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齐威王真的沉湎淫乐,因淳于髡的隐语,才一鸣惊人?

田氏代齐,齐侯太公田和二年去世。齐桓公田午六年,因不听神医扁鹊忠告,病入骨髓去世。齐国第三位田氏新君田因齐继位。年轻的齐王因齐登基后的所作所为,却让大臣们由不解到不满。

齐威王元年(前378年),韩、赵、魏趁齐有新丧,进攻灵丘。六年,鲁国来犯,攻入阳关;三晋进攻齐国,打到博陵。七年,卫国进攻齐国,夺取薛陵。九年,赵国进攻齐国,占领甄城。

但齐王因齐日日长夜宴歌,沉湎酒色,不理国政,所有国事都推给卿大夫,造成内外交困的局面: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滑稽列传》记载,客卿淳于髡[kūn]风趣幽默,善用隐语进行讽谏。

隐语,属于高智商的游戏,有问有答,问者不把要说的事情明说出来,而是借用别的事情来类比。答者心有灵犀才能准确知道对方的意图。齐王因齐也喜欢玩这一游戏。

怎样使大王振奋精神,治理国家呢?淳于髡想到两百多年前伍举谏楚庄王,用一隐语使楚庄王“一飞冲天”“问鼎中原”的故事。大王现在与楚庄王当年的情形何其相似,何不将那个隐语借来一用?

读《史记》:齐威王真的沉湎淫乐,因淳于髡的隐语,才一鸣惊人?

于是,淳于髡找了个时机对齐王因齐说道: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王因齐当然知道这个典故了,也知道了淳于髡的用意,冲口而出: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淳于髡哪里知道,大王正在下着一盘大棋:把自己扮演成不问政事、花天酒地的昏君形象,让那些欺上瞒下的贪官污吏尽情表演,也放手让那些真正勤政为民、拥护自己的好官充分展示才能。所谓日久见人心,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甄别出忠与奸,贤与愚来。所以,司马迁说用了“九年”,应该指多年吧。

齐王因齐还瞒过朝廷官员与地方官员,暗自派人到各县摸查情况,并制定了奖罚分明的整治方案。淳于髡的隐语一出,正是自己整治方案成熟的时候,于是齐王因齐借势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赏了谁?诛了谁?《田敬仲完世家》记载了得很详细:

齐王因齐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治理即墨,每天都有毁谤你的言论。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见田野得到开垦,百姓富足,官府没有积压公事,辖区安宁。我的左右毁谤你,是因为你不会讨好他们,以求得赞扬啊!"

读《史记》:齐威王真的沉湎淫乐,因淳于髡的隐语,才一鸣惊人?

于是,齐王封给即墨大夫一万户食邑,表示奖赏。

齐王因齐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治理阿城以来,赞扬你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田野荒废,百姓贫苦。那年赵军进攻甄城,你未能援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也不知道。你的那些赞扬是你用财物贿赂我的左右得来的吧!"人证物证齐全,阿城大夫被判“烹”刑。

当天就当着所有的大臣,烹杀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经吹捧过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杀了。

烹,把犯人投到水滚开的大鼎里煮死,犯人在鼎中挣扎的惨状不可名状。这种刑法是残忍的,一般都是公开实行,具有极大的惩戒与震慑作用。

这一奖一烹,树立了两个极端典型,让官员们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

在这样的威慑下,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努力表现出他们的忠诚。齐国呈现上下和顺的大治局面。

读《史记》:齐威王真的沉湎淫乐,因淳于髡的隐语,才一鸣惊人?

国内忧患解除,齐王因齐开始发兵攻打赵、卫,在浊泽打败魏军,围困了魏惠王。魏惠王请求献出观城来讲和。赵国人归还了齐国的长城。

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年。

这就是齐威王“一鸣惊人”的故事。对当今的启示是,在制定决策方案时,应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正确的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隐语   扁鹊   阿城   国政   即墨   史记   淫乐   惊人   淳于   齐国   犯人   诸侯   大臣   美文   大夫   大王   官员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