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痛点


历史的痛点

我观历史总有一种悲凉感,历史上记载的历史人物的结局往往凄凉,不论是商鞅,李斯、关羽、岳飞、文天祥,王安石、张居正、李鸿章,还是赵高、秦桧、严嵩、和珅这些人物不论善恶,不论不论生前如何风光,到了最后结局到无一例外没有好下场,不是生前受挫就是死后挨骂,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历史的真相总是残酷无情,和人们的美好愿望相悖

真相为何如此残酷呢?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能脱离他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历史人物的悲剧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他们处于封建社会时代的这样一个阶级社会,存在的残酷的剥削。封建社会的基础就是农业经济准确的说是小农经济。也就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

历史的痛点

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中国在春秋战国后形成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家天下,一国即是一家,也是一家之主,国家之法、即是一家之法,君王即是一家之主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地主,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而所谓的文臣武将其实就是这个大家庭的的家丁、打手。他们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家的主子看家护院、经营管理。整个封建社会体制的最高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维护皇族的穷奢极欲。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罪恶,指出帝王是唯一的害民之贼。他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作为亲眼目睹了明朝灭亡的学者,明朝皇族的危害他是亲眼所见。

历史的痛点

在明朝200多年的发展史中,明朝的皇室诞生了100多万子孙。这些贵族占据的都是全国最优质的土地资源,他们还能随时向皇帝申请新的土地和矿产。靠着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后辈儿孙们坐享其成。正是由于皇家对宗室成员的大方,导致明后期国家都要养不起朱姓子孙。很多省份内,有一半的土地都是皇室子孙的,百姓人口再多也只能共同耕种剩余那些贫瘠又有限的土地。即要百姓喂养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这不仅拖累了国家经济,也激化了人民与统治阶层的矛盾。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历史的大人物是非常无奈的。无论他们怎么想,不论梦想着怎么样修身、治国、齐家、治天下的忠臣还是为牟一己之私的奸臣,他们的工作本质上都是服务于封建统治者和统治阶级,他们自身也是这个统治阶级的一分子。他们的切身利益是与统治阶级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论他们怎么想为民,不论他们有没有觉悟到,他们的命运封建统治阶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实质上说掠夺者的帮凶。

封建统治阶级到了后期,按照中国古代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皇族后代的接班人随着环境日益腐化,或者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接班人的整体素质越来越差,治理国家的能力越来越低,而且随着着时间发展整个皇族和统治阶级成员数量不断增长,对社会的剥削就会越来越重,直至横征暴敛。一旦超过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的临界点,就会爆发社会危机,大部分农民起义,然后推翻了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又依照前朝的规律逐渐走向治-循环,这种历史周期率一直在中国2000多年的社会中循环反复的重演,直至近代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制度后,中国社会才走向新的历史进程。

历史的痛点

这些历史人物在当时历史的进程中起的作用实际上是倒退的作用,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替统治者管理、剥削在广大人民,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在历史进程中,他们的命运会随着他们的服务的统治阶级和腐朽的的衰落而衰落,尽管他们不少人励精图治,试图换回局面,可是他们的制度是腐朽的必将沉没的旧船,任他们如何努力修补也无济于事,不论是王安石变法还是李鸿章的洋务运动,终究都是失败的,因为他们的积极进取会影响到统治阶级的利益,必然会被他们的主子们所反对、失败也就成必然了。黑暗终究被光明替代,他们的命运必将随着他们所代表的封建时代没落。

社会制度的腐朽首先是文化的落后。中国有2000多年封建社会历史,封建统治者统治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封建文化,文化才是维系社会的根本纽带。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说到:“统治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专靠严刑峻法是不可能的,其秘诀在于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使卑下者服从尊上,女人听男人额吩咐,而未受教育的愚民则以读书识字的人作为楷模。

历史的痛点

而这些大人物的最终结局断然不是简简单单地和个人的性格品行有关。易中天先生认为:“这些都与封建文化冲突的结果,归根结底都是制度的问题。封建制度以道德和礼法为根本。道德礼法,从三纲五常开始,定义的就是不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平等的基础都没有了,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律。”因此从一开始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就不可能有法治。在法治不能施行的情况下,以道德礼法为手段的官治就成了维护帝国的方法。官治的核心在于官僚系统的群体意识,因此中国古代社会的为官之道不在于德才,而在于人际关系。群体意识就是文化传统和道德的象征,在这强大的文化传统之下,凡有人与之相冲突的,必将被这个巨大的车轮碾压得身败或名裂,或身败且名裂。

在《万历十五年》这部历史著作里,黄仁宇先生把历史成为一个大失败的记录:“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这种人剥削人的社会会一直存在吗?当然是否定的,黑暗会遮蔽阳光,但能永远遮蔽住吗?人类总要向着光明、进步前进发展的,历史是向前发展也是残酷的,开历史倒车者必将被时代的潮流所冲垮,人类只有向着真理指引的光明方向前进才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明朝   礼法   历史   皇族   光明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   子孙   美文   封建   制度   社会   国家   时代   文化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