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撰文/木易·陕西·西安

  编辑/渝夫·河北·石家庄

  【渝言不止】

  赏美景、品美食、看俊男美女,旅游的三大黄金法则。其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些极富地域特色的美味佳肴。

  一直认为,富有文化底蕴的美食才能经久不衰。就像“寓乐于吃,寓文于食”的江南菜,即可果腹又能达意,如果再像南京“咸亨酒店”那样把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孔乙己作为卖点,就有了文化传承的味道,进而吃出品位、吃出文化,吃出一桌诗情画意。

  木易老师这篇关于江南美食的随笔,景随步移、美味同行,在遍尝苏州、扬州、南京等地特色美食的同时,写过程、说感受,寻渊源、话典故,写得是活色鲜香,看得是口舌生津,不由萌生赶紧到江南一游、尝遍江南美食的冲动。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寓乐于吃,寓文于食”,在吃中不仅满足饱腹,还能感受生存的乐趣与诗意,是江南饮食文化的鲜明特色。这一特色,集中体现在江南菜中。

  江南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烹调技艺以擅长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其中,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菜肴闻名天下。

  常州“小菜园”餐厅,是我们此次江南之行的首次就餐之处。“小菜园”名副其实,一副农家气息,迎门一副对联,道出其风格特点:“世外桃源终难觅,人间仙境不复临”。放眼望去,池塘里呱呱叫的牛蛙,菜园里碧绿的空心菜,自家院里养的农家猪,菜园里散养的芦花鸡,还有菜园里种植的各种水果,无不散发着浓郁的农家气息。待到饭菜上桌,四菜一汤,荤素搭配,简朴大方,让人汤足饭饱,好不惬意。

  晚上在苏州老城漫步,走进“哑巴生煎”,品尝不一样的江南风味。楼上楼下,桌桌爆满。小馆只卖三样菜,生煎包,馄饨,粉丝汤,而且馆内布局简单低调,但名声却不胫而走,顾客盈门。

  又一日,在苏州拙政园,我们冒着炎炎酷暑,沿平江大道,步行一公里,来到平江府用午餐。松鼠鱼是这里的招牌菜,色香味俱佳,连鱼带皮,被我们吃得只剩下鱼头和鱼尾,是所有食客中吃相最绝的一个。

  当晚到扬州小馆,品尝扬州小吃。豆腐干,豆腐花干,鸭肉汤,鸭血粉丝汤,鸭杂面,鸭油拌面,可谓是一桌鸭的盛宴。吃了这么多的鸭,晚上会不会变成鸭,在梦中浮游?

  第三日,早点在扬州“趣园”。它坐落在瘦西湖旁边,趣园茶社,门庭若市,早上七点预约,前面已经有五十多位顾客。一个多小时的等待,早已饿得人心惶惶。实在是忍无可忍,只好花十五块钱在门外买了一个五丁包子垫底,以免被饿晕过去。这么多人排队,这么多人等待,真不知道这里的早点能有多么好吃,只好拭口以待了。上午九点多,终于可以入座了。等饭菜上齐,仔细一看,果然是非同一般!

  扬州的早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精细入微,小巧玲珑。馄饨小如指盖,豆腐细如发丝,叉烧造型独特,豆干色泽润滑,汤包褶皱清晰,包饭晶莹剔透,千层糕绵软蓬松。光是这色、香、形,就可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怪不得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还有电视台在做专访呢。至于味道,更不用多说了,只有慢慢地嚼,细细地咽,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

  慢工出细活,这也是扬州人的特点,号称“”扬州慢”。据说扬州人早上吃水煎包,晚上泡温泉,称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种慢生活,让人慢慢领悟到,原来优雅生活就是用时间一点点熬制出来的,仿佛锅里炖的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炖得愈久,味才愈浓,品起来才回味悠长。

  南京大牌档,赫赫有名。大牌档里里外外都是人,排队叫号是这里的家常便饭,真可谓餐饮界的“大牌”。大桌,小桌,圆桌,方桌,摆满了整个厅堂,横也看不到头,竖也看不到尾。就餐由专人领着,才能找到座位。厅内灯笼闪烁,绿树成荫,还设有等待演出的舞台歌榭,俨然一副室内“袁家村”的架势。

  到南京吃饭,第一道菜,当然要是它的盐水鸭了。这可是南京饮食的招牌,加一块,放在嘴里,轻轻一嚼,满嘴的鲜香。

  美龄粥,出自宋美龄之口,当然讲求营养丰富,美容养颜。这一点,从它的配料中就可得一二。糯米,银耳,冰糖,山药,花瓣打成粉,配以牛奶慢火熬制四十分钟,喝起来鲜滑滋润,余味悠长。

  天王烤鸭包,我想可能与天王有一定关系吧。纯手工制作,光每一个包子的褶皱,就得捏二十三下。

  金陵烤鸭,是南京传统佳肴之一。南京人吃烤鸭﹐讲究皮酥肉嫩﹐肥而不腻,所以南京烤鸭皮脆肉嫩,没有其它地区的烤鸭肥腻。但是真正的行家﹐却十分挑剔店里奉送的那一兜红卤。店里鸭子烤得好不好﹐大抵看看卖相便可以揣测出来﹐但老卤对不对味﹐却非得口舌亲尝方知。

  南京人的口味喜好小糖醋﹐讲究略甜微酸﹐鲜咸适度。调制这样的味汁﹐功夫不比烤鸭差。明炉烤鸭﹐鸭腔子里面必得灌水。外烤内煮﹐一旦鸭肉熟了﹐这一包汁水也鲜透。趁热把酒酿蜜卤倒进汤汁﹐浇上糖色﹑米醋﹑精盐﹐考究起来加一滴酱油都不算本事﹐端出去的红汤老卤才叫地道。

  据说,朱元璋建都南京,就爱吃烤鸭,据说他能日食烤鸭一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将金陵烤鸭带到了北京,经进一步开发,遂成北京烤鸭。

  我们还品尝了唐芋苗、清炖狮子头、麻辣鸭血、桂花拉糕等,都富文化底蕴和南京地方风味,每一道菜都让人啧啧称赞,乐享口福。

  在南京,“咸亨酒店”名声很响。门口孔乙己的塑像栩栩如生,浑身上下散发着浓浓的文人气,嘴唇微张,似乎还是满嘴的之乎者也,叫人哭笑不得。柜台前的粉板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孔乙己还欠十九个大钱”,叫人心酸不已。酒店里有关孔乙己的菜品很多,但是我首先点的还是“温两碗九酒,要一碟茴香豆”,以表达对孔乙己大人的怀念。

  当然,该店其它菜品更为精彩。响铃,外脆里嫩,鱼味鲜美,吃起来还发出响声。酱鸭通体酱红,晶莹光亮,香气扑鼻,刨开腹部,白米,粉豆,红枣,粒粒润滑,油光发亮,鸭肉的鲜香,大米的粘稠,豆枣的甜蜜,融为一体,幻化为少有的化合美味,在口中萦绕。油炸臭豆腐,披着虎皮,方方正正,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其实却散发着难闻的臭味,大胆地咬一口,更是臭气熏天,强忍怒气,慢慢嚼上几口,臭气变美味,越爵越耐人寻味,真是奇妙。

  在这里,一道道菜加上各种汤品,叫人胃口大开。此刻,吃上一两颗茴香豆,就一口黄酒,真的能让人陶醉。那种似醉非醉的感觉真好。孔乙己先生,再见了,记着,别忘了还清那十九个大钱,还要记着从粉板上拭去你的名字,从而还你一个清白。咸亨酒店,怎一个“钱”字了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饮食,以她的温润细腻,滋养着世代的才子佳人。

  四人,四天,四城,四面八方,东奔西跑。说来也怪,在我们游览的四天里,烟雨朦胧的江南被蓝天白云,晴天烈日,晾晒得清澈透亮,显得格外的真切自然,连晚霞坦露出殷红而热烈吉兆,护佑我们江南之行,让我们顺风顺水,顺心顺意。四天里,我们住江南园林酒店,吃江南美味佳肴,忆江南人文历史,赏江南园林风光,说江南吴侬软语,听江南昆曲评弹,吟江南诗词歌赋,唱江南鱼戏莲叶,写江南漫游趣文。我们宛如四个江南人,漫步在江南的古街老巷,寻访着江南的前世今生。

  2020年8月27日作于初秋江南

  (全文完)

  【作者简介】木易,本名杨民全,1962年生人,西安市第十一中学教师,高级职称。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散文随笔」秋下江南04:舌尖上的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江南   平江   金陵   茴香豆   扬州人   鸭肉   扬州   菜园   舌尖   苏州   南京   烤鸭   佳肴   美文   口味   美味   酒店   散文随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