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经典,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皈依经典——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

皈依经典,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我是从上历史课改成教语文的,因为文史不分家,更因为我喜欢语文,语文教学给了我挥洒个性的空间,在讲台上我可以和学生共同品读那美丽的文字,共同品味那文字的美丽。那是心灵享受快乐的过程。我的教学是不是达到陶老师所说的“道法自然”的境界了呢?在读了陶老师的教育演讲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后,看到那些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师,我比较出了自己的不足,与真正幸福的语文教师相比,我差得很远。我的教学只是“入乎其内”,单纯的解读鉴赏文学作品,没有达到“出乎其外”的高度,也就是陶老师说的“有了自己的话语和思想,站在审美的角度,创造性教学”,像于漪老师那样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怎样达到语文教学的“出神入化”呢?怎样做一个真正幸福的语文教师呢?陶老师说:“教师的职责是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和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我想这更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要想让学生实现生命的飞跃,教师就得“提升自己的人格,升值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人格提升了,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格;自己的文化升值了,才能升值学生的文化。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在收获中就有“春来花满枝”的惊喜。

怎样升华自己的人格、升值自己的文化呢?陶老师说“读书,读经典”。读不仅仅是休闲式阅读,而是精神上真正皈依,甚至背诵。以前,我确实也读书,也读过经典,比如《庄子》、《汉乐府》、《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红楼梦》等,但并未收获多少,当时读着是感觉很美,过后,时间长了就模模糊糊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的读进去,只是停留在休闲消遣的浅层理解上。这样的阅读如过眼烟云,所以读要带着思考去读,并且达到熟读成诵。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带着思考阅读大师的语言和思想,才能收获自己的语言和思想。背诵不仅有助于理解,更有助于吸收,陶老师说:“背诵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不单单是改变了我的话语方式、思维走向,而且还提升了我的人生境界,使我步入一种心灵安适的境界之中。”

陶老师还说,阅读必须和教学写作同行,“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与教学同行,就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诵读经典,互相督促,互相交流,以达到教学相长。“老师能写出好文章,还能影响学生”,促使学生也爱写作,与写作同行,就是边读经典边写作,写不一定就是写读后感,还可以写日记,写文学作品。写就是抒发自己,抒发生活,抒发是缓解情绪的方式,所以写能带来快乐,收获充实的幸福,陶老师就是把成功写作当作享受。其实,我也有写作的快乐,尽管我没有成功,写作过程的本身就是收获幸福的过程,更何况,写促进了我的语文教学。我相信,只要真正皈依了经典,就可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

皈依经典,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皈依经典——做一个幸福的母亲

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希望是美好的,真正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作为母亲,必须付出努力。读了陶老师的讲演录,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明白了教育孩子的方向。

教育孩子,首先应教育他做人,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格的培养是先于“学文”的。现在很多家长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知识的学习,每天盯着孩子的成绩,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一个孩子,如果人格高尚了,学习上还愁他不会努力吗?

教育孩子,不要忽视厚重传统文化的积累,我就非常赞同王财贵的经典情结:时机越早越好,文本越古越好、内容越深越好。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从小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现在,记忆最深,最牢靠的诗句还是小学初中时背诵的哪些。现在背诵,背得快,忘记得也快。陶老师说得好“在孩子挥洒天性时,且无错过培养其成才的最佳时机,切勿忘了让其汲取高层次的精神营养”。在我孩子未入学时,我就和孩子背诵了一些古诗词、三字经等。当时他也不理解,但现在他说话时会突然冒出来,而且用得很恰当,我现在后悔当时没坚持多背。所以看了陶老师的书后,我下定决心,和儿子共同背诵经典古文,皈依经典,把儿子培养成才,做一个幸福的母亲。

当然,教育孩子,还要培养他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培养应从他还未认字时开始,我的经验就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等他认字了,和他一起读书。有的家长说,给她买来书,他不看,咋办,我认为,他不看不要紧,你就放到他的书架上,你时常看看,和他讲讲书中的故事。另外还要注意,当孩子有了独立阅读能力时,千万不要放任他爱读什么读什么,要帮他挑选语言纯洁,内容健康,有阅读价值的书。我就听到有的家长说“我们家都是漫画书,那是孩子从小摊上买来的。”这样的书不会提高孩子的语感,也就不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陶老师说:“怎样才能形成优质语感呢?这就要不断看书,看好书,甚至不断背诵,背经典。”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还是要皈依经典。为了做一个幸福的母亲,皈依经典吧。

皈依经典,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皈依经典——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一提到“女人”,就往往联想到“化妆”“美容”“减肥”“瘦身”“时装”等词语,美丽的外表是所有女人追求的目标,女人最怕的就是皱纹,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去皱。其实女人在化妆美容时忽略了另一个美容,那就是内心修养的美容,内心怎么去美容呢?陶老师说得好:“经典诵读可以使人气质高雅,特别是女士,如果经常诵读经典,就会有一种优化情绪在心里激荡,显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由此可见,女人内心的美容佳品就是书,经典的书。

《红楼梦》中贾宝玉为什么喜欢林黛玉呢?因为林黛玉有经典气。薛宝钗也看书写诗,但她只是点缀而已,林黛玉才是真正的爱书爱诗之人,所以她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读书有这么好的功效,我们女人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读经典不仅仅使女人气质高雅,他还会使你内心充实,精神高贵,淡定从容,不斤斤计较,宽容大度。孔子说“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为什么孔子说女人”难养”呢?就因为女人太爱感情用事,太计较细枝末节,太爱嫉妒,太爱背后说三道四。所以女人更应该读书读经典,达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上云卷云舒”。

有人可能要说,女人太累了,特别是职业女人,在外忙工作,回家转厨房,还要定时洒扫庭除,洗洗涮涮,每天回家看不到具体的事情,但闲不着,哪有时间和心情读书,读经典啊。确实,女人的活没完没了,不是伺候丈夫,就是伺候孩子,更要孝敬老人。但我认为总能可以忙里偷闲,休养休养自己的内心,哪怕每天读半个小时,也会净化你忙碌而日益粗糙的精神。

处于现在开放的时代,男士们越来越花心,一方面是男士本性使然,另一方面也由于女人成家后,忙于工作家务,日益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精神追求,变得内心粗糙的原因。所以我们女人,千万不要失去自我,不仅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还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自己的魅力,才能永远幸福,皈依经典,做一个幸福的女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孔子   红楼梦   幸福   女人   经典   美文   教育孩子   人格   语文教师   内心   家长   母亲   老师   精神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