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毕业,还要这么高的工资?你配吗?

说二本毕业之前,先讲一下“平等”这个词:

人人平等,这四个字的应用场景通常是:

二本毕业,还要这么高的工资?你配吗?

给两个人分蛋糕,如果两个人得到的蛋糕是一样多的,这是理想状态,什么事儿都没有。

但如果一个人的蛋糕比另一个人少,吃亏的那个人就会站起来控诉:为什么?不是人人平等吗?!

你以为分蛋糕的人会像餐厅里的服务生一样,一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重新分”?

错。

权力者只会对你说,类似于“对方是女性要多照顾”的话,并且罗列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服你,让你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对待。

围观者并不支持你,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侵犯。

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意志薄弱点儿的人可能当场就点头,表示十分信服。

不平等,总有理由,就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总能自圆其说。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二本。

我也是二类本科毕业,几年过去了,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刚毕业找工作那会儿,有一次,HR面试问了几个问题后,最后快要结束的时候,看着我的简历,嘴角浮现一丝意味不明的笑,问:“是二本吧。”

那说话的口气、眼神让我感受到了一丝嘲讽。言外之意,好像在说:“二本毕业,还要这么高工资?你配吗?”

作为一名二本学生真的压力很大。上学的时候,大学有这样一条鄙视链:清华、北大的看不起一般重点大学的,一般重点大学的看不上普通二本的。

站在大学生的队伍里,好像二本学生天生就矮人一头,是一群偏低级智商的存在。

真的不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抬头,说实话,我真心觉得我们二本生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有的白手起家自己创业开公司、有的从基层销售慢慢做起发家致富,还有的资质平平但极具毅力和韧性,在工作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再者说,那些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有不那么优秀的人。

为什么还存在这种鄙视链呢?

其实,从我们上学开始,这颗鄙视链的种子就种下了。

还记得小时候,家长怎么说的吗?好好考,争取考上重点学校。家长眼里,上重点学校的学生就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胸挺得更笔直,走路的步伐更大,未来更可期。

好像如果考上市重点,病入膏肓的爷爷也能多吃两碗饭,卧床多年的奶奶听到喜讯,说不定都能来段广场舞。

中招、小升初、入园,甚至是幼儿早教班,每一个环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恨不得效仿“孟母三迁”。

二本毕业,还要这么高的工资?你配吗?

我一个表姐,8年搬3次家,就为让孩子能进“名校”。

她娘家在洛阳的涧西区,工作也在涧西区,婚后夫妻俩与公婆同住在西工区,虽然离自己上班的地方比较远,但交通方便,路上花费不了太多时间。2004年,有了孩子后,为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幼儿园,夫妇俩在涧西区买了一套二手房,整套下来花了70多万元,不仅花光了多年积蓄,还借了30多万元的“房债”。

她说:“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好处,我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够出国留学,希望以后小学、初中、高中都让他上重点学校。”为给孩子上小学创造良好条件,在孩子四五岁时,表姐又打算再买一处交通便利的学区房,前段时间新房已经交工了。

家长互相攀比,追求“名校”的这种风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如愿上一所家长眼里不错的学校,很容易就会误导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根本没有意义!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现在的孩子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

按照对成绩划分出的三六九等,很多人看待学历的眼光充满商人的精明算计。这个社会用一种无声的力量,在拷问每个学生,“你的学历,毕业值多少钱?”

很多二本院校学生,刚毕业后,文凭不是重点大学,又没有工作经验。

企业站在盈利的角度,以此为由,尽可能多地压低他们的工资,到岗后,又以年轻人应该多历练为理由,要求他们无偿加班。网上还有很多毒鸡汤,在一旁站着说话不腰疼“多干一点又不会少块肉。”

这就是,年轻人现在的生存状况!精神上要忍受降低的尊严感,体力上还要接受企业的压榨。

有人会说,可以换工作啊。在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多少企业不是这样呢?换工作不过是,爬出了泥坑,掉进粪坑的区别而已。

二本毕业,还要这么高的工资?你配吗?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后在一家直播平台做运营助理,刚开始,每天按时正常下班。过了不久,领导找她谈话,套路满满,首先说部门效益不好,激起朋友的责任感,把自己代入老板角色,决心要帮老板解决烦恼;然后说她成长太慢,需要多接触其他业务,多学习积累经验,无形中给她增加了工作量;最后,再抛出一颗诱惑满满的甜枣,说“当然,年底会给你发奖金。”

我那个朋友刚毕业,是个职场小白,听了后就像打了鸡血,从此开始了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而且是单休的生活。

时间长了,她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舒服,想请假去医院检查,但是同事们和老板都说:“没事的,你就是太累了,公司人手少,你请假别人干不来的。”她就没去。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突发急性肠胃炎,肚子实在太疼了,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竟然得了甲亢。朋友这才醒悟过来,公司一直在压榨她,所谓的年底奖金,领导说“绩效太差,奖金取消了。”

现在,她已经辞职,在家养病,拉黑了所有之前的同事。

“多干一点又不会少块肉”,是不会少块肉,但这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你们负责吗?那些说毒鸡汤的人,请你们不要再毒害年轻人了,马上闭上你们的嘴吧!

大众教育时代,只有少数人能考入几十所光彩夺目的重点大学,更多的人只能上普通二本院校。据我所知,二本毕业的学生占到本科学生总体的70%~80%,十个本科生里,就会有7-8个二本生。

他们要么来自农村,要么来自不起眼的城镇,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和一排未成年的兄弟姐妹,务农、养殖、屠宰、流连于建筑工地,或在大街小巷做点小生意,是他们父母最常见的谋生方式。

尽管他们在大学里毫不起眼,但他们可能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是全村人的希望。

他们刚步入大学,就被告知就业的压力、买房的压力、竞争的压力,身负重荷,早已把他们裁剪的规规整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温良、沉默的性格。

大学的时候,他们不关心粮食和蔬菜,心里只想着怎么出人头地,改变命运。

他们像候鸟一样,无处停留,想融入大城市,有一定困难,想融入家乡,也很困难。

毕业后,他们租最廉价的房子,做过文员、当过销售、卖过保险、做过微商、辗转换了好几份工作,也换了好几个城市,除了完成工作,还要“学会应酬、说漂亮话,学会左右逢源、处事圆滑”的潜规则。

一边独自承受生活的考验,一边在理想与现实中,小心地寻找着平衡。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后,人到中年,他们才意识到为什么父母当初催着自己考公务员。

岁月打磨后,他们多想有一份每个月有四五天假期、有点收入、有点时间的工作啊,结婚生孩子,平凡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为什么别人的日子都过得那么好,反看自己,都是一地鸡毛。

这群应该是最有活力的青年人,生活的种种压力让他们不敢直面现实,越来越多的人龟缩在封闭的网络世界。

他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手机、网络、信用卡的时代,也无法想象一个不用租房、没有房贷、教育成本低廉的时代。

他们无力又无助,但却是他们撑起了这个社会。在卑微、逼仄、暗淡的角落,是他们让生活变得灿烂。

所以,陌生人,可不可以对他们,善意一点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本生   表姐   美文   奖金   重点大学   蛋糕   家长   工资   老板   压力   孩子   时间   朋友   时代   学生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