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撰文/木易·陕西·西安

  编辑/渝夫·河北·石家庄

  【渝言不止】

  老实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真阅读关于欧洲的游记。随着木易老师行水流水的诗意介绍,我看到了一个环境优美、文明昌盛的欧洲,感受到了中欧之间巨大的发展差距,包括中华文明的暂时落后,还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期盼,都一股脑儿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而这,或许正是一篇上佳游记应当具有的人文功能吧。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来欧洲旅行,享受着这里温和的气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简直不敢思念气温高达42度的西安。所以,心里倍加珍惜这段旅程,并记下自己的一点真切感悟。

  (一)便捷的衣食住行

  这里的人,衣着并不是十分讲究,长袖,短袖,薄的,厚的,甚至还有光着膀子的,也有穿着羽绒服的,都很随意。他们很少打伞。再强的阳光,不管男女,都不怕晒,有人光膀子,专门躺在强光下暴晒,真是不可思议。下雨了,即使雨很大,也不要专门去躲雨,在雨中走着,淋着,就是这么任性。

  吃的以肉、奶、蛋、面包为主,很难见到蔬菜和面食。早餐很丰富,午餐很随便,甚至一杯咖啡就是一顿饭。他们从不喝热水,酒店里也不提供烧水壶,想找点热水喝太难了。为了食物保鲜,经常一大早就是冰水、冰酸奶、冰牛奶、冰奶酪,连水果、肉、色拉、果汁也都是冰的。试想一下,一大早,装上这么一肚子的冰,叫人怎么受得了?可他们就是这么活着。

  在欧洲人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三样东西:盐、糖和胡椒。据说几百年前,盐是他们稀缺的东西,多放盐,更能显示主人的的富有和热情好客。糖和胡椒是他们的舶来品,所以格外珍惜。欧洲人最初吃到糖,惊为天物,尽情享用,以至于这里的巧克力、冰淇淋到现在还甜得让你受不了。在几百年前,这里的胡椒可以与黄金等价,简直就是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中午的中餐饭,基本是一个套路;先来一盆米饭,接着是一大碗汤,然后一个炒白菜或莲花白,再加上一碗肉、一盘西红柿鸡蛋,最后一盘鸡或一盘鱼,外加一个豆腐,几分钟上齐。感觉像是在农家乐吃流水席,紧紧张张,急急忙忙,吃完走人。

  吃喝解决了,最难的是上厕所,这里公共厕所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了,还得缴费,少则0.5欧,多的3.5欧,然后还要排队,有时,看着长长的队伍,让你憋着难受。如果天天上公共厕所,十几天下来,一家三口,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住的酒店,房间并不宽敞,但绝对的干净整洁。屋内设施不错,就是不提供牙刷、牙膏、开水和拖鞋。浴室狭小,但很洁净,干湿分离,脸巾、浴巾洁白如新,让人心里很舒服。床很低很窄,但干净温馨。房内的电视机还像我们八、九十年代的老款产品。这些可能是与他们注重节约与环保有关吧。

  酒店窗户,包括私人住宅,绝对没有防护网,大多数的窗台上,更喜欢摆放美丽的鲜花或吊篮。在他们看来,没有鲜花就没有生活。窗户可以往里开,还可以上下开。通风换气方便,玻璃透亮,隔音效果极佳,关好门窗,即使住在路边,也听不到噪音。不用开空调,温度宜人,没有蚊虫,也没有噪音,倒下就可入眠。

  出行便捷,马路中间是有轨电车,两边是机动车道,有的路边有火车。城市里,除了汽车,更多的还有摩托车、自行车。人行道上,从早到晚,都有跑步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欧洲人很遵守交通规则,行人走斑马线,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马路还没有我们国内宽,但堵车并不严重,司机都有耐心,不随意变道、超车、加塞儿,很少听到喇叭声。对这里的司机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连大白天,汽车也总是亮着灯,大大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更重视礼让,看到行人过马路,就会立即停车,挥手、微笑、让行。敬畏生命,尊重对方,这一点,他们比我们做得更好。

  在欧洲,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非常方便,就相当于在国内从一个省市到另一个省市一样。交通发达,很少堵车,这就是“欧共体”带来的便利。我想,什么时候,我们也有一个“亚共体”,那该有多好啊。

  保障我们出行的司机ark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经常边打电话边开车,一路狂奔,把我们从一个景点移到另一个景点,很是辛苦。我从内心里佩服他,感激他,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个记录本,并让妻子用英文写上我们的祝福送给他。他很高兴,还同我一起合影留念。

  一路上,我们的杨领队,更是辛苦,全团三十几个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由他一个人操心,忙前忙后,唯恐那里照顾不周。他讲原则,但又不专制,什么事都是先跟大家商量,然后再做出决定。

  在车上,说起欧洲,杨领队总是滔滔不绝,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历史、科技礼仪,民俗,官方的,民间的,包罗万象,无所不谈,直到把一车的人说得昏昏欲睡,他也不在意,仍然喋喋不休。好在有我这样一个忠实的听众,每天一字不落地从头听到尾,一半记在内心里,一半写在日记中。我坐在车内,真是获益匪浅。

  凭着二十几年的欧洲带团经验,杨领队把我们的行程安排得很顺畅,旅途很愉快。这是他的素养,更是他的风格,让我们大家给他点赞吧。

  (二)强烈的环保意识

  说到欧洲,就不能不说说环保。从法国到德国尤其是瑞士,坐在车上,连走五六个小时,放眼望去,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绿色与蓝天相连,茂密的树林,平展的草地,错落有致,构成一幅纯美的立体的画卷,把这里的空气过滤得格外清新。

  这里的人很少使用塑料袋,商店、超市最多给你一个纸袋,还要收费,所以很少有白色污染现象。这里的水很清澈,一路上,所见的河流与湖泊,水都是清的,没有一点污染。滴滴湖,琉森湖的水,甚至都可以直接饮用。这里雨量充沛,并不缺水,但很注意节约用水,不管是卫生间还是浴室,所有的设施都本着节约的理念去设计的。

  这里的动物也受到严格的保护,没有人打扰它们,更没人伤害它们。游览区飞翔的鸽子,湖水中游弋的的天鹅,山坡上食草的牛羊,都是那么的悠闲自在,让人羡慕不已。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是头牛,游走在山头,饿了吃嫩草,渴了喝泉水,凉了晒太阳,困了打个盹儿,烦了哞哞叫,无病无忧活到老。

  这里的农业很发达,大片大片的庄稼,从播种、浇水、施肥,一直到收割,见不到一个人,完全机械化。收割后的秸秆,由机器打成垛,回收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问题。

  在欧洲,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大街小巷,看不到塑料袋等垃圾,也看不到保洁员,也没有什么“烟头不落地,城市更美丽”的全民总动员,一切全靠大家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自觉的环保行为。

  尽管已是七八月份,但是这里依然不是很热,早晚很凉爽。经常下雨,但很快就晴,有时还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的场景,是典型的海洋气候。只要不下雨,天天都是蓝天白云,让人天天看个够。

  城市街道并不宽阔,没有高楼大厦,墙面不贴瓷片,不艳妆浓抹,更多的是雕塑和屋顶的设计。街道上没有空调外机散发的热浪,有效地降低了室外温度,减少了噪音的污染。街头文化丰富多彩,各种表演随处可见,吹拉弹唱,行为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散布在街头巷尾,给人以浓厚的艺术享受。

  (三)无处不在的中国人

  在北宋,凡有井水处,皆可咏柳词;在欧洲,凡有人群处,皆有中国人。欧洲的中餐馆,是中国人最密集的地方,走了一拨又一来一拨,散了一桌又来一桌。餐馆里南方人居多,声音也最大,尽管是声音繁杂,叽叽喳喳,但还是中国话,听了颇感亲切,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在旅游区,人头攒动,时不时的还可以遇到中国面孔、听到中国声音,并且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拍照留念,以待回家之后,向朋友们炫耀一番。于是,中国同胞们一窝蜂来、一阵风去,真正仔细听讲解的,停下来静心观赏的,少之又少。至于其中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等,更无暇顾及,只一走了之。

  在购物点,见得最多的也是中国人,大家在导游的启发下,在导购的诱导下,纷纷走进店内,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感觉好像这件很好看,那件也很珍贵,一阵狂购。买东西就像在自由市场买菜,花欧元就像花人民币一样,出手阔绰,毫不犹豫,真是乐死了欧洲人。至于旅游的事,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十几天的欧洲之旅,真切感受到了欧洲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历史,及先进的科技带给欧洲的进步与文明,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曾让我们引以为荣,近几百年却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已经过去的辉煌历史上,我们更应客观理性的面对现实,承认落后。凭着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勤勉奋进的良性基因,若干年后,我们还会重现几千年前的荣耀。

  作于2017年7月

  【作者简介】木易,本名杨民全,1962年生人,西安市第十一中学教师,高级职称。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散文随笔」欧洲纪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欧洲   纪行   膀子   景点   西安   欧洲人   胡椒   领队   美文   中国   噪音   人文   司机   年前   声音   中国人   感觉   散文随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