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记住这2句识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

古语有云:“相由心生”、“相随心转”,又说“人不可貌相”,到底哪句话是对的呢?其实,最新生理学研究表明,相由心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的相貌会随着心灵的变化而变化。

眼眸里映出真诚虚伪,仪态中现出修养气度,身材显露生活方式,穿着看出个性品味,言谈举止透露才华格局,眼角眉梢藏着岁月沧桑。因此“以貌取人”是对的,你的长相就是你灵魂的模样,特别是人到四十岁就应该对自己的相貌负责。

相由心生,记住这2句识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

人的脸型随着时间在变的,如果谁说自己的脸从来没有变,那就表示他不长进的!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说:“你的心没有动的时候,脸就不会变。相随心转,心一转变,相就变了”。比如说,一个人内心感觉喜、怒、哀、乐,都会马上表现在脸上。

相由心生是正确的,老祖宗的以下2句识人术口诀,可以教我们3分钟内正确地“以貌取人”,看人一看一个准。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相由心生,记住这2句识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

鬼谷子先生是识人的高手,他不拘泥于任何形式,是在无形无声中去识人。因此,他告诉我们:“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不离形,不拘法,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其相之善者也!”

这就好比我们现代人所说通过感觉来判断人,说不出为什么,但往往很准确。比如说,那些看起来一身正气的人,往往是好人;那些看起来阴险奸诈的人,往往是坏人。其实,这便是古人所说的“神正人正,神邪人奸”。

相由心生,记住这2句识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

曾国藩也是根据这句话,总结了一句识人心得:“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他也是根据一个人的整体神态来看人,凭借的也是感觉。

曾仕强先生也赞成通过整体神态去看人,只是他比较具体,具体到了脸部。他的理解是“脸正人正,脸邪人奸”,他说“从现在开始看镜子,从鼻子当中,划一条线,看看两边对不对称,如果两边一不对称,就说明你的心是歪的。中国讲正心诚意,如果你的心正,它(脸)自然两边会平衡,所以我们看人也是看两边平不平衡。”

所以说,从整体感觉去看一个人,眉宇间散发着一股正气,又面部均匀对称的人,往往是值得信赖的人。而看起来神情阴险狡诈、贼眉鼠眼,又面部不对称的人,要多留个心眼,小心提防。

相由心生,记住这2句识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

这句识人术口诀出自于《曾国藩日记》,原文是:“因忆余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曰: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认为,通过一个人的嘴唇便可看出其是否真诚或者虚假:嘴唇薄的人,往往虚情假意;厚嘴唇的人,往往人也踏实、厚道!

曾仕强先生也赞成这种说法,他说:“嘴唇厚比较好,嘴要大吃四方,东南西北都吃,嘴小吃自己。嘴唇要厚,上唇要掩得住下唇;很多人是下唇厚上唇薄,这样不好。嘴唇厚的人,比较忠厚;嘴唇薄的人,比较喜欢乱讲话,而且比较奸巧。”

相由心生,记住这2句识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

这是从嘴唇的薄厚去识人,其实还可以从嘴唇的动作来识人。

根据应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与人交谈时,对方用牙齿咬住嘴唇,表明正在用心倾听并分析;当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时,对方紧抿嘴唇,表明已经下定决心;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时,对方用嘴唇往前撅,表明正在犹豫或者不同意。

以上这些基本的嘴唇动作,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心理暗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总结,也可以看出别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分辨出真假。

相由心生,记住这2句识人术口诀,帮你看人一看一个准

结语:

古人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内心,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又“相由心生,相随心转”,所以我们要努力内心,改变观念,继而改变面相,才能在无形中改变命运。

人是可以貌相的,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生活方式显示在身材,情绪起伏表露在声音,态度看手势,家教看站姿,审美看衣服,等等。记住老祖宗的以上2句口诀,可以教你3分钟“以貌取人”,看人一看一个准。朋友们,您觉得老祖宗的识人术正确不?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口诀   鬼谷子   眉宇   以貌取人   老祖宗   生活方式   善恶   正气   阴险   神态   国学   美文   相貌   嘴唇   内心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