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篇

玛丽亚.埃奇沃思(Maria Edgeworth, 1768-1849)。《拉克林特堡》(Castle Rackrent)

司各特(Walter Scott, 1771-1832)。《威弗利》(Waverley),不自信,隐名出版,却大受欢迎。此后作二十九部小说,部部受欢迎。歌德大赞,称其伟大

简.奥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女性作家中我非常推崇奥斯汀,有天才,有功力。那时女人写小说是笑话,要被人看不起的。奥斯汀就在那种翻板的小桌上写,听到脚步声,连忙盖上桌面。这样提心吊胆的写作生涯,竟能完成六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天才是埋没不了的。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

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狄更斯的小说结尾,失散或久别的亲友又在一起了,总是夜晚,总是壁炉柴火熊熊烧,总是蜡烛、热茶,大家围着那张不大不小的圆桌,你看我,我看你,往事如烟,人生如梦,昔在,今在,永在。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1811-1863)。《浮华世界》(Vanity Fair, 又称《名利场》)、《潘登尼思》(Pendennis)。他的小说如一种皮鞋,好皮,好功夫,穿在脚上有点夹脚,不舒服。他的小说有点像任伯年(清末画家),是小说能品中的大师。

爱德华.布尔沃-利顿(Edward Bulwer-Lytton, 1803-1873)。《庞贝的末日》(The Last Day of Pompeii)、《未来的人类》(The coming Race, 里面提到当时还没有的电)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老三。《简爱》(Jane Eyre)

艾米莉(Emily Bronte, 1818-1848),老五。《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安妮(Anne Bronte, 1820-1849),老六。《艾格妮丝·格雷》(亦译《阿格妮丝·格雷》)(Agnes Grey,1847年),初名《一个人的生活片段》

旁白:对《少年维特》、《简爱》、《茶花女》、《冰岛渔夫》(皮埃尔.洛蒂)这几部爱情小说,如果看不懂,不爱看,那是爱情的门外汉门外婆。而且我可以判断他是个坏人,没出息。西方就有这好处:有这样健康的爱情教科书。中国要么道德教训,要么淫书;要么帝王将相画,要么春宫图。

伍尔芙夫人扬《呼啸山庄》贬《简爱》。原因?前书适合老年人读,后书适合小青年读。这几本书是爱情上的“福音书”。爱情在这个世界上快要失传了。爱情是一门失传的学问。

人生多少事,只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的幸福,其实就到心向往之的地步。整个音乐就是心向往之的境界,是拿不到的东西。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9-1880),本名玛丽.安.埃文斯(Mary Anne Evans)。长篇小说《亚当.彼得》(Adam Bede),短篇小说集《教区生活场景》(Scenes of Clerical Life),毕生著作《罗慕拉》(Romola)。一般评论,英国女小说家以乔治.艾略特最伟大。

【轶事】乔治.艾略特四十岁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彼得》,出名。众人猜作者是谁——狄更斯段数高,不猜人,看笔调,说:一定是女作家。

旁白:爱情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没有多大内容。为何有的爱情造成这样大的历史景观?因为遇到挫折,不让他们爱,于是道德、智慧出现,才显得伟大。光是爱情,有多少东西?歌德说:“高昂的热情,坚持不了两个月。”一个高明的演员,在台上的高潮不超过二十分钟。爱情显得好时,不是爱情,是智慧和道德。

查尔斯.金斯莱(Charles Kingsley, 1819-1875)。《希帕蒂娅》(Hypatia)、《水孩》(The Water-Babies,是英国小孩热衷阅读的小说。)

亨利.金斯莱(Henry Kingsley, 1830-1876)

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1824-1889)。他以情节取胜,写恶人,让人钦羡。

查尔斯.里德(Charles Reade, 1814-1884)。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1832-1898)。《爱丽丝奇遇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 1850-1894), 大作家。《金银岛》(Treasure Island),《新天方夜谭》(New Arabian Nights)

旁白:史蒂文森的冒险小说一不写爱情,二不写悲剧。英文本领无敌,语言特别有弹性。纯技术地去享受、欣赏他的英文本领,一定很有趣。

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th, 1828-1909)

杜.马里耶 (George Du Marier, 1834-1909)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1907年获诺贝尔奖。曾来过中国。他的特点,是不用奇特材料,可以平凡事而写得恐怖。被许多人称为文坛上的“彗星”。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是哈代的压卷之作,但出书后遭冷落嘲骂。哈代很老实,居然就从此不写小说了。现在历史还了公道,那帮批评家已无踪影,而《裘德》巍然长存。)、《归来》(The Return of the Native,还有译为《还乡》)

旁白:哈代的作品好到,在这个路子上我看到绝望为止。另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让我绝望。有些伟大的作品一派拒绝模仿的气度,“不许动!”好像这么说。

哈代,伦敦国王学院出身。十六岁学建筑,数度得皇家建筑师学位奖励,二十五岁后才专事文学。【旁白】一个大问题:一个天才如何认识自己?如果哈代的才智用在建筑上,名利双收,前程远大---他不走。当时,他“一无所有”的是他的文学。一个天才是在他一无所有时,就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哪方面。起点,就要有这份自信。然后,一本一本书,一个一个字,一个一个标点,证明自己是一个天才。

【旁白】哈代是真正的大家,大在他内心真有大慈大悲。他的行文非常迟缓,我读时,像中了魔法一样。文学家、画家,常会羡慕音乐家,而音乐家、画家,恐怕都得羡慕哈代行文的本领:如此长,温和。读时,心就静下来,慢下来。他写苔丝早起,乡村的种种印象描写,无深意,无目的。就是这种行文,描写,了不起。

【旁白】哈代,陀氏,是一种方法的两种用处。公平地说,福楼拜、托尔斯泰,是耶稣的衣服的一部分,重外在;哈代、陀氏,是耶稣的心灵的一部分,重内在。排小说的位置,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第一流的。普鲁斯特、乔伊斯,不如他们。

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 1857-1903)。《狄更斯评传》(Charles Dickens: A Critical Study)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谎言的颓败》(The Decay of Lying)、《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快乐王子集》(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

【轶事】王尔德访问美国,进海关时,人问有何要保险,他说:“除了天才,我一无所有。”(旁白):太自觉了。用不着这样说。

散文《狱中记》(De Profundis,一译《深渊书简》):“太阳照着是金色,月亮照着是银色,别人的事情,有一天会轮到自己。”

萧伯纳认为,即兴的辩论,无人能与王尔德匹敌。口才极好。“作为一个个性独特的人,一个善于讲话、善于讲述轶事的人,王尔德是一个伟大无比的人。”

(旁白):总之,一个文学家,人生看透了,艺术成熟了,还有什么为人生为艺术?都是人生,都是艺术。

附:十九世纪的文学批评

批评成为一种门类,从英国杂志开始的。1,《爱丁堡评论》(The Edinburgh Review),创刊于1802;2,《每季评论》(The Quarterly Review),创刊于1809;3,《伦敦杂志》(London Magazine)

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 1785-1859)。《一个吸鸦片者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Eater)

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 1775-1834)。《伊利亚随笔》(Essays by Elia),《莎氏乐府本事》(Tales from Shakespeare)。

名言:“童年的朋友,像童年的衣服,长大就穿不上了。”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 1795-1881)。《席勒传》(The Life of Friedrich Schiller)、《法国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 A History)、《英雄和英雄崇拜》(Heros and Hero Worship)、《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

“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

“历史是更伟大的圣经。”

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近代画家》(Modern Painters)、《建筑的七盏灯》(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领诺贝尔时说:说到底,艺术的力量,是道德力量。可他平时从来不说这些大道理。他书中不宣扬道德的。

(旁白):道德在土中,滋养花果---艺术品是土面上的花果。道德力量愈隐愈好。一点点透出来。现代文学,我以为好的作品将道德隐得更深,更不做是非黑白的评断。

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r, 1839-1894)。《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希腊研究》(Greek Studies)、《想象的肖像》(Imaginary Portrait)、《享乐主义者马利乌斯》(Marius the Epicurean)

麦考利(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1800-1859)。《英国史》(The History of England from the Accession of James the Second)、《弥尔顿论》(Essay on Milton)

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英国   王尔德   奥斯汀   艾略特   简爱   托尔斯泰   托马斯   乔治   哈代   心向往之   旁白   小说   美文   天才   道德   爱情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