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好领导的三种境界!有深度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能使万物得到它的恩惠而自身却从不与万物争利,表面上看是弱小,其实却是真正的强大,因为它永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包含着无坚不摧的力量。

水的品德是近于道的,领导者若拥有了“上善若水”、“少私寡欲”、“上德若谷”的为官之德,必然会被下属和同事尊敬和爱戴。

老子——好领导的三种境界!有深度

努力上进,为什么?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意思是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却不占有名誉迷恋权力。养育万物而不洋洋得意,万物归附于己而不以己为主宰,由此可以称它为“伟大”。

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歌颂它的伟大。在老子看来,领导者应有有合乎“道”的德行,随时随地有为世人担负起一切痛苦的思想准备, 即一种使命感,一种负重致远、救世济人的责任心。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我们人类要效法大地的精神,以大地位榜样,为他人贡献而心甘情愿,竭尽全力而不求回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越是帮助别人自己就越充足,越给予别人自己就越富有,这也是所有领导者应该达到的高尚境界。

正如西方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言“我是太阳,不知道索取,只知道给予”,为官者应该追求的是大地的意义。

老子——好领导的三种境界!有深度

身居高位,做什么?

在老子看来,人的欲海难填,总是无止境地追逐名利财货,不但无益于生,反而会德行败坏,身败名裂。老子以其深邃的洞察力看到了过多的欲望所造成的危害,它一方面使人的心性紊乱,损害人的健康,另一方面又使人失去纯朴品性,诱导人任意妄为。

领导者身居高位,若不自我克制,必将导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他治理的地方也定不富足。

领导者应当做到“善者合善之,不善者合亦善之”。即为人处世胸襟宽广、豁达大度、态度谦和,特别在用人上能容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宽则得众,一个器量宽厚的人必能得到部下的忠心,相反,一个心胸狭窄的领导者终必众叛亲离。那么,怎样才能具有大海一样宽广的的胸怀呢 ?

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工,工乃人,人乃道,道乃久。”就是说要做到没有私心,没有自我就可以拥有宽大的胸襟,就能够容人、容言、容物。“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领导者应体恤年轻人的不足,教育多余斥责。

老子说:“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谦虚不争作为一条重要的处世原则。他告诫人们“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领导者位居高位,难免在心态上膨胀。要知道,谦虚不骄方能长久自保,而独尊独断、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者必然归于失败。

老子——好领导的三种境界!有深度

退居二线,留什么?

老子指出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说道本身就包含着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即阴阳二气 ,并在阴阳二气交冲融合下构成新的事物统一和谐体 。

老子认为领导者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排除私欲,不露锋芒,超脱纷争,以开阔的心胸、和谐的心境、无所偏颇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人、物、环境,从而治天下。

领导者要治理好国家 ,就不能崇尚功利主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意思是为官者因以身作则, 淡化名利观念,不为名位利禄等身外之物所累,老百姓自然就会遵纪守法。

“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告诫为官者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两袖清风理政事,必被人民所称赞。领导要有“上德若谷”的胸怀,在老子看来,世人得失名利的心太重,“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领导者应有淡定的心态,虚怀若谷,做到宠辱不惊,保持一颗平常心。“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只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有所成就时要功成而不居,此气魄乃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道德经   负重致远   尼采   老子   德行   胸襟   高位   领导者   心胸   名利   美文   宽广   胸怀   阴阳   万物   深度   境界   自我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