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先民们早已走起了引领式体验教学(原创)

子日“有教无类”。朱熹云“因材施教”。个中“教”何解?说文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孝从攴。我参阅熊国英编著齐鲁出版社的《图释古汉字》,窥见到许慎之说的内核就是“教学”,从而猜度:帝时代,我国先民们走起了引领式体验教学。

先说“上”和“下”。图一、图二所示,它们是指事字。

我国先民们早已走起了引领式体验教学(原创)

图1(P.187)

我国先民们早已走起了引领式体验教学(原创)

图2(P.235)

从图二,“上”的本义长横上的短横所示,即某物的上面。同理,“下”的本义是某物下边。再推类思维,“上”引申为处于上席的人,故有长辈或上级的意思;“下”引申为处于下席的人,故有晚辈或下级的意思。从教学这个视角考量,上为老师,下为学生。

再说“施”和“效”。

我国先民们早已走起了引领式体验教学(原创)

图3(P.194)

我国先民们早已走起了引领式体验教学(原创)

图4(P.240)

《国语•晋语三》注:“陈尸曰施”《说文》:“旗貌”。熊国英释为“祭旗”,实为“示众”,许说之“施”可视为示范。

“效”的甲骨文,左为“矢”,箭也;右边为“攴”,右手执校正噐,左右合为“效”,用校正器校正箭,引申为按标准做事,即模仿。

综上所述,“上所施下所效”就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即教学。

最后说教。

我国先民们早已走起了引领式体验教学(原创)

图5(P.107)

从图五可知,隶定之前的“教”字由字根“x”或“爻”、“子”、“攴”构成。“X”或“爻”均示用竹条木块摆数字,可泛指做事情。“子”,即孩子。“攴”示长者手执教鞭。“X”或“爻”会意成“孝”,意即孩子学会做事,再“攴”与“孝”会意成“教”,意思是长者引领后生学做事,可写作:示范•模仿→会做事。它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材料为主载,展引领式体验教学。

仓颉造字,他是黄帝史官,早于甲骨文,于是我猜测,我国黄帝的先民就懂得了引领式体验教学,这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引领式体验教学的国家,这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继续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先民   仓颉   指事   竹条   有教无类   齐鲁   我国   本义   甲骨文   会意   黄帝   长者   美文   老师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