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3) 采访体会

走进2021,

主动搞点耍事。

坤哥散打新闻,

也许开卷有益。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3)


采访体会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3) 采访体会


《倾听,让采访对象说出自己的故事》

那天晚上,我默默地看着他的眼睛,静静地倾听他的故事。

我知道,他说的全部是真实的、真诚的,感受是诚恳的。

这是一次成功的新闻采访,但我并不觉得是新闻采访。

何谓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活动。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的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包括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

新闻采访,从本质上讲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

怎样才能采访出你所需要的东西呢?我从这件事上深刻地体会到了采访的真谛。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3) 采访体会


2009年8月7日21时许,我从贵阳车站登上了上海开往重庆的1250次旅客列车,进了软卧6号包房,无意间被一个故事所感动,写出了《再坚强些,农民工兄弟》的现场特写(附后)。

我知道,这是一篇不错的新闻稿件,因为它以小见大,平中见奇,隐含着“关注民生、关心弱势、关怀下层”的时代大主题。

这个故事是如何得到的呢?

靠自己多年实践所累积的采访经验:心理沟通,耐心倾听。

《心理学》讲,心理沟通十分重要,沟通了,平等了,真诚了,事情就能打动人了。

那么,《心理学》是如何讲的呢?《心理学》上的心理沟通与新闻采访里的心理沟通是一回事吗?

一、讲出来。尤其是坦白地讲出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绝对不是批评、责备、抱怨、攻击。比如,我与杨元飞的交流,完全建立在平等的、理解的基础之上。

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不攻击、不说教,批评、责备、抱怨、攻击,这些都是沟通的刽子手。

三、互相尊重,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地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四、绝不口出恶言,恶言伤人,就是所谓的“祸从口出”。

五、不说不该说的话,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话,往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来弥补,正是所谓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甚至还可能造成无可弥补的终生遗憾。所以沟通不能够信口雌黄、口无遮拦,但是完全不说话,有时后也会变得更恶劣。

六、情绪中不要沟通,尤其是不能够做决定时。情绪中的沟通常常无好话,既理不清,也讲不明,尤其在情绪中,很容易冲动而失去理性。比如吵得不可开交的夫妻、反目成仇的父母子女、对峙已久的上司下属……尤其不能在情绪中做出情绪性、冲动性的“决定”,这很容易让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后悔。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3) 采访体会


七、理性地沟通,不理性不要沟通。不理性只有争执的份,不会有结果,更不可能有好结果,所以,这种沟通无济于事。

八、觉知。不只是沟通才需要觉知,一切都需要。如果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如不想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错了”,这就是一种觉知。

九、承认我错了。承认我错了是沟通的消毒剂,可解冻、改善与转化沟通的问题,就一句“我错了”,勾销了多少人的新仇旧恨,化解掉多少年打不开的死结,让人豁然开朗,放下武器,重新面对自己,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甚至于我是谁?在这浩瀚的宇宙洪流里,人最在意的就是“我”,如果有人不尊重我、打压我、欺负我或侮辱我时,即使是亲如父子,都可能反目成仇。

十、说对不起。说对不起,不代表我真的做了什么天大的错误或伤天害理的事情,而是一种软化剂,使事情终有“转圜”的余地,甚至于还可以创造“天堂”。其实有时候你也真的是大错特错,死不认错就是一件大错特错的事。

十一、让奇迹发生。如今自己愿意互相认错,就是在替自己与家人创造了天堂与奇迹,化不可能为可能。

十二、爱。一切都是爱,爱是最伟大的治疗师。

十三、等待转机。如果没有转机,就要等待,急只会治丝益棼,当然,不要空等待成果就会从天下掉下来,还是要你自己去努力,但是努力并不一定会有结果,或舍本逐末,但若不努力时,你将什么都没有。

十四、耐心。等待唯一不可少的是耐心,有志者事竟成。

十五、智能。智能使人不执着,而且福至心灵。

分析完《心理学》上的心理沟通后,我感觉到,采访中如果用上了,一定能够成半功倍,采访成功。

请耐心当好听众,认真倾听,让他慢慢讲出自己的故事。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3) 采访体会


(附)


再坚强些,农民工兄弟!

8月7日22时38分,上海开往重庆的1250次旅客列车运行在贵阳至遵义区间。车轮滚滚,风笛悠悠,当年遵义会议前红军强渡乌江的枪炮声依稀入耳。

“哎哟,痛,痛死人了……”软卧车厢6号包房21号下铺,白纱缠身的汉子痛苦呻吟,凄厉的声音盖过了铿锵轮音。

他叫杨元刚,28岁,在上海嘉定一家具厂作木工,十几天前,骑摩托车撞上了拦杆,脑部重伤,全身多处受挫。在医院住了8天院,花了2万多块钱以后再也没有后续资金,便在尚处于危险期的时候坚决出院。他的兄弟,22岁的杨元飞从老家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后山乡新山村大土组赶到嘉定,将哥哥接回老家治疗。

“小伙子,坚强一些,再坚强一些!”重庆客运段1250次列车长何渝健鼓励着杨元刚;软卧列车员简菊整理被单、倒开水,忙个不停……

8月6日11时2分,杨元飞满头大汗地背着杨元刚上了火车,手持2张软卧上铺找到何渝健:“车长,麻烦你了,为了给哥哥治伤,家里贷款一万三,求爹爹告奶奶向亲戚借了八千多,全用完了,不得不出院回家。只买到2张上铺,求你帮忙调一调。”

看着丝毫不能动弹、痛苦呻吟的杨元刚,望着杨元飞那双无助的眼睛,何渝健立即把他们安在了下铺:“旅客的工作由我们来作。”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3) 采访体会


12时许,列车到达松江车站,6包上来4名旅客。这是一家人,年轻夫妇带着父亲和小孩。一见自己的下铺上睡着一个遍体鳞伤、浑身散发药味的人,他们立即大吵大闹:“要么改签,要么退钱!”何渝健、简菊反复解释,反复劝说,推心置腹,声情并茂,半个小时过去了,终于说服老人,说服丈夫,但妻子却坚决不干。何渝健没有丝毫办法,便作通了9包旅客的思想工作,把这一家人全部换到了9包,这场“战争”才得以平息。

“我要背哥哥,列车员便帮我提包,4个大包,每个包都有5、60斤,提得她满头大汗;帮我们打开水,多次嘘寒问暖,对我们好得很。”杨元飞指了指简菊,“遭孽哟,运气霉哟,我们家从平阳村搬到新山村,父母以每年200元的价格租了20亩地种烤烟,一年下来可以卖2万元钱,除去租金、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大约可剩6000元;我在外打工,每月收入近2000元,但除去食宿费,每个月只能给家里寄600元;哥哥打工跟我的收入差不多,但为了娶老婆,他节衣缩食,至今单身。家里还有两个妹妹,一个高三一个初二,学杂费不少,所以家里没有一分钱存款……”杨元飞眼睛温润。

列车飞驰,穿过漆黑的夜空,嗖嗖凉风拍打车窗,似乎应和车内小伙儿的述说。

8月8日0时30分,车到遵义。何渝健、简菊护送二人下车。站台上,他们安慰杨元飞:回家后一定要好好治疗,有了身体,就有希望!(文章来源:铁流网,更新时间:2011-5-31 14:35:32)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3) 采访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遵义   嘉定   采访   软卧   散打   下铺   新闻   重庆   美文   心理学   课堂   理性   坚强   情绪   家里   哥哥   事情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