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动物的启示:懒惰的人有什么社会意义?

来自动物的启示:懒惰的人有什么社会意义?

群体成员相互分担工作,仅由一只女王留下后代,在昆虫中主要有蚂蚁、蜜蜂、白蚁等,采用这种被称为“真社会性”的生存方式,而在哺乳类动物中仅裸鼹鼠及达马拉兰鼹鼠两种。

在“真社会性”的群体中,女王以外的雌体是无法怀孕的。这是因为昆虫女王会发出一种信息素,而裸鼹鼠女王的尿液中也含有信息素,能够以此来抑制其他雌性的生殖能力。

来自动物的启示:懒惰的人有什么社会意义?

虽然有如此决定性的不同,但其实昆虫的“真社会性”与我们人类社会存在着很多共同点。其中之一便是,群体之中必然有“勤劳工作的”和“懒惰的”之分。

比如说蚂蚁的群体中,勤劳工作的蚂蚁与偷懒的蚂蚁的比例大概是2︰8。如果更进一步细分,非常勤劳的蚂蚁、比较勤劳的蚂蚁以及偷懒的蚂蚁的比例大概为2︰6︰2。

从人类的角度来考虑,懒惰者便是“吃白饭的”。大部分人会觉得,这样的人必须解雇并驱除,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所有的蚂蚁均付出同等劳动的话,这个群体的寿命就会缩短。有可能会在同样的时间,造成所有的蚂蚁过劳死。如果不能保证有个体能够存活下来,便有可能导致整个群体的毁灭。

来自动物的启示:懒惰的人有什么社会意义?

事实上,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即使把偷懒的蚂蚁集中在一起,其中自然而然也会出现一些蚂蚁逐渐开始劳动,最后大致达到并保持同样的比例。

关于这一点,有一项针对达马拉兰鼹鼠的研究非常有趣。

在达马拉兰鼹鼠的群体中,也有一个不参加劳动的群体。勤劳的群体承担了95%的工作,而懒惰的群体几乎是不劳而获、饭来张口的状态。因此,它们比劳动的群体要肥胖许多。

有一种说法是,这些不参加劳动的鼹鼠并不是勤劳工作的鼹鼠疲劳时的后备力量(交替人员),实际上它们肩负着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即“繁殖”。

来自动物的启示:懒惰的人有什么社会意义?

鼹鼠平时在地面挖土做巢,对它们来说,下雨时泥土变软,是扩大巢穴的绝好机会。此时,女王鼹鼠与懒惰群体鼹鼠的代谢量会迅速上升(而劳动群体的鼹鼠则没有这种倾向)。

雌性鼹鼠是由于女王的尿液而被抑制了生殖能力,而只要离开女王便能够恢复生殖能力,也就是说,不参加劳动的群体可以另建一个新的群体。也可以认为,不参加劳动的群体正是为此而存在的。

但是,也存在例外的情况。例如在蚂蚁的群体中,也有不存在女王,而由工蚁产卵的品种。其中甚至还有“无论发生什么都绝不劳动的蚂蚁”。如果这样完全自由散漫的蚂蚁增加过多,群体则会渐渐无法维持。

按照自然界的法则,只要形成了一个组织,就必然会产生懒惰者。对于这部分人的存在,应该赋予怎样的意义,如何发挥其作用,需要人们睿智地来进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懒惰   鼹鼠   尿液   雌性   社会性   昆虫   美文   勤劳   女王   蚂蚁   马拉   抑制   启示   群体   比例   意义   动物   能力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