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更不在寺庙……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每个人都被卷入这个时代的漩涡中难以跳出,有人一身才干、满腹经纶,却是贪官污吏;有人五官端正、面容祥和,却是犯罪份子;有人仪表堂堂、温文尔雅,私下却见异思迁,放荡不羁。能不被这个时代的潮流推着走,能在金钱权力上仍能保持一颗廉洁自律的心的人又有几个?

《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更不在寺庙……

南怀瑾在解说《药师经》上说:“ 这个娑婆世界有苦有乐,有烦恼、有和平,差不多都是一半一半,一阴一阳,因为痛苦的刺激,人们才能发心修行!

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面性,只存在快乐、富裕、和平、成功,人们根本就没有修行这个必要。相当于我们隐居于深山、寺庙,你眼中的是一片祥和,没有了痛苦和欲望的刺激,我们就不能在修行中悟出更多的道理,成就不了更好的自己。

屈原放逐,乃著《离骚》,成为后人修身的榜样;孔子厄而作《春秋》,成为一代圣人;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后被誉为“文宗史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是的,这个世界有美丑、善恶、贫富、苦乐,才是真正锻炼我们内心的地方,才是我们真正修行的地方,所以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不在寺庙,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人生中。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更不在寺庙……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爱儒家思想教育,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宁可不踏仕途之路,也不愿为了追名逐利而出卖灵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在玄宗朝末期入仕,此时朝堂乌烟瘴气,天下人心不安,李白仍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

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欺压人民。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

出淤泥而不染,他们能在贪墨成风,腐朽不堪的社会下,仍能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廉洁、悯世的心,他们是真正有修为的人。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更不在寺庙……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花光一生的精力去追逐名利,却在病倒的时候明白,名和利只是过眼云烟;有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选择贪污受贿,却在牢中明白廉洁自律才能致远;有人朝三暮四、抛妻弃子,却在年老色衰的时候明白家的重要性。

人生的意义是你能够离开深山回归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仍能保持一份修行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中能不断地警醒和自省,带着一份修行的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修行不断完善自己的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文宗   土族   深山   寺庙   道德经   彭泽   廉洁自律   县令   仕途   这个世界   李白   祥和   美文   地主   金钱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