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造字:字根加乘演算的过程

摘要:字根是音形义俱全的字中字。汉字造字就是字根加乘演算的过程,其演算公式为,包括:⑴;⑵; ⑶。本文先阐述字根界定,在演绎字根演算公式,最后例说字根加乘公式应用。

关键词:汉字造字;字根;汉字造字;字根加乘演算公式;字根加乘应用

引言

李程认为:“字根是汉字象形系统用以建构最基本的表意符号;字根是一类有物象场景支撑的最小的表义符号,因其相对性可分为原生字根和次生字根,可分为专有字根和共有字根,可分为独立字根和复合字根;字根、字缀、字素,逻辑共生使之成为汉字象形系统的“三维”构成要素。(文献[1],P.852)”研习文献[1]之后,本人认为,字根是音形义俱全的字中字,汉字造字是字根加乘演算的过程。

汉代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的国学瑰宝。它承载着汉字的六书、字根、字源等原创性知识,是我国汉文字学的重要里程牌,至今仍被国人和国际汉学家的推崇。

当代学者李程集成我国多种古文字典,秉持“逻辑比事实更真实”、“澳卡玛剃刀”和科学分类,解剖汉字,归纳字根,进行汉字逻辑自证,实施字根分类和排列,创造了汉字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编撰出《汉字资源和字根》。它推陈出新,把许慎的象形、事字、意字、形声、假借、转注演绎为象形、示意、指事、会意、形声、记号,并把字根归纳为人体字根、两性字根、天地字根、动物字根、植物字根、工具字根、生活字根、抽象字根,且展现了汉字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这在当代汉文字学领域赏有盛名。

笛卡尔说:“数学是一切知识的形式。”汉字建构是以字根为构件的,字根其实就是字中字,可表字义,也可表字音,还可以同时表示汉字的音义。从汉字字根到汉字个体应该服从一定的数学运算规则。认真研习李程的编著《汉字字源与字根》发现,汉字造字就是字根的逻辑运算过程,比如“歪”、“好”、“想”依次是非、与、或运算的结果。深层次思考,“歪”是,“好”是,“想”是。归纳起来,本人发现:汉字造字就是字根加乘演算的过程。

本文应用李程的编著《汉字字源与字根》,参考姜军主编的《说文解字》和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说细说汉字大全集》,来讨论本人对汉字造字的认知,内容包括字根界定、字根演算公式、例说字根加乘公式应用。

1 字根界定

字根的涵义

1.1.1 字根是字中字。例如

⑴ 林→木·木:2个“木”叠加复合为“林”。

⑵ 本→木·一:“木”和“一”叠加复合成“本”,当中下“一”为标志字,读“hēng”。

⑶ 沐→水+木:一“水”一“木”,分别表示字义和字音,组合成“沐”。

⑷ 钉→金·丁:“丁”既表音又表义,与“金”叠加复合成“钉”。

⑸ 想→木·目+心:“木”和“目”叠加复合成“相”,表音;“心”表义;“相”同“心”结合成“想”。

⑹ 唱→口·(日·曰):“日”为目标字根,“曰”为呼喊,二义叠加复合成“昌”,就是高声呼喊,使之传播到目的,读chāng,音义兼表;“口”表义,同“昌”叠加复合成“唱”。

⑺ 孬→不·(女·子):表否定的“不”与“好”叠加复合成“孬”,“好”由“女”和“子”叠加复合而成。

小结:例⑴~⑺中的“木”、“一”、“水”、“金”、“丁”、“目”、“心”、“口”、“曰”、“不”、“女”、“子”、“相”、“好”都是字中字,都是字根。

1.1.2 字根音形义俱全。例如

表 字根和汉字个体音形义举例

字根

字根音

字根形

字根义

字音

字形

字义

备注

héng

一 一 一

héng

一 一 一

标记字

木 木 木

树木

木 木 木

树木

独根字

木 木 木

树木

lín

林 林

树林

同根字

木 木 木

树木

xiàng

相 相 相

相貌

异根字

目 目 目

眼睛

1.1.3 字根是音形义俱全的字中字。首先,字根是字中字,也就是说字根是建构较大汉字的汉字,不是汉字的一笔一画。其次,字根音形义俱全,比如表中的“一”音形义齐全,与汉字“王”中“一”不一样。前者用以标记物体某个部位来解释一个汉字的意义,比如加在“木”上,长者为“末”,表示树枝;短者为“未”,表示树芽。后者的“一”无论长短,只表示一个笔画,没有人类要交流的思想、情感等。

1.2 字根分类

⑴ 从造字价值看,字根可分为音根、义根和兼根。

音根,即表示汉字个体读音的字根。比如1.1中⑶的“木”,表示“沐”的读音,即为音根,又如“楠”中“南”、“拦”中“兰”都是音根。

义根,就是表示汉字个体意义的字根。比如1.1中⑴的“木”、⑵的“木”和“一”、⑶的“水”、⑷的“金”、⑸的“心”、⑺的“不”,表示字义,可称之为义根。

兼根,则是汉字个体的既表音又表义的那个字根。1.1中⑷的“丁”既表音又表义,可称之为音义根,或兼根。

⑵ 从造字层级看,字根可分为直生根和再生根。

直生根,汉字个体中直接表示字音、字义和字的音义的那些字根。比如1.1中⑴的“木”、⑵的“木”和“一”、⑶的“水”、⑷的“金”和“丁”、⑸的“心”、⑺的“不”,都是初生根。

再生根,汉字个体中由两个或多个直生根通过义根叠加或者银根和义根组合建构成更大的字根,来接表示字音、字义和字的音义的那些字根。比如“想”中“相”是由“木”和“目”再生而成的,“霑”中“沾”是由义根“水”和音根“占”组合而成的兼根。

⑶ 从字根性质看,可以为正根和非根。

正字根,表示肯定意义的字根。比如“歪”中“正”,“孬”中的“好”。

非字根,表示否定意义的字根,又如“歪”中的“不”,“孬”中“不”。

1.3 字根界定

字根是字中字,它们都同时有自己的读音和意义。比如“丶”、“一”、“丿”、“木”、“未”、“本”、“末”,都是有读音和意义的。从字中字的价值看,字根可分为音根、义根和兼根;从字中字造字层次看,字根可分为直生根和再生根。根据字根关联与汉字个体的关系看,汉字可分为义根叠加字和音义组合字。很显然,各种字根都有自身特征和特有价值。

2 演绎字根加乘公式

2.1 字根的主要特征

⑴ 它是有意义单元。“品”中“口”是指口吃食品。“益”中的“水”和“皿”,前者是指横溢出来的水,后者是指盛水的器皿。“球”的“王”是指玉,“求”表读音。“努”中“奴”既表读音,也表意义,即奴隶;“力”表示用气;“奴”和“力”叠加复合成“努”,意即象鞭策奴隶那样鞭策自己用尽力气做事。再又如“本”的“木”表示树木,有相对独立性,则为字根;其下边的短横“一”,一般被视为字缀,表示树木的基部。这里认为这个短横“一”可读“hēng”,用于标识“本”在“木”中的部位,意即这一处是树木的基部。

⑵ 它是相对独立单元。上文⑴中的提及的汉字及其构件都是对独立的。比如,“益”、“球”等。“努”由“女”、“又”、“力”构成,而“女”和“又”在这个“努”字失去了独立性,只有在它们叠加成为“奴”后才具有独性,成为一个同时表音表义的字根。不难理解,字根的独立性是字中字在这个字中保持着它自己固有的字义、字音、字的音义。否则,字中字不能被叫做字根。

⑶ 它有层次组织。比如“品”由三个一级字根或者初生字根构成,这类汉字可称为意义叠加字;又如“想”,由“木”、“目”、“心”三个一级字根构成,但是“木”和“目”与“想”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把“木”和“目”进行意义叠加成二级字根或者次生字根“相”,表示“想”的读音,再和心进行音义整合成“想”字。这类汉字可称为银亿整合字。

2.2 字根价值例说

⑴ 字根是构成汉字个体的构件

一个字根可以建构一个单根字。

丶:甲骨文为丶,用来表示某种地位和部位,读diăn,制作义根,比如“主”、“玉”等。

口:甲骨文为口,像一张嘴,读kǒu,可做义根,比如“吃”、“喝”、“咀”、“嚼”,也可以做音根,如“扣”、“叩”、“釦”。

⑶ 囗:篆书为囗, 像一方土地的轮廓,读guó,只做义根,比如“国”、“园”、“圆”、“圈”、“图”,等等。

⑷ 人:甲骨文为人,像在远处从侧面看到的人,读rén。做义根时,有“人”和“亻”两种形态,比如“借”和“介”等。

⑸ 丁:甲骨为丁,在“钉”字中同时表音表义,即为兼根。

独根字,是只有一个字根的汉字,包括许慎六书中象形字、指事字,或者包括李程六书的象形字、示意字、指事字和部分记号字。象形字如比如如“人”、“手”、“又”、“爪”,等等;示意字,如“己”、“乃”、“丁”、“一”、“二”、“三”、“四”,等等;指事字,如“本”、“未”、“末”、“直”,等等;记号字,如“文”、“由”、“西”,等等。这些例子表明:字根是表音表形还表义,因此,字根音形义俱全的字中字。但是在汉字个体中,字根有些只表字音,有些只表字义,有些有时表音有时表义,有些同时表音表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根可以建构一个多根字,如“林”、“品”、“相”、“想”,“敬”、“憩”、“德”,等等。当中,“林”、“品”为同根字,“相”、“想”,“敬”、“憩”、“德”为异根字。

⑵ 字根意义凝集到一个汉字个体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根可以叠加复合而成一个意义叠加字。例如“昌”、“从”、“森”、“炎”、“焱”、“歪”、“孬”,等等。“歪”和“孬”之类可以另立类,由于它们由非字根和正字根叠加复合而成的字,可以成为非根字。这里包括许慎六书和李程六书的会意字。

由音根和义根可以整合而成一个音义整合字。如“钉”、“汀”、“挺”、“讳”等字,这里包括许慎的六书和李程六书的形声字。

2.3 演绎字根加乘公式

若令义根为和,音根为,非根为,兼根为,汉字个体为Z,则根据字根的主要特征和字根价值,可作如下演算:

⑴ 木:形·音·义A•B→Z。

⑵ 本→木•一

⑶ 林→木·木

⑷ 沐→水+木

⑸ 钉→金·丁

⑹ 想→木·目+心,

⑺ 唱→口·(曰·曰)

⑻ 孬→不·(女·子)

以上8里,大致揭示汉族先人的造字流程。

⑴ 一个具体事物刺激汉族先人建立一事物映象,从而绘出该事物的简笔画,再赋予其音义。这个认知过程可以概括为S·O·R→Z,造字逻辑演算历程是A•B→Z。独根字可能是这样造出来的。

⑵ 多个事物刺激汉族先人建立起事物间关系映象,从而绘出更复杂的简笔画,再赋予其音义。意义叠加字可能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当它们遭遇了不好事物,加进非字根。这类造字的逻辑演算是或。

⑶ 更广阔的场景刺激汉族先人建立起更多元苏组合而成映象,用简笔画无以表达,于是利用初生汉字做材料来揭示映象本质,并烂熟于心的那个场景特征和语音凝集到一套组合图像中。音义整合字可能是这样被创造出料了。这种造字方式可能是或者,。

上边的运算可以做如下归纳。

⑻实为逻辑非运算,即:

⑷ 和⑹实为逻辑与运算:

其余5例均为逻辑或运算:

这里,⑴式和⑵式可以归并为逻缉与演算,执行乘法运算;⑶ 式为逻辑或演算,可执行加法运算,从而只有有

⑷ 字根加造字法,即:

⑸ 字根乘造字法,即:

联立⑷和⑸,则到字根加乘造法,即:

⑹ ,式中表示两个不同的字根,表示汉字,表示复合运算,包括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

式子⑹表示,当字根xi的音形义被确定,则通过逻辑非、与、或的演算,则可自证较大汉字音形义的存在。

3 字根加乘演算应用

3·1

应用字根加乘演算使汉字结构分析,即汉字个体到字根的过程会更简单、更有序。比如

⑴、森→木·木·木=A^3,即某地树木很多。

歪→不·好=~A·A′→~A′,即没有正形或正行。

厅→厂·丁(聴)=A·(A′·B),即有很人在听讲话的大房子里。

洞→水+同=A+B,有水的坑或岩洞等,读音近“同”。

3.2 有利识字教学。采用上述分析,可简化教师备课流程,即许慎六书简化为加乖。采用字根演算教汉字,只要经过短期训练,掌握演公式,识字过程变得简单、快捷、高效。通过个案实践,字根加乘识字法可使孩子识得100个字的时间比传统识字法减少5个小时。如果配合《中华识字识》,小学生个体可以在一个星期在掌握40个字。例如,我们这样讲独体字“大”。先用PPT展示下图。

然后用PPT展示列内容:

• 大:本义是人,因为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都像一个人在正面站着,并张开双手双手。

• 大:引申为“大小”的“大”。上古先人认为天大地大人也大。

先秦人“大”和“太”都都“大”,读音有:

• 读dà,比如“大小、大众、老大;

• 读tài,大后、大上皇、大学;

• 读dài,大夫,即医生,官级。

凡是由“大”字组成的字,都与人有关:

• 天→天→•大=A·A•B,正立人头顶上的空间就是“天”,读tān;

• 夫→→一•大=A·A•B,顶天立地的正立男人就“夫”,读fū;

• 夭→→•大=A·A•B,撒手人寰的年轻人,即短命的人,读yāo;

• 夹→→人•大•人=A·A•A·B,一个正立的人被两个侧立的人夹持,读jā;

• 奔→→•=A·A·B,一个人甩开膀臂频繁留下足趾,就是快跑,读bēn;

• 爽→→=A·A·A·B,一个人周身有阳光和风,即明亮、凉爽,读shăng;

• 奚→→=A·A’·A·B,·B,一只手抓住一根绳子,这根绳子拴住另一个人,表示古代的奴隶,读xī。

3·3 有助于高效阅读。阅读是穿越时空的生活,谁都不可或缺。人们可以穿越时空,吸纳古今中外精华,聚集一切正能量,从而魅力四射。中小学生更需要阅读,也更需要加乘造字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汉字   字根   造字   指事   表音   音义   字义   字音   组合   读音   美文   树木   公式   逻辑   个体   意义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