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姥爷

虚构的姥爷

吃午饭时,一家三口谈起了爱说不爱说的问题,我说:“我爹才爱说那,每次回家,喝上二两酒,就讲起他的老故事,都是那几个翻来覆去的细节,看来你姥爷就记住那几段经历了。” “可不,我姥爷总是‘独轮车推着叫卖声’”儿子有些不以为然地说,“他那时光推着小车做买卖吗?”儿子对他姥爷平淡的生活似乎有些不满,为了证明我父亲一生不是仅推着独轮车。我略带骄傲地说:“你姥爷那时也出过远门,曾经到过黄骅,在那建过农场,开过荒地,当过工人。后来你老姥姥想他,非要让你姥爷回来,你姥爷回来后,黄骅曾来过几次信,让你姥爷回去上班,你老姥姥不让去,因为她只有你姥爷一个孩子,不然的话,你姥爷早就是国家干部了。”

虚构的姥爷

儿子听到这儿,似乎对他姥爷的经历有了些认同,但还是希望他姥爷的过去更生动些。他说:“我姥爷那时怎么不当兵去呢?,怎么没爬雪山过草地呢?怎么没打过鬼子呢?”老公听到这儿,思维活跃起来,开玩笑似地说:“你姥爷曾打过鬼子,是大刀队的队长,高唱着‘我们的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切瓜菜似的,一刀一个鬼子脑袋。你老爷还发明了炸火车,扒桥梁,挖地道,埋地雷。吓得鬼子都爬着走。” 儿子听到这儿,也兴奋起来,举着筷子说:“我姥爷曾三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在过草地时,红军们都弹尽粮绝,我姥爷为了救一个伤病员,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去水边钓鱼,做成鱼汤,给伤病员吃,自己吃鱼骨头。后来被写进小说《金色的鱼钩》。”

虚构的姥爷

老公也举起了筷子,兴奋地继续虚构着“姥爷”,“你姥爷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在猫儿洞里,士兵们渴得难受,你姥爷找来一个苹果,让士兵们一人吃一口,吃到最后,还是一个苹果。”儿子听到这儿,笑得前仰后合,吃到嘴里的馒头又吐了出来。“我姥爷在抗美援朝时期,坚守阵地手拿炮破铜冲进敌群,大声喊道:‘向我开炮吧!’”老公接着说:“你老爷还手举炸药包,顶在了桥梁上。”儿子又接着说:“我姥爷曾领导过南昌起义。”老公又说:“你姥爷还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引进了中国。” 听着他爷俩的胡诌乱扯,看着他爷俩笑得嘴喷身斜,我忍无可忍地命令着:“还吃饭吧? 笑得矻住气,就麻烦了。”

虚构的姥爷

老公的兴奋先停了下来,儿子也慢慢止住了笑声。我却插言道:“你要是有这样的姥爷,就太值得骄傲了。” “出去一说,那可都羡慕死你了。”老公好像真有这么个丈人似的。我突然想起了赵本山的《不差钱》,便挖苦他爷俩说:“赵本山,认了个导演姥爷,你们俩却认了这么多革命姥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姥爷   南昌起义   上甘岭   黄骅   伤病员   独轮车   鱼钩   大刀   老爷   姥姥   鬼子   美文   筷子   雪山   儿子   老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