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之道,即为儒家的修身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是曾参的《大学》开头两段。所谓大学,在古代,孩童时期学句读,读《三字经》等,叫做小学。大学,就是教人以君子之道。这也是之后儒者士子所推崇和遵循的道,即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平治”,前面八字都是修身,后面四字,乃是济世。

阳明之道,即为儒家的修身之道

济世很难。齐家就不容易,家里有个长辈死不讲理,就没辙。大舜的爹娘天天想害死他,最后大舜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后来舜做了天下之主,他爹终于不敢了,但那是不敢,是屈服于权力和地位,这家算是齐了么?只怕不算!

治国更艰险,励精图治,你得摊上明君,还得有志同道合的帮手,还不能有朋党,既不能欺下又不可瞒上,一步走错,就要贬官乃至掉脑袋。而平天下,呜呼!真正的儒者是不太在意金钱和地位的,但是要践行齐治平,就往往需要金钱和地位,这是很现实的规则。

君,需要维持威严;民,需要维持生计,什么都离不开金钱和资源。故而忧国忧民没有问题,但很可能你没有做出改变的资格或能力。范仲淹也曾说:“处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阳明之道,即为儒家的修身之道

如果开个玩笑,合格的儒者是怎么死的,是愁死的。江山更替,民生多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忧国忧民,岂不是一天也开心不了,天天愁眉苦脸。其实,不止愁眉苦脸,还怒发冲冠,还悲痛欲绝。儒者也是人,有正常的感情,关注的是大是大非,心想的公平正义、民生政治,世道乌七八糟让人义愤填膺的事情何其之多,忧国忧民的代价何其之大!

然则非也。王阳明就相当程度地践行了齐治平,他领兵多年,用兵如神,多次剿灭了贼寇,维护民生。却不被皇帝和首辅喜欢,没有成为真正把握权力的首辅,可以算是遭遇一辈子的排挤。但是也没见过王阳明义愤填膺,又抬棺上朝,又死谏,其人始终情绪平淡若水。这就是修身的功夫。

修身,是儒家最为中心的环节。儒家的诉求,是求诸于内而非外的。锦衣玉食或者粗茶淡饭,对儒的差别不是很大。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又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外界境遇的反应,对他人的作为,当然可以有情绪,有欢喜或者不满,却不可以太过。但“吾日三省吾身之时”,对灵魂的拷问却极为严厉,问罢无愧于心,做到自己应该做和所能做到的事情,便可以淡然自处。

阳明之道,即为儒家的修身之道

人所能一直做到的,是修身,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是无论外部环境如何都可以去做的,也是儒者的必修功课。修身修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王阳明所处的时代,使他的言语会针对时弊而发,其根本思想,传自于最正统的孔孟思想。我们会讲,圣人,都是“时之圣者”,是随着当时所处的环境而变化,却依旧不愧为圣人。因为圣人所讲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哲学,而圣人所秉承的意志,使他可以践行其道。

阳明先生就是一个真正的儒之圣者。是儒家两千多年历史中,思想和事功排在前面的儒之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儒家   士子   正心   治平   格物致知   儒者   忧国忧民   圣者   义愤填膺   愁眉苦脸   其意   圣人   美文   民生   地位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