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和的风云人生

《麻城文化丛书》文选三十八:

刘天和的风云人生

文/周汝成

刘天和的风云人生

在山环水绕、风光秀丽的顺河镇一个名叫“锁河口”的地方,居住着“十代元魁世胄,九封宫保名家”的麻城望族——刘姓人家。明代成化十五年(1479年)农历六月二十六,刘府丰城房前屋后喜鹊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是县太爷刘璲的夫人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胖小子天庭饱满,十分可爱,取名叫刘天和。刘天和成人后,英俊伟岸,仪表堂堂。《明史.刘天和传》称之为:“公为人长身玉立,顾盼伟如也。”他自幼聪颖过人,十岁时就能写出象模象样的文章,十五岁时随父亲到丰城去游学。塾师杨文恪要他深研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经世致用,报效国家。刘天和牢记在心,刻苦攻读研习。有志者事竟成。十九岁的刘天和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就摘取了湖广戊午科乡试举人的桂冠。

刘天和少年得志,风华正茂,可他在以后的行进中却一波三折,“三困公车”(三次考试而没有考取进士)。刘天和并不因此而气绥,而是从自己的学识不渊博、对世事不洞明等主观方面找原因,继而游学于京城最高学府,向名士大夫请教,刻苦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明正德三年(1508年)三十岁时考中了戊辰科进士。之后被任命为南京礼部主客司主事(正六品)。

两年后,明正德帝朱厚照处权宦刘瑾以死刑,对于刘瑾原先的党羽、同僚多有撤换或法办。刘天和虽与刘瑾同姓,由于他洁身自爱,不随波逐流,不入权宦刘瑾的帮派,深得朱厚照的看重,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还选派他为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当时,坐镇陕西的太监廖堂倚势作恶、贪横无忌,还安置他弟弟廖鹏到锦衣卫(警卫皇帝和中央机关的部队)任要职,兄弟俩串通一气,相互策应,为非作歹。得到皇帝宣旨刘天和出任陕西监察御史的消息,廖鹏深恐他兄长廖堂的劣行败露,为了拉拢刘天和,亲到刘的官邸请刘赴宴套近乎。刘天和洞幽察微,不吃这一套,拒绝了廖的宴请。

刘天和到了陕西后,铁面无私地秉公查处了官民共愤的廖堂贪桩枉法的罪行,并逮捕了廖堂的爪牙十多人,投入监牢候审。老奸巨滑的廖堂表面装做老实认错真心改悔的样子,让刘天和信以为真,误以为他痛改前非,对他从宽处理,没有料到廖堂在背地里写奏章给皇帝,虚构事实,倒打一耙,反诬刘天和构陷于他。皇帝朱厚照听信馋言,让廖堂改诏,命刘天和去甘肃兰州办理御膳御物。刘天和识破了他们的调虎离山之计,大义凛然地说,“这不是本御史的职责”,拒不受命。廖堂又以他“抗旨”为由头,将刘天和抓起来打入囚车送刑部处置。

廖堂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民愤。长安城内数万人拥街塞巷为刘天和喊冤。十多人与囚车随行,食必先尝、寝必相护。廖堂慑于众怒,只好将他投入大牢暂行关押。

吏部尚书杨一清闻听到刘天和含冤入狱的消息,想方设法在皇帝面前为他求情。难辨忠奸、昏庸无能的朱厚照左思右想,决定息事宁人,将刘天和谪贬到金坛县去当个小小的县丞。

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闪光。刘天和在金坛县丞的职位上干得相当出色,两年后就升为知县,进而提升为湖州知府。他在知府任上,把政务民生治理得井井有条,惩治贪官污吏、裁减冗员,集中财力办老百姓急需的事。《明史》称他“迁湖州知府,多惠政。”任满后升任山西提学副使,再升任南京太常寺少卿。几年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受命前往甘肃督查和办理边境地区的屯兵政务。

是大材必有大手笔。刘天和在甘肃任上,不负众望,他踏勘地理,洞察细微,发现应当革除的弊政主要是五大方面:一是残酷的罚款敛财和拷打肉刑;二是肆意占用民役;三是湖场管理不善;四是政府摊派过多;五是官吏强行侵占民财。经过仔细思考认真分析后,他意识到边疆开拓兴办的事情也应是五大方面:一是开垦土地大兴农牧;二是修筑加固边防工事;三是推广畜力耕种,提高生产力水平;四是兴办水利发展农牧生产;五是在边疆实施屯兵制。刘天和将这些变革措施条陈奏报朝廷,朝廷随即批复甘肃照此执行,全国各边疆地区参照执行。之后,刘天和双管齐下,推行改制,同时依律招募甘肃的青壮年和山西、陕西的流民,在甘肃边境线上屯垦戍边。经过数年努力,卓有成效地开创了屯边固疆的新局面,使甘肃前线的边防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巩固,为全国各地固边安疆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

刘天和的风云人生

刘天和屯边强军的政绩一鸣惊人,之后,朝廷又授命他督办各边疆军队粮饷,检查边关军务,使他的治军御敌才华得到了很好地施展。此时,当年看好刘天和的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的杨一清,向朱厚照推荐刘天和任陕西巡抚并获批准。刘天和三进三秦,到任后深研边情政情,经过深思熟虑,上奏章恳请撤销不必要的军政中间机构、裁减雍肿的官吏冗员等三十余件兴利除弊事项,得到了朝廷和边疆军民的大力支持与拥护。每当他外出调查研究军事民情时,民众都在他背后说:“他是我们的恩人呀。他来了,三秦人民该是多么的幸运啊。”

此前,由于他的前任对陕西疏于治理宿弊成疴,积重难返,酿成了洮岷一线边境上42处的边民与外敌内外勾结反叛闹事。刘天和只得率部亲赴前线招抚平叛。以亲民之政策安抚百姓,瓦解胁从,惩办首恶三百余人,终使边祸得以平息。

又有胡店地区大盗蜂起,为害一方,官民共愤。刘天和即率精兵前去剿灭,擒斩团伙中的罪魁祸首,震服盗匪,一举扭转了当地社会治安秩序混乱的局面。朝廷奖赐他白银20两、绸缎20匹,刘天和却全数用于犒劳有功将士,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又有陕西汉中的妖道散布流言蜚语蛊惑人心,聚众造反。刘天和即派强将前往勘乱,并且很快取得成功,使汉中社会得以安定。因刘天和镇边平叛屡建奇功,朝廷升任他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这时,家中老母秦太夫人病逝,刘天和告假回乡服孝。丁忧期满后改任总理河道之职。当时,正值黄河泛滥,河道南迁,黄河水从济南至徐州一带向堤外狂泄,河运交通中断。刘天和夜以继日地乘舟沿途勘测险情,制订治理方案,采取清淤恢复故道与导泄开挖新河相结合的办法来疏通黄河,制服水患。先后疏理汴京朱仙镇至沛县飞云桥等河段,再清理山东境内的七十二泉,节制上游的洪峰。他亲上河堤,督领二万民工在不到三个月内就将绵延数百里的黄河溃道修筑一新,并在沿途插柳护堤,取到了固沙抗冲刷的良好效果。

十多年来,刘天和威武镇边、妥善治河等功绩,嬴得了民众的爱戴,也感动了嘉靖皇帝。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授命刘天和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该年冬再升迁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甘肃、宁夏三边军务。

刘天和深入军营实地详细了解边防军务利弊,亲临前线,审察敌方动态,以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了加强边防实力、振扬军威,他号令三军与边民合作,大力实行“丰储寺、广埠堑、选锋锐、精甲械”(《刘天和墓志铭》语),使边防面目一新。

刘天和的风云人生

嘉靖十五年(1536年),刘天和率部七破来犯之敌,斩敌首千余级。次年,外寇不甘心于败退,更为频繁地进犯边境地区,刘天和亲自出战,率劲旅11次击败敌寇,又斩首千余级。第三年,屡战屡败的外寇孤注一掷,更加猖狂地向我边境反扑,刘天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十破虏兵,击毙敌寇一千余众。经三年反复血战,刘天和率部歼敌近4000人,敌寇只得落荒远去。因军功卓著,天子推恩,刘天和被加官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晋升兵部尚书,督办陕西等三边军务。

困兽犹斗,垂死的敌人往往会作垂死的挣扎。刘天和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告诫全体将士,必须随时准备迎击敌人的来犯。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刘天和预料到深居沙漠北面的吉囊王会大举犯边陲以雪前耻,他用朝廷赏赐他的银两犒劳边廷将士,拔出两把利剑在誓师大会上说:“将不用命者狥此右剑,卒不用兵者狥此左剑。军无戏言,切切!”

吉囊王果然率部倾巢而出,疯狂地扑向明军阵地。刘天和得报,急率部夜行军八十多里到花马池早已修好的防御工事内扎下营盘。吉囊部得知后惊愕不已,想到明军已有防备,不敢贸然进犯而引军向西。刘天和抓住战机,号令官兵一鼓作气杀向敌阵。时大雨夹雪,敌兵弓角难张,战马皆陷入泥潭中,死者无数。明军中左有延缓总兵周尚文部奋力冲杀,右有固靖总兵魏时部给敌以迎头痛击,刘天和指挥中军从敌军的后方掩杀过来,飞箭如雨,炮声动地,三面合围,只打得吉囊部狼狼大败而逃。这一仗斩杀名王以下敌军头目五百级,其中,吉囊的儿子小十王也被斩杀于泥泞之中。敌残部首尾不能相顾,四散逃命远遁。

捷报飞马报入京城,嘉靖皇帝大喜,立即颁诏嘉奖。刘天和在军中被拜为太子太保,他的子孙世袭锦衣卫正千户。

鉴于刘天和十多年来征战沙场,久劳于外,腥风血雨抗击外敌,心身疲惫,皇帝恩准诏回内任,授他南京户部尚书。后来又命他回兵部督办团营军务。刘天和针对明朝军队闲官多,平时不干事、战时贻误军机,甚至挂空名吃空饷等等弊症,拟出了整肃军规军纪的方略上奏,奈何嘉靖帝日渐怠于朝政,刘之治军方略没有下文,刘天和遂以年老体弱上奏章请求退休回乡。经皇帝批准,他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致仕荣归故里。两年后,病逝于麻城刘府大宅,享年67岁。嘉靖帝勅葬,谥号庄襄。清初,大学士张廷玉纂修《明史》,专列《刘天和传》传于后世。

刘天和以文武全才终其一生,功在社稷,惠泽百姓。他的主要著作有《问水集》《关陕奏议》《安夏录》《督府奏疏》等若干卷。他在任几十年,治府县是好行政官;当御史是好监察官;治河道是好河道官;治理边疆屯务,屯政肃然;治陕西三边军务,贪官尽除、大盜尽散;治军,威震边廷,横扫千军如卷席。他步履坚实,活得有声有色。

锁口河刘氏一脉在大明一朝之所以二百余年长盛不衰,究其根本是由于刘氏家风淳厚,“正存于内邪不可干”,“得道多助”。传说刘家每逢危难之际自有神灵护佑,都能化险为夷。

明初,刘家一世刘梦赴京控告恶徒,途中人困马乏,晕倒在长江岸边,得到五垴山紫微神救助,才回过神来急速渡江,抢先到金殿外击鼓,受到朱元璋的召见,免遭恶徒先入为主、混淆视听之灾,既惩治了恶徒,又被朝廷任命为漳州知府,取得了双重胜利。

明中,刘天和在甘肃率兵镇边,时值老母七十寿辰,因思自己在外不能尽孝悲结于心,心剧痛而晕倒于地。突然敌寇大兵压境。紫微神前来推他说:“敌兵来犯,还不快去还击!”他猛醒过来,神健如常,急起指挥迎敌,大获全胜。

上述二事,载于刘天和率一子三孙请同朝进士毛凤韶所撰《张紫微侯神应碑》。碑云:“呜呼,天人一理也。神也者效天之用,以示乎人也者。故感之而善则善应之矣。感之而不善则不善应之矣。虽匹夫妇之微、一言一行之懿,犹不爽焉?是故江浦之应,所以启其忠也。甘肃之应,所以启其孝也,非私与也。传曰:‘天之所助者顺'。诗曰:‘神之佑之,介尔景福。其是之谓乎?”这《神应碑》现仍存于五垴山帝主庙正殿前右侧的墙壁之上。

这二则故事有点玄乎,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录入此文以为参考。

大明王朝已经远去了数百年。刘天和墓至今仍屹立在故土锁口河饱经风雨沧桑。刘公偕夫人静静地长眠于名为“真武打坐”的青山绿水间,它背倚葱茏,面朝锁钥,可以看到今日麻城繁花似锦,当含笑于九泉。

刘天和的风云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麻城   敌寇   都察院   军务   知府   嘉靖   御史   甘肃   陕西   边疆   边防   尚书   朝廷   边境   美文   皇帝   风云   人生   刘天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