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姐: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英姐: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陈苏锦

把厨房里零零碎碎儿的没用的东西归置好,放在一个买完衣服不用的透明袋里,拎出去放在门前分类的废品箱前,英姐看了看蓝蓝的天,海南的冬天可真好!

下一秒,她傻眼了。

她,打不开自己家的门了。

她,忘了带钥匙。

这,并不奇怪。别说英姐六十多岁了,像我们这些四五十岁的人,不也经常这样吗?

英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坐下来,她是候鸟类型,十月底从东北来海南的,她的熟人们分布在海南的若干地方。这个小区,她,没有熟人家可去。先生,今早吃过饭,和朋友一起去一个小时车程外的另一个地方会老朋友了。

她摸摸家居服的兜儿,还好,带了手机。

可是,她无论怎么想,也想不起先生的手机号码了。

要命的是,她现在拿着手机,她也想不起来手机上那个“联系人”的搜索功能怎么用。

时间一分一秒,不快不慢地过去,她,很着急进屋。可是,她除了记不住先生的号码,别人的,她也一样想不出来,她也不知道找谁帮忙她才能进到屋里。

就这样在海南的阳光沐浴下,在鸟语花香中,她,熬着……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她,突然之中,她想起了闺女的电话。

先生从女儿那里知道了她的情况,自责的话就不说了吧,一边张罗着给小区物业打电话去帮助无助的她进屋,一边跟朋友们抱歉他要马上回去,回到她身边,看看到底怎么啦?

……

这样的事情,不知不觉中,多了起来。不是忘了带钥匙,就是刚吃完饭马上说咱们该开饭了吧!和你说着说着,她转身走了,她忘了你的存在。隔三差五到她家吃饭的小叔子和她说话,她也想不起他是谁了……

刚开始听说英姐的情况,我想起夫家的二伯,当年他得了脑梗之后,女儿从深圳回东北家里来过年,他竟然说“这个女同志怎么总在我家晃悠不走呢?”他那时已经年逾八旬,医生很明确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晚期病人,他的大脑中原本博闻强识都没有了,要么沉默,如果他还在说话,他经常在说莫名其妙的话。难道,英姐,也得了这种阿尔茨海默症?我,怎么都不愿相信。她,心肠好,善良,顾全大局,不负责任的话从来不说,不管当年在工作状态还是退休之后的这些年,她记性好,性格也好,凡事看得开,从不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完完全全的大姐和大嫂的风范。

英姐从海南回了东北,我看到清瘦的她,被小姑子扶过来。我问她想起我是谁了吗?她,笑而不答,她叫不出熟悉的我的名字。过些天,我再去,我问她能不能想起你老伴儿的名字,她想了半天,她女儿一遍一遍地说着她先生名字的前两个字,她还是想不起来,就在我们已经转移话题的时候,她竟然说出来她丈夫的名字啦!她是这样说的:是不是那某某某?她女儿和保姆都说这也太好了。接着,她又沉浸到她自己的世界里去了……

家里人说医院已经确诊英姐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家里人说她不睡觉,每天都吃不少“阿普错仑”的药,医院给开的,希望她多睡觉,但她吃了那些药,依然不睡多少时间。保姆说她一晚上拿着笤帚要扫地,总起来,睡不了多长时间,她原来是顶顶讲清洁的。她还能走,问她还去不去家对面的“体育场”跳广场舞啦?她不回答,家里人说她已经找不回来路了……

我小时候总听说人到岁数老糊涂了,根本不知道是因为小脑萎缩造成的老年痴呆,这些年更是知道了这种病有一个外国名字: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身上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是一个让记忆逐渐丧失、人格和行为退行性改变及至发展成失语、丧失完成一切有目的的复杂活动的能力。这病的可怕之处在于虽然目前医学已经很发达的情况下全世界都无法治愈。我在网上很认真地查阅了一下,我国“目前约有一千万患者,预计到二0五0年,我国患者将超过四千万。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四千万患者,而且还会逐年增加。六十五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指数增加,女性发生风险高于男性。”

我的后背一阵阵发凉……

原来以为这种病离我们很远。估计当年德国那位神经病学专家阿尔茨海默也不会料到一百年后全世界能有这么多前赴后继的病人。

本来人到老年,奋斗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偏偏得了这个病,我问过医生,像英姐父母家族没有这个病的遗传她怎么也能得上呢?医生说遗传只是部分遗传,遗传还不占百分之一呢!只是目前医学上也尚未明确它的病因。我突然就想起那次在办公室里同事聊起目前耳熟能详的这个病,她推荐我看那个韩国的电影《记忆中的橡皮擦》,她说你去看吧,那里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都有,阿尔茨海默症占老年痴呆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这样,我才明白,阿尔茨海默症和单纯的老年痴呆还不是完全一回儿事……

英姐虽然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她的种种“磨人”的症状日益显现,可家里的生活的秩序还没有紊乱,因为,她有一个深爱她的丈夫,有极孝顺的女儿。年过七旬的丈夫不厌其烦地每天驾车去几十里外的医院陪她去各种理疗,风雨无阻,家里的人都自发地到处找偏方想办法为她病程延缓创造条件,女儿,更是贴心地环伺左右。其实,全世界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也寥寥无几,但,贴心的陪伴,想尽办法的理疗,在英姐身上,好像真的有效果了呢!一个星期天的黄昏,我在“体育场”的西门,看到了穿着家居服出来的英姐,保姆在一旁说最近情况有点儿好转,状态不错……

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淌下来,我知道,无论怎样维护,她今后的每一步都很难……,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前两天,朋友推荐一本书《生别离》,讲的是一个女儿如何面对患阿尔茨海默症十五年的妈妈,其间艰难历程,令人感慨不已,为那一位患病的老妈妈有执着相爱一生的丈夫,有满满责任感的孩子们,而这,和英姐,有多少的相似度啊!

“请再看,再看我一眼

请再看,再看我一眼

在风中在雨中

再回头凝视一次

我今宵的容颜

而在他年

在无法预知的重逢里

我将再也不能

再如今夜这般美丽”

……

在席慕容的歌词里,在潘越云忧伤的演唱里,我,再一次,泪流满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海南   理疗   体育场   美文   熟人   家里人   保姆   患者   当年   丈夫   家里   女儿   老年痴呆   名字   情况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