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5) “家常”拉出好新闻

走进2021,

主动搞点耍事。

坤哥散打新闻,

也许开卷有益。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5)


“家常”拉出好新闻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5) “家常”拉出好新闻


新闻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源于沸腾的现场,源于不经意间的一句话……

2009年7月29日凌晨5时许,夜幕笼罩着沪昆沿线,凉风习习,在亮如白昼的探照灯的照射下,成都工务机械段职工冉卉军专注地指挥着大机捣固,对记者的采访似乎丝毫没有兴趣。但我没有灰心,而是淡淡地、若有若无地与他拉起了家常,结果,新闻出来了。原来,今天是他的生日,于是长篇通讯《夜战宝老山》的第三部分就以他的故事为新闻由头。

打开被采访者的心扉确实需要技巧,身边处处皆新闻,这是作为一个记者首先要具备的意识。如果你是一名通讯员,你不要想着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才要去写稿,多观察你身边、你单位、你生活中的小事和生活特色,多主动跟职工进行沟通,同样可以发现新闻,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

当面对不善沟通或者消极的被采访者,想打开他的话匣子,必先投其所好,不要先入为主,在聊天的过程中观察他的谈吐、性格、基本状态,真诚地获取他的信任,然后找好切入点展开谈话。

聊天只是为让被采访者放松,只是让采访顺利进行下去的一种手段。采访一定要带有目的性地去提问,切忌因拉家常而忘记了采访目的。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5) “家常”拉出好新闻


采访时,一定要当好倾听者。每次倾听对方倾诉的时候,你就要做一个情感倾诉的垃圾桶,听了别人的痛苦,自己还要去强忍着开导对方,有时候压力大了,会把情绪带回家。

记者接触到的社会阴暗面要比普通人多得多,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更大,因此记者在行事上会非常小心谨慎。唯有内心对新闻真挚的热爱,才是你承受强大压力的支撑,才会让你感觉跑新闻很累,但是有成就感,很快乐!

梁衡先生在《传媒新论》中认为新闻可以分为“瞬间新闻和稳态新闻”,瞬间新闻由于时效性强,稍纵即逝,因而“记者写这种新闻关键要快,叫‘抢’新闻。”他还认为“稳态新闻”是指事件“早就发生,并一直存在着”, 有时,为了使采访更自由些,刚开始时不必暴露自己的记者身份,而是和被采访对象拉家常、聊天。在这样的氛围里谈话,被采访者就没有拘束。

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在实践中注重培养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新闻敏感性。记者的头脑要像一张网,要时刻竭力捕捉、分析、思考有用的新闻信息,为我所用。正如梁衡先生所说:记者就是报社的采购员,“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对于以前报道过的老题材,更不要随意轻易放过,经认真分析思考后,这样的题材常常还可以挖掘出意想不到的新的东西。当然这种新闻敏感性,不仅靠勤奋,更重要的是靠学习,积累和实践。正如古人所讲,作诗功夫多在诗外。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5) “家常”拉出好新闻


此外,顺便谈点通讯写作的感想。要想写好通讯,除认真确定主题外,还要找到一个好的表现形式。

写一篇好通讯,也要注意“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综合运用。梁衡先生在《文章五诀》中曾说过,好的文章“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其中形、事、情、理正好是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四个内容,又是描写、叙述、抒发、议论四个基本手段。四字中‘形’、‘事’为实,情’、‘理’为虚,‘典’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

以长篇通讯《夜战宝老山》为例,宝老山自然环境、气候特别为形,大修职工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埋头苦干但毫无怨言为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渲染、议论、抒情为情,把他们事迹上升到为了大西南交通、为了整个铁路运输,乃至整个和谐社会的高度,就是理。而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诗词典故,就是典,形、事、情、理、典,五字俱在,于是,长篇通讯形虽散可神犹在,应该算一篇好的通讯。

(附)(《夜战宝老山——成都工务机械段沪昆线集中修纪实》长篇通讯第三部分)


“无言的苦,无语的累,但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5) “家常”拉出好新闻


冉卉军感觉今天有些异样,因为今天既是大战宝老山之日,又是他的生日。冉卉军是成都工务机械段清筛三车间的大机技术员,2003年7月毕业于华东交大机械系,从事大机工作6年。他怕影响今天的施工作业,所以,没有让一个人知道今天是他的生日。但他在心中已经有一个决定:用心作好每一个环节,全力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以此庆祝自己的生日。凌晨2时从宿营车上鲤鱼打挺,伸个懒腰,打个阿欠,冷水冲脸,对着镜子微笑,疲惫与倦意顿时一扫而光。冒着浓浓夜色,赶赴几百米开外的施工工地,“一定要在天窗封锁前圆满完成准备工作。”他暗暗告诫自己。放桩,指挥人工挖槽,穿链,不断进行安全警示与提醒,提示抛砟车……不知不觉,天亮了,太阳快出来了,一看时间,啊,6时20分,4个多小时的夜间施工,120米的机械清筛,600余米的人工清筛,出奇圆满,出奇顺利。冉卉军捶了捶僵硬的背,抹了抹完全没顾得上的汗水,望着天际喷薄欲出的红日,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呵,一个特殊的生日!”其实,曾礼安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儿:“小冉,晚上搓一顿哈,给你庆祝庆祝。”

何靖,提拔为清筛三车间主任助理不久,分管大机工作。去年10月,他参加了由铁道部、国家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国家一级大赛全国铁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大型线路机械全国铁路第五名,“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铁道部火车头奖章”等多项荣誉接踵而至。小孩12岁,正上小学。虽然家住凯里,而这儿离凯里不到100公里,但回家的时间几乎没有,更不用说管孩子。“我欠妻子,欠孩子,太多太多。”一说起家人,何靖堂堂不惑男子眼睛湿润,欲言又止,“大机人太辛苦,居无定所,食无保证,寝无规律,人体生物钟被彻底打乱,常常感觉‘阴阳颠倒’,但大家无怨无悔,特别是此次沪昆决战,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抱背水一战之决心。”何靖介绍,现在的大机作业已今非昔比,科技含量与日俱增,机、电、液、气一体控制,计算机程序运用等高端知识不断出现,极其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机械故障,“庞然大物”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从而影响列车运行。跟冉卉军一样,今天凌晨2时,他早早地起了床,今天的施工让他睡意全无,“一定不能出故障,一定不能影响施工。”他开始了精心准备;天窗时间一到,他立即指挥大机作业,挖槽,穿链,“庞然大物”一声怒吼,将钢轨掏空,废弃的二级道砟从抛砟车“嘴”里吐出,一级道砟“严阵以待”……

这是2009年的7月29日凌晨5时,千里之外的重庆一定是热浪翻滚,可这里却嗖嗖冰人,惟有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注意安全,注意邻线有车!”“李明军,把你的人调几个过来!”龙贵平手拿对讲机,从这头走到那头,从大机管到抛砟,从黑夜忙到黎明,满头大汗浑然不觉。“复线施工安全压力最大,所以我们专门设置了关门防护、重点防护、联络防护、专人防护四道关口,务必确保安全万无一失!”龙贵平嗓子已经有些嘶哑,可他还在高喊,还在指挥,还在奔走,还在忙碌。宝老山会战责任重大,他感到了肩上责任沉甸甸。

“工作辛苦,后勤保障同样困难。”现场忙碌的曾礼安一边监控安全,一边说。6月25日,宝老山普降三天暴雨,清水江顿时混浊不堪,几百号施工大军的饮水一下子成了难题。怎么办?曾礼安立即给段工会主席何斌打电话,请求段工会支持,何斌当即表示,职工利益无小事,立即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曾礼安立即跑村子,走寨子,跋山涉水,寻找水源,终于见到苗寨老乡家有存水,最后以每桶3元的价格成交,难题解决了。“工作辛苦不说了,但生活艰苦不得不说,特别是买菜,有时为买菜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吃水更困难,有时转战大山,寻找饮水难度极大。” 曾礼安说。

6时55分,DG-3211捣固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开始捣固,成都工务机械段安全监察、包保干部廖长权一边监控安全,一边说:“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措施得当,今天施工极其顺利。”

8时,太阳高挂天际,微风吹拂,宝老山肃然静立,黑夜的喧嚣已经过去,“庞然大物”开始转移,明天,它们,他们,都有新任务,千里沪昆等待着。(文章来源:铁流网;更新时间:2011-5-31 14:29:10)

微课堂,坤哥散打聊新闻(55) “家常”拉出好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凯里   拉出   铁道部   工务   夜战   庞然大物   散打   新闻   敏感性   成都   美文   家常   长篇   课堂   采访   记者   生日   通讯   机械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