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作者:郭建龙

中国与印度的一个基本差别就是:虽然两国都存在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但绝大多数中国人相信通过自己诚实的奋斗,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而在印度就很难,低种姓者大都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印度独立都六十多年了,但是在印度农村的很多小学里:高种姓的孩子有小木凳坐,有课本念,有小石板写字;低种姓的孩子坐在地上,没有课本,没有石板。


虽然印度法律上早已废除了种姓制度,但这些学校里的校长、教员和学生都是印度教教徒,大家会觉得这样做很自然,低种姓的孩子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印度教里,贱民信徒去寺庙里上香,只能逗留在印度教庙宇的外面,不能进入庙宇。


精选书摘

1.世界上的所有宗教一般都包括了信仰和伦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信仰是一种个人化的体验,主要关系到个人与神之间的沟通,而伦理是一种社会化的体验,主要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任何一种宗教在创立之初,都是为了对人生做出一种解释,为人们提供一种慰藉,让他们在遭受苦难时仍然怀有希望。这也是为什么社会分崩离析时,恰恰是宗教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原因。

3.历史总是在嘲笑那些目光短浅又贪婪的人,却又总是在用最优秀的人做祭品。

4.英国人留给印度两个最重要的遗产,一个是国家治理方面的教育,另一个则是统一的国家观念。

5.虽然印度教的存在僵化了印度社会各个阶层,但它强调各守其位的同时,也保证了各个阶层都能够活下去,只要他们安守本分,即便遭受到贫困和痛苦,也会有人帮助他们。

6.博帕尔果真是一个肮脏的城市,这里曾经发生过程度仅次于切尔诺贝利的人类灾难。1984年12月3日凌晨,位于博帕尔的一家美国企业设在一个贫民区附近的农药厂发生了氰化物泄漏事件,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7.当佛教传达到了海外,变得越来越神秘、越来越讲求权威和信仰的时候,其原产地印度反而更强调个人体验,这种个人体验并非要求信徒主动去受苦,而是强调自我表达、自我思考和自我快乐。这不是一种纯粹禁欲的宗教,而是一种讲求精神充实的宗教。

8.每一个文明都会有一批早期的经典留存下来,中国的经典是四书五经,希腊的经典是荷马史诗和柏拉图,犹太人的经典是圣经,对于印度来说,雅利安人到达印度后形成的第一批经典就是《吠陀经》

9.比起唯物主义,那些相信灵魂不朽、精神不灭的唯心主义观点能给人提供更多的安慰,也更加能约束人们的行为。由于相信灵魂的存在,为了灵魂的未来,人们在本世不敢胡作非为,从而对于形成社会伦理和公平公正更加有利。

10.对于旅行者来说,好奇心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旅行家,那么首先必须用自己饥渴的眼睛去观察世界,那些故步自封、总以为世界已经在胸中的人,是无法获得旅行乐趣的。

11.在欧洲历史上,国王和皇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王统治的是一个国家,而皇帝统治的却是一系列的国家的集合体,或者说一个帝国。在欧洲历史上能够称皇帝的,只有罗马帝国、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另外还有两个僭越的“皇帝”:法国的拿破仑帝国以及沙皇俄国的统治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印度   帕尔   拜占庭   印度教   种姓   罗马帝国   帝国   庙宇   美文   中国   伦理   皇帝   宗教   灵魂   自我   两个   喜欢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