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人,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时候贸然相信都是不明智的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对于任何人,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时候贸然相信都是不明智的


《批判性思维》作者: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工作20多年来,常常困惑于一个问题:为什么周围有些西方的同事那么善于表达?他们要么能用短短几句话,把一个问题表述得很清楚;要么能用平和的语言,鲜明地表达的不同观点,并让人觉得很有道理......


这本书是一本烧脑的书,是一本很有价值,且能够快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法论书籍。本书介绍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方法论,即批判性思维。


所谓的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即我们在自己或者他人那里得到一种思路之后,我们判定这种思考是否合理的而进行的思考。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继而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本书与我而言切实地改变了我的生活,这种收获是立竿见影的;让我在平时讨论中感觉如有神助。


精选书摘

批判性思维不是任凭各种诱惑的摆布,不是轻易受情感、贪欲、无关考虑、愚蠢偏见等的干扰;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在于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果要让自己或者他人认真思考某个问题,要让批判性思维者认真对待某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底哪些因素与问题的答案有关。

贝特兰·罗素曾经说过,直到试图追求精确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在一定程度上是模糊的。

修辞力可能影响人的心理,但它本身并不能确证什么。如果我们任凭自己的态度和信念被纯粹的修辞所影响,那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批判性思维者。

批判性思维者要提醒自己:信念源于证据和论证。初听起来并不可信的主张,不会因为千百次的简单重复而提高其可信性。

评估可信度要从两个不同层面着手:第一是断言本身,第二是断言的来源。

记住,让利益相关方处于决策的位置容易滋生错误或者导致糟糕的状况。这也就是“不要让狐狸看守鸡窝”所要表达的意思。

实际上,说服别人相信某断言的成功方法,就是尝试以双方的共识为基础来论证这个断言。尝试发现作为合适的作为论证起点的共识,是整个理性论辩事业的重要基石。

丰富知识的不二法门是:广泛阅读,自由交谈,培养探究的态度。

媒体越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我们越容易得到被“操纵”的信息,或是政府自身或是媒体的控制者,会向我们提供有倾向的信息。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在很大程度上媒体是社会的折射。如果我们大众都满足于凭感觉、肤浅的、被操纵的新闻,那么最终我们也只能获得这样的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罗素   方法论   控制者   批判性   修辞   断言   能用   美文   共识   明智   证据   信念   不明智   结论   思维   态度   正确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