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乡下人和街上人

图文/江浙一兵

乡土散文:乡下人和街上人

在30多年前,如有人问我:"你是街上人,还是乡下人?"我会有些自卑地回答:"我是乡下人。"如今谁再问这个话题,我会自豪地大声告诉你:"我是乡下人。"

街上人也好,乡下人也罢,都是平等的公民,没有任何贵贱之分。在七八十年代,街上人和乡下人还是有实质性区别的。街上人在我们老家特指城里人。在那个年代,作为乡下人,谁家有个亲戚是街上人,可了不得,别人不知有多羡慕呢!

那时候我家街上是有亲戚的,而且是非常近的两位亲姑妈,且住在大上海。小时候两位姑妈常回宝应老家,听姑妈满口的上海话,特有腔调,乡里乡亲见我家来了上海亲戚,如看戏一般热闹。

乡土散文:乡下人和街上人

老姑妈有两个儿子,我常把两位表哥的名字听错。大表哥叫建平,我常听成金明;二表哥叫建鹏,我常听成金茫。也许上海话就是这个腔调。

儿时特羡慕街上人,出门就是大马路,买东西方便,下雨天也不要走烂泥路,多好呀!那时感觉街上人什么都好,吃穿不愁,都有工作,生活富足。乡下人苦累不说,住房条件也差,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挣些零花钱不容易。

参军后让我见识了外面的世界,近距离感知了街上人的生活。街上人的生活并非我儿时想象的那么好。就拿大上海来说吧,仍有部分老百姓住房特别紧张,有的房子如鸽子笼一般,阴暗潮湿。乡下人倒是生活得滋润,住房宽敞明亮,蔬菜自给自足,且特新鲜,小日子过得自由自在。

乡土散文:乡下人和街上人

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如今街上人倒是羡慕起乡下人来,冷不丁房屋拆迁,就能住上新房子、大房子,有的还能拿到一笔补助款,还可以参与各种分红。尤其江浙的部分富裕乡村,如华西村等小康村,街上人要想成为乡下人可难哪!

时代在发展,人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即便不是街上人,能吃上定量户口也是很牛的一件事。现如今街上人、乡下人出现了反转现象,有钱的街上人想方设法到乡下建房安家,享受乡村田园风光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不仅农村有房,许多在城里也买起了商品房,俨然成了一个街上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有些街上人是看不起乡下人的,自认为高人一等,把乡下人称为乡里乡气的"乡巴佬",土味十足的"土耳其",总觉得自己见多识广、条件优越,要知道没有乡下人的付出,哪有城里人的高楼大厦和美好生活。街上人不是生来就富贵,倒退三代,我们大家都一样是乡下人。

乡土散文:乡下人和街上人

街上人、乡下人,我们都是一家人。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要先富带动后富,只有我们携手共同奔小康,才能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建成美丽和谐幸福的大家园。

如今,我尽管在街上生活了多年,但我的身上永远流淌着乡下人的血,因为我的根在农村,乡下人是我生命的底色,乡下人特有的质朴、厚道、勤劳、节俭、善良等这些优秀品质,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我自豪、我骄傲!我是个实实在在、地地道道的乡下人!

乡土散文:乡下人和街上人

作/者/简/介

江浙一兵,出生于江苏扬州的宝应人,现定居于浙江湖州。平时喜欢读书写作,父女仨合著40万字作品《静待花开》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公开发表散文随笔、评论杂文等数百篇。写作纯属个人爱好,我心我书,记录生活、感悟生活是为了珍藏一份美好的回忆。我写作我快乐。

乡土散文:乡下人和街上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宝应   乡下   街上   姑妈   乡下人   腔调   乡里   城里人   现如今   乡土   富足   表哥   美文   上海   亲戚   散文   住房   羡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