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科学


进化论≠科学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进化论=无神论=科学,这种观点由来已久,以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来看是不合理的。科学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更不能直接等同于真理。真理是永恒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而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科学的本质是人类探索研究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它也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最接近于事物真相的方法、工具。科学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实验与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去伪存真。科学与其他认知体系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学理论可以证伪。而这也是人类目掌认识、探索事物规律最优的选择了。因此,科学是不能直接等同于真理的。

进化论≠科学

进化论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种伟大发现,推动了社会的历史进步,这种观点由来已久,真正使进化论成为一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社会的普遍共识,是从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开始的,达尔文认为:地球上原本连微生物、有机物也没有,在汪洋大海中历经浩瀚年华,各种无机物整合成各种有机物,然后形成氨基酸、接着就是蛋白质,再往下就形成微生物——细胞,此时进化论中的地球上有了原始生命。这些细胞在无数岁月中演化成千姿百态的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后来地壳运动使海洋生存环境变得恶劣,部分海洋脊椎生物就上来陆地成了有脊椎和四肢的爬行动物,爬上树上成了猿或猴子, 从树上下来就成了猿人,然后进化成人了,人类就是这么演化而来。

这个观点影响了人类100多年的历史,这种理论看似完美无缺,在进化论的实践中一直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物在漫长岁月中面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化,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用 进废退,最后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那么有一些物种就会在进化中途被淘汰,有一些进化到这一步就停下来,有一些到那一步就停下来,有一些则一直进化下去到今天这个样子。那么到了今天来看,在跨越巨大的物种之间必须有一连串的进化之中的中间物种,打个比喻,就好像让一只蚊子进化成银河系那样。在如此巨大的跨越当中必定存在着中间物种。

今天,距离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已经过去160年左右的时间了,这个时间段是人类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而且这种趋势会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把人类的视角深入到量子世界的程度了,可是人类至今仍然没有在任何环境中找到这种中间形态的物种,也找不到这种物种的遗迹,甚至找不到到任何一个通过渐进进化完成重大形态迁跃的蛛丝马迹。所有生物学家都知道,化石记录中几乎找不到这种中间形态的物种。在目前的科学界,这种渐进式物种的存在与否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进化论≠科学

随着人类科技手段的进步,高倍数的电子显微镜诞生了,生物学在此基础迈进了分子生物学的领域,站在新的平台上对生命的微观领域进行探索。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报告显示,构成生命的细胞远非过去所认识的那么简单,一个普通细胞里面的机制、本身的生命活动 就像地球上一个中等规范的城市一样,有各行各业的分工,有专司各类管理职能的部门,还有自身的神经控制中枢,整个细胞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由各种系统整合起来的,能进行有序运作的这么一个结构。

看到这些,一些分子生物学家已经公开声称:“他们根本就不相信细胞是在自然界中由无机物在“自然状态”中一步步进化过来 的,因为这样的庞大复杂而又有序运作的系统绝不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试想:浩瀚海洋里那些无机物随机碰撞摩擦,就能撞出具备着庞大复杂而又有序运作的系统,构成生命最基本的单元——细胞,更何况由数以亿兆细胞组成都个人或者其他生物,这可能吗?

科学告诉我们,这件事,存在的概率为0。作为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由蛋白质构成,一个简单的蛋白质分子碰巧产生的机会只有10的113次方(相当于1后面有113个0)分之一。 也就是说,要尝试10的133次方次,才有可能发生一次。数学家认为,任何事情发生的机会率如果低于10的50次方次(相当于1后面有50个0)分之一,就根本不可能发生了。

进化论≠科学

请再想想,生命可不是单靠一个简单的蛋白质分子执行的。要维持细胞的活力。至少需要两千种蛋白质。那么两千种蛋白质在同时间里碰巧产生的机会又有多大吧?科学家估计,机会只有10的40000次方(相当于1后面有4万0)分之一!

既然碰巧产生一个细胞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更何况,那么要细胞再碰巧演化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生物,就更是妄想了。事实上,人和动物除了结构.上的差别之外,还有许多的差异,例如人有良心、感情和道德观念,人也会思考、审美,有推理能力;动物却缺乏这切特质。 如果人是从动物逐渐演化而来的,人和动物之间又怎么可能存在这么巨大的鸿沟呢?这是进化论无法解释的难题。

不可否认,人类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因为人类在宇宙中是极其微小的。即使是人类的家园,在整个银河系中都是沧海一粟。而整个银河系,在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也是沧海一粟。可见人类的已知是多么幼稚,进化论只能是人类在探索宇宙真理中的一个历史遗产,发现进化论的缺陷也正是人类向新的认知高度的飞跃一个台阶。科学的精神是质疑,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已知事物基础上的推陈出新,新陈代谢。就如,哥白尼月心说相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的进步,爱因斯坦相对论相当于牛顿静态宇宙理论的进步一样,科学的进步是永恒的。

进化论≠科学

很显然,进化论的观点难以人类的发展首先取决于认知水平的飞跃,人类所出的世界是极其渺小的,这种渺小有多小?即使人类所处的银河系,在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宇宙空间内都是沧海一粟,可想而知这个世界打到什么程度?科学发展取决于在认知的有限性和未知的无限性,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推动力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科学的精神在于质疑,只有不断的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逐渐的趋向于真理的面目,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目前的生物学发现里有两个现实意味深长:

1.停滞不前:绝大多数物种活跃在地球上的那段时间内,都没有呈现出有指向性的改变。它们在化石记录中初现的样态,跟它们在化石记录中消亡时的样态,看起来几乎完全

2.突然出现。在任何一个地域,一个物种并不是通过自其祖先以来的稳步变化而出现的;它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且一出现就“完全成形”。物种不是在渐变式地进化,而是在跳跃式而且一出现就“完全成形”。显然,以现在的观点打个比喻,人类的已知

打个比喻,就好像让一只蚊子进化成银河系那样。然而在如此巨大的跨越当中找不到任何中间物种存在,这是不可能的

好总是超出真是令人惊讶,所以,不要把科学奉诺神明,没有绝对真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认知任何发现发明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暂时的。

进化论≠科学

科学在于创新,科学的理论不断发展进步。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再到哥白尼的月心说,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时空观,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科学始终在质疑中发展、在实践中进步,科学:追求真理的最好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进化论   哥白尼   亚里士多德   达尔文   无机物   科学   次方   银河系   物种   美文   认知   真理   细胞   观点   人类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