感知自古及今中国文学绵延不绝的文脉以外的那种精神和操守,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这种不因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不因为物质的清贫而改变初衷放弃操守,才保证了文学的一股清流不为横流的物欲所污染,不为世俗的喧嚣鼓噪而迷失了方向。一旦陕西人的增冷蹭倔与对文学的这种坚守统一弥合起来,就显得尤其珍贵且尤为可敬,这种努力与尝试的精神是值得尊崇和弘扬的。

当我接到这个任务时,倍感压力山大,惟恐因自己的人微言轻而遮没了原书作的价值,所以诚惶诚恐,在反复的阅读与称量中也锱铢必较地衡量自己的水平,校正自己的文学与心理的天平,力争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在肯定成就的同时,也对同在追梦路上的文学爱好者有所惕励,才不会辜负身居前辈行列作者于西敬先生的嘱托与期待。虽嘱怀重托,情词恳切,然力有不逮,终有所负,恳望有大贤才以缀锦添彩之笔,补拙文之纰漏,彰原作之华彩。

是为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蓝田   路上   操守   文学   名作   阅历   美文   普通人   人格   细腻   爱好者   灵魂   身体   期待   生命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