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求易,进不避难,担当作为是人杰

东汉汉安帝永初年间,朝歌一带叛匪宁季等数千人连年聚众作乱,攻杀县吏,州郡无法平定。大将军邓骘便命虞诩作朝歌县官。邓骘因虞诩的建议,使朝廷否决他弃守凉州的方案,便产生了不平与嫌隙,所以“欲以吏法中伤诩”,明显是“借刀杀人”。

成不求易,进不避难,担当作为是人杰

当虞诩的同僚旧友都为他深感忧虑之时,虞诩坦然答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虞诩并不推辞,迎难而上,担当尽责,靠智慧和能力,平定了叛匪。从此,虞诩不辱使命,在任一处,造福一方,官居高位,成为东汉贤臣名将。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意思是立志不求简单容易做到的,做事不避急难险重的。后来人们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来勉励人们志存高远,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担当尽责,成就事业。破茧成蝶,克难成杰。啃坚硬骨,方能分辨牙齿利;砍盘错木,方能区别刀斧锋;做艰难事,方能验证人杰出。

难,是成为人杰的一道门槛,是成功路上的一只拦路虎。看天下,多少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经不住“难”的考验,停下脚步,败下阵来。成功成为梦幻,人杰成为泡影,只剩下碌碌无为,抱憾终生。

反之,又有多少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临难不惧,勇闯难关,战胜困难,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世上人杰。正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是古今中外成大事、做人杰共有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我们每一个有志者,都应该追求和学习这种精神,具备这种优秀品质。为此,我们要在人生路上,做到“三有”,即:有志,有学,有行。

成不求易,进不避难,担当作为是人杰


有志,就是成不求易,进不避难。

世上没有容易的成功,也没有避难的前进;成功与前进,从来都是与困难作伴的。俗谚说,有志事易,无志事难。知难不畏,绝壁可攀。朱熹说,立志不坚,终难济事。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也说,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对于我们来说,在前进的路上,志向高远,不畏艰险,不惧困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担当作为,事业必获成功。

有学,就是刻苦读书,学会本领。

苦读书、学本事,是我们一生的大事,也是战胜困难所需要的能力。之所以我们为人不出众,遇事怕困难,说到底,就是我们素质低、能力差,缺乏战胜困难的能力。正如虞诩所说:“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意思是说,遇到盘根错节的木头,砍一砍就能分别出是利刃,还是钝刀来。这“别利器”,就是看能力。所以,我们切实要在学习本身上就不畏难,下苦功,定要学得德才兼备。


有行,就是行动至上,担当作为。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是马克思所说。行动,是梦想的落脚点;不行动,让一切都成为空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是清代文人彭端淑所说。可见天下事,不在客观,全在人为。为之,易则更易,难亦变易;不为,易亦变难,难则更难。因此,我们要挑得起重担,经得起磨炼,有作为做贡献,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毛泽东主席诗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坚信:山高肯攀,定能登顶;路长肯走,必会到达。

成不求易,进不避难,担当作为是人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人杰   避难者   遇水架桥   史记   叛匪   迎难而上   盘根错节   东汉   尽责   利器   美文   所说   困难   路上   能力   事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