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处世大智慧:做人不宜过淡,也不宜过浓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欢迎大家关注,阅读更多精品文章!

《吕氏春秋·博志》曰:“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符合万事万物的“天道”。比如说,日中则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乐极生悲,盛极而衰等等。

老子也悟透了这个道理,于是在《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的意思是说: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当我们知晓了这条“大道”后,也会在做人做事上得出不少启发与反思。比如说,处世奇书《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在“应酬篇”通过几句箴言告诫大家:做人不可太热情,做事要多留余地。学习#老祖宗#的大智慧,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也应该做人不宜过淡,也不宜过浓!

老祖宗的处世大智慧:做人不宜过淡,也不宜过浓

1、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要热得太快;

成年人的冷漠,其实就是一种心智成熟!我们待人接物过于热情,往往最后受伤的是自己。人际交往中,谁主动付出得多,谁就容易陷入被动。正如俗语所说“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如果我们把握不好度,很容易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

因此,古人告诉给我们正确的交友之道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由淡薄而浓郁,由疏远而亲近,由接触而相知,这才是是交朋友的正确方法。

为什么交朋友的时候,不能热得太快?

《菜根谭》中解释说“欣欣者,易亲亦易散”,某些人结交很容易,但亲近容易,分手也容易。小人之交甜如蜜,有些人的交友动机不单纯,有利则交,发现无利可图便马上断交,真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所以说,我们对他人不了解前,不要轻易付出真心,切莫交浅言深,要不然自己后面会很被动。正如《菜根谭》中对大家的告诫:“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与他人交往,与其最后轻易地疏远分手,不如起初慎重一些,不轻易让他人亲近!

老祖宗的处世大智慧:做人不宜过淡,也不宜过浓

2、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毫无保留;

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像两只刺猬,距离太远了不合适,距离太近了又容易扎到对方。反倒是距离不近不远,隐隐约约中带点朦胧美,使得彼此心里都欠着一点,保留一丝神秘感,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会更加亲密与持久。

因此,《菜根谭》中说:“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使他人当面赞誉,不如使他们不在背地下诋毁诽谤;使他人感到结交之初的快乐,不如使他们没有长久相处的厌烦。

老祖宗的处世大智慧:做人不宜过淡,也不宜过浓

如何做到让他人不讨厌呢?

就是不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都展示给对方,好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不是一眼就把你看穿了,没有了新鲜感和好奇心。

打个比方,男女以情侣身份谈恋爱的时候,彼此都半遮半掩,也没有生活在一起,因此爱得死去活来;但是后来结婚了,成为了夫妻,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彼此在对方眼中就像透明一样,自然丧失了美感,激情和兴趣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最后以离婚收场。

生活中,我们即便是对人好,也不要百分百展现自己的所有优点,做人保留几分,更是大智慧!如《菜根谭》中所说:“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对待他人留有余地,不穷尽恩惠礼遇,就可以维系难以满足的人心。

老祖宗的处世大智慧:做人不宜过淡,也不宜过浓

3、做事情的时候,要多留余地;

《菜根谭》中说:“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

持续观看更多经典国学谋略(菜根谭、鬼谷子、曾国藩、左宗棠等),

请点击上方“关注”。您的每一次转发、收藏、点赞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菜根谭   鬼谷子   大恩   道德经   日中   月满则亏   交浅言深   盛极而衰   人心   老祖宗   国学   美文   交朋友   坏事   亲近   所说   距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