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如何应对

当今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为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一个令许多人费解的问题是,家长自身的付出与孩子的进步往往并不成正比,甚至对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出现的问题也越多。

通过阅读老子的《道德经》,家长们应该明白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做到“有为”而不是“过分有为”, 应正确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无为”, 把握好“有为”和“无为”的尺度。

老子: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如何应对

适当的有为。老子非常重视辩证的思想, 所以他提出了他的非常著名的观点——“反者道之动”,意思是说, 任何事物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 它就会朝着与它相反的方向发展。“为”也一样, 如果“为”的太多, 不加限制地“为”, 本来是好的“为”就反而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 “有为”主要体现在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方面。父母在教育子女中要学会“适度”,家庭教育并非真的完全什么都不做,但作为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与子女相伴,保护孩子一辈子。

所以应学会顺应规律,淡化自己的意志,体会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心为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更高的自觉和更强的自律。

老子: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如何应对

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中国人论证事理时惯以圣人作为榜样来比较。在一些中国的父母亲看来, 孝子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子女要让父母感到荣耀。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人,而非自己的附带品,更非自己炫耀的工具。若按那些思想去要求自己的子女, 其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所以, 对于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观念, 我们应该予以摒弃, 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不可以高压政策管教孩子。他们的肩膀还很稚嫩, 父母过高的期望、过重的压力会摧残孩子内心。“棍棒之下出孝子”更不可取,教育孩子不能采取强迫、暴力的做法, 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家长更应该关注的。

再次,切不可过于溺爱孩子。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众多,很多家长事事不放心, 事事都过问, 这样会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老子关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意思就是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一点的人,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的人,反而走不快。做事要讲究适度,不能过度, 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

老子: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如何应对

重视民主,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全书共有十二处提到“无为”,可以说“无为”是道家教育哲学的最高原则和核心, 是老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认识。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是不强行作为,而是要合规律、合人性、顺自然。

《庄子》里有个故事:庄子和惠施一起种葫芦,惠施为了种出大葫芦,每天都给葫芦苗施肥、浇水。而庄子每天只是到地里去看看,发现没有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地回去了。结果,惠施的葫芦苗不久就枯萎死去,而庄子的葫芦苗上却结出了大葫芦。

庄子说:“其实我也是用心管理葫芦的。因为看到葫芦苗都在快乐地生长,我当然就不用再去管它们了。”孩子就像葫芦苗一样,对孩子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顺应他们的生长规律。家庭教育应该遵循孩子作为“自然人”的成长规律行事,因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

作为父母,要淡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应依靠孩子的自主性来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引导孩子自觉主动去学习。家长应该在远处守望着孩子,让其自由行走和奔跑,提醒他们哪里有悬崖和陷阱,哪里可能被绊倒,哪里可能被荆棘刺伤。就算孩子在摸索中受伤、碰撞,也是一种成长经验。

老子: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如何应对

通常,孩子升入初中之后会进入叛逆期,此时的孩子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甚至会处处与家长老师对立,更有甚者,早恋、逃课、离家出走,给家长带来很多苦恼和麻烦。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我们不妨松开手,让家庭教育处于“弱控制”的环境中,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此时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隐藏自己的教育意图。作为家长虽然有明确的教育意愿,却不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而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青春期孩子的一大特点就是家长说怎么都听不进去,对此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并有可能做出过激行为。所以,要将教育意图以春雨润无声的方式表达。

其次,要减少说教。现代家庭有相当多空洞、枯燥的说教,这与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会产生剧烈矛盾。在教育中,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情况屡见不鲜。

再次,要以身作则。道家所提倡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就是想要求别人怎么做,首先自己要做到,别人看到他的模范作用就会学习模仿。父母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道德、人格来感染孩子。

老子:孩子处于叛逆期?家长如何应对

老子教育思想充满智慧,其中“无为而治”思想在家庭教育中不失为一种高超的教育手段。家长要领悟老子“无为”思想的精髓, “无为”教育要实施的是“不教而教”, 它时常表现为无言与无形, 它是教育的较高层次。这更需要家长要从管教到引导,从教化进入悟化, 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尊重,获得新的感悟、新的体验,获得持续的进步和精神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道德经   凯撒   老子   家长   孩子   无为而治   孝子   庄子   家庭教育   美文   叛逆   葫芦   子女   意志   规律   父母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