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话“老侉”的由来:  天津女子赶时髦,天下闻名

天津女子赶时髦


天津女子赶时髦,天下闻名。


在老老年间,天津人自然用不着赶时髦,那时候天津人最时髦;就算彼时北京是朝廷的所在地,但是,国都并不等于时髦。明代的建都北京,并不像唐代的建都长安那样,成了当时全世界最时髦的地方。比如日本的赶时髦,其实就是学长安,至今在日本随处可见的建筑,几乎大多有长安的昔日风貌。所以,在唐代,长安是世界最时髦的地方,恰如今日世界的巴黎。


事实上,在明代定都北京之后,北京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时髦城市。北京虽然有紫禁城,但紫禁城外,却是一片土气;多少年来,北京不仅是建筑上守旧,北京人的意识也守旧,所以那时候中国最时髦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天津。


天津为什么那时候时髦?因为天津水陆交通发达,南通江南,北连关外,而且,外通东洋、西洋,那时候,时髦的东西一定要先在天津兴起来,然后才会传到北京去。有时候北京不接受,那就只在天津一处地方时髦,北京人永远也时髦不起来了。最后,到了清末,一些追求时髦的王室成员,开始迁居天津了,为什么?就为了到了天津,可以享受现代文明,也就是可以过上时髦的生活;而住在北京,他就一点时髦生活也享受不上。


当然,在清代末年,天津还不能说是全中国最时髦的地方,全中国最时髦的地方应该说是上海。但是,到底上海距离天津远,上海再时髦,也渗透不到天津来,所以,尽管天津不如上海时髦,但那时候的天津人却不肯学上海,天津人以为自己才最时髦。


天津人开始向上海人学时髦,那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这时候无声电影兴起,天津人看到了上海人的时髦生活,于是天津人知道上海比天津时髦了。等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大繁荣,大量在上海制作的电影进入天津,这才终于使天津人真正看到了大上海的时髦社会和时髦人生,于是从此开始,天津人开始向上海赶时髦了。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兴时髦和赶时髦,全都是从时代女郎开始的,时代女郎们永远是时髦的标志。上世纪30年代,上海出了一种“美丽”牌香烟,而那时的天津则生产了一种“前门”牌的香烟;但是在天津,天津出品的“前门”烟,却卖不过上海出的“美丽”牌香烟,其原因,就是上海出的“美丽”牌香烟,烟盒上的图样是一位大美人,而且这位美人独具东方特色,身穿中式大衣,头戴西式小帽,以中国式的娇态坐在一把椅子上,脸上有中国式的微笑。就凭着这个香烟盒封面上的大美人,“美丽”牌香烟几乎完全占据了天津的香烟市场。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美丽”牌香烟的侵入,天津的时代女性开始了向上海美女们学时髦的热潮。一时间,天津的时代女郎们,全都是“美丽”牌香烟包装盒上大美人的装束,看着也煞是壮观。


应该说,上海在中国的地位,是和电影制片业以上海为中心的这一事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到后来,流行歌曲盛行,从“春天里来百花香”,到“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唱得全中国唯上海为时髦;这一下,上海在全中国的时髦地位,就再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替代了。


上世纪30年代,天津人的时髦,其实就是赶上海,从吃喝穿戴,到待人接物,有身份的人是以和“上海人一样”为荣的。赶不上上海,就是“老侉”,就进不得大地方,就见不得大世面,自然也就成不了大气候。

如今,老一代天津人的赶时髦,都已经是俱往矣了;新一代天津人的赶时髦,比起老一代天津人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天津人的赶时髦,说不上是赶谁,谁都赶,看着谁时髦就赶谁,北有北京,南有上海,改革开放又来了许多老外。看好莱坞电影,学好莱坞,崇拜中国电影明星,就学电影明星。谢园在一部电影里剃了一个小平头,满天津卫大街小巷,年轻人全是小平头,哪怕是正方形的脸型,也是小平头,越看越像豆腐干,自己也不知道好看不好看,反正就知道小平头时髦。


十几年前一阵风,芥末黄为天津人所喜爱,于是女性每人一条芥末黄的毛线围巾,而且上身是芥末黄的外衣,足登芥末黄皮鞋,下雨天,芥末黄色的塑料雨衣,还有一把芥末黄色的雨伞,再加上黄脸汉子黄脸女士一张张黄皮肤面孔,扎扎实实把天津染成了一片芥末黄。恰好那时我有机会登上劝业场七楼楼顶鸟瞰天津市容,感觉活赛是黄河水流进了天津城,满街的芥末黄,煞是壮观也哉!


芥末黄流行色一阵风过,时髦派兴起了喇叭裤。呼哒呼哒,大肥裤脚一尺多长,走起路来,扇起一街土。初起时,看着倒好潇洒,三二摩登女性,长发披肩,胸部坚挺,高高的身材,和谐的颜色,再有喇叭裤摇摇摆摆,果然别有风趣。但未及几时,喇叭裤风靡津城,少男少女,青年中年,从艺员职员,到学士靓女,再到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人人一对大肥裤脚,忽扇忽扇,把天津城忽扇得尘土飞扬。出门骑自行车,呀的一声,肥裤脚被自行车缠住的悲剧,真是出了不少。天津人赶时髦吃了苦头,没多少时间,肥脚裤不见有人穿了。


又一阵风刮起,女性穿长裙,长到过膝,长到没脚踝,最长的要拖地。据做学问的人考证,这穿拖地长裙的时尚,是从外国电影中学来的,彼时彼际,《简?爱》、《巴黎圣母院》正在公映,拖地长裙,自然令人神往。只是女士们忘记了,人家洋妞儿、老外穿拖地长裙,室内有地毯,院里有草坪,出门还有马车好坐;而我中国女士穿拖地长裙,却实在只能是代替环卫工人扫马路。那一段时间,果然天津马路格外干净,说起来,此中穿拖地长裙女士的功劳不可埋没。


长裙之风过去不久,物极必反,立即又兴起了短裙风,一步到位,同时更兴起了超短裙风。短到不能再短,而且有了名分,叫作一步裙。一件小裙在身,双腿只能迈一步,当然不是一大步,必得是一小步,这才有味儿,也才充分显示出了女性美。只是未过多久,天津的时髦女性又叫苦了,她们发现,这小短裙,原来是为走小碎步的女性设计的,这等女士没什么急事要办,也不必自己弯腰躬身地拾东西扫地,整天只要直着身子走路,或者是只要坐在椅子上,就算是尽到职守了。但是对于大多数女士们说来,她们要追汽车,要健步如飞地赶时间,到了工作单位,她们还必须时时地弯腰做事,这一下,小短裙不够用了,时不时地就要令女性感到不雅,觉得这衣服简直是在和自己为难,没有多少时间,就再没人穿它了。


女性们赶时髦吃够了苦头,直到现在,天津女性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穿什么好,依然是赶时髦。北京人穿什么,天津人就跟着穿什么,上海人穿什么,天津人也跟着穿什么,和人家穿得一样,就是时髦。


一个地方的人民不能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在生活中不能形成独具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这实在也是可悲得很。但天津人就是这样的一种活法儿,时髦赶了多少年,在赶时髦中体验人生,在赶时髦中享受人生。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天津兴起了一种洋泾浜,还不是北京、上海姑娘的那种洋泾浜,天津女性的洋泾浜,羞羞答答,洋味不足,土气有余,听着煞是可亲。譬如天津姑娘的“拜”,不像北京姑娘那样,一个“拜”拉得好长,分成三个音阶“拜阿哎”,有韵有味。天津姑娘没那份耐心,充分发扬天津话的干脆利索传统,嘎嘣脆,放炮一般“拜”,发音短促,底气足,听着令人振奋。而且天津还创造了一种天津特色的洋泾浜,还是那个“拜”,丰富了,两个人说够了话,“拜吧您啦。”潇洒且又温馨,也是洋为中用了。

操洋泾浜的女性,自然还有洋派包装。如何包装?从头做起,染发。最先摸索出来的办法,是用啤酒洗头,此时虽然也能看见街上有黄发美女过市,但黄得还不够亮丽。于是发廊推出了特色服务,进口染素染发,果然见效,一下,就黄到家了。只可恨新生出来的头发不黄,没过多少时间,时髦姑娘的黄头发下边就生出黑发来了,再过些时间,黑发越生越长,这半黑半黄的长发就煞是好看了。再加上洋派女性走路都要踮脚,这一下,长发就波动起来了,黑黄相间,这才知道洋人姑娘的彻底黄发原来一点也没有魅力,一发二色,才是最高时尚也。


洋派女性,大多养宠物,于是养狗之风开始盛行。年轻女性养狗,中年女性也养狗,你家有个贝贝,我家有个莉莉,抱在怀里,千般娇爱,真是一道亮丽风景线了。宠爱宠物,人自然就要吃些苦,每到晚上不知多少姑娘出来遛狗,狗儿跑在前,姑娘追在后,狗儿跑得快,姑娘拼力追,狗儿四条腿,姑娘脚一双,狗儿赤脚,姑娘还穿高跟鞋,那一番美女追狗图,的确是人间美景。


洋腔甩得俏,洋派学得像,女权意识觉醒,新女生对于后代,也有了新的包装。最新潮的包装,就是起洋名儿。什么洋名最新潮?天津女性有了新的选择,我家邻居生活维新,一天,女子抱着新生的宝宝向人夸耀说:“我们的小宝宝起了四个字的名字,娘的姓在前,爸的姓在后,全名叫张王宝宝。”我一听,暗自笑了。我的天爷,那港人女性于自己姓名前多一个字,那是她家老公的姓,可不是前面是娘的姓,后面是爹的姓,全错了。你家宝宝如今就是双姓,来日嫁了人家,如果还要加上夫君的姓,倘若夫君姓赵,那就应当叫赵张王宝宝了。


赶时髦,学到这般地步,也就可爱了。


赶时髦,天津人就是这样地活着的,而且活得也蛮好,如此,谁又能说赶时髦的人就是“老侉”呢?要知道,天下还有许多人赶天津的时髦呢。世界就是如此,你赶我、我赶你,就这样赶着赶着,生活就前进了,时代也就进步了,那美好的未来也就实现了。

其实,赶时髦又何尝不是一种时髦呢?


摘自《其实你不懂天津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赶时髦   天津   喇叭裤   天津人   长安   芥末   长裙   美文   上海   北京   由来   时髦   姑娘   女子   美丽   地方   女性   天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