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削一顿?这位妈妈说,请父母先学会削自己!赞

孩子哭闹时,我们大多时候是想把孩子削一顿,其实,更多时候,做父母的,往往要先舍得削自己。

当面对孩子哭闹时,表现出很强烈的反抗情绪,怎么办?

看看下面几个场景:

场景一

-睡觉了。

-不睡。

-快睡觉,不然明天起不了床。

-(开始抗拒)不要不要……

-再不睡,就不要跟我睡,你自己去睡客厅。

-(哇的哭了)不要……

场景二

-(已经晚上十点钟)我要吃葡萄。

-没有葡萄了,吃点别的可以吗?

-不行,我就要吃葡萄,妈妈买。

-卖葡萄的人都睡了,商家都休息了。

-(开始哭闹)我就要葡萄,就要葡萄……

场景三

-(在商场)我想要这个玩具。

-不行,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

-可是我没有这个,家里的不一样。

-可是前两天才送给你一个玩具呀,不能总是买玩具。

-我就是要这个玩具。

说服无效,又开始哭闹,甚至赖地上不走了。

诸如此类的场景,熟悉吧?你是怎么应对和处理的呢?鉴于近期的一些咨询和自身实践体验,分5个可操作性步骤,作以下分享。


孩子哭闹削一顿?这位妈妈说,请父母先学会削自己!赞


Part 01 父母先稳住自己的情绪,尽可能保持平静。


不管孩子有多大的情绪,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体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先把自己稳住,让自己的这颗心安定下来。俗话说,静能生慧。内心安定了,平静了,才能够生发出足够的智慧去与孩子相处,引导好孩子情绪的走向。

情绪的体察是需要修炼的,有意识地修炼,反复修炼下来,就能自动体察。一开始如果做不到,可以先停顿几秒钟,让“情绪脑”的反应速度降下来,留出时间和空间给“理智脑”做出反应。

这样,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哭闹的时候,甚至表现出反抗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恼羞成怒”,孩子还没有安抚好,自己先火大了。这就是为什么说,为人父母,要先学会削自己,先把自己的不平静之习气给削除,练就一颗平和之心。


孩子哭闹削一顿?这位妈妈说,请父母先学会削自己!赞


Part 02 允许孩子有情绪,认清楚情绪没有对错好坏。


人食五谷杂粮,便有七情六欲,生发诸多情绪。在过去,我们成长过程中,很多情绪不被接纳,不被允许,所以当我们生为人父人母之后,依然没有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更没有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知道,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每一种情绪都代表了我们内心的一种体验和感受,它只是帮助我们认清楚我们自己而已,它是一种表达语言,读懂它,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孩子。我们感到很喜欢某样东西,就会开心;我们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或者生病了,就会难受,感到难过和低落,容易伤心。所以说,情绪只是一种语言而已。

认清情绪是一门表达身体感受的语言,就不会主观去评判情绪的好坏,而是静下来去叩问情绪背后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情绪背后表达的真正语言是什么。

能够认清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真正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的情绪自由流动,那孩子的情绪被允许,被接纳之后,情绪才能像空气像流水一样流动起来,会来也会走。流动的情绪,也不会凝结体内形成心结。没有结,沟通就没有障碍,孩子的身心就健康,不会有多少伤痕,那就有可能直到青春期都还乐于跟父母交流,所谓的叛逆就会表现为自主表达,要求独立。


孩子哭闹削一顿?这位妈妈说,请父母先学会削自己!赞


Part 03 接住孩子的情绪,顺着情绪起因去寻找出口。


刚才我们说了,情绪有来去,它是一种语言,我们为人父母,就要接住孩子的这份情绪,告诉孩子,如果觉得不舒服,如果哭一下会让你觉得舒服一点,那你就哭一下。

那有些孩子会哭到吐,那父母就提前做好准备,把孩子带去卫生间去哭一顿让它把那种不舒适的感受呕吐宣泄出来,不然把床单被罩或者沙发吐得一塌糊涂不仅要好一顿收拾,可能有些有一些小洁癖的父母原本平静的心就会恼怒起来了。

有些喜欢赖地上的孩子,就提前做好准备,把孩子搂在怀里,不要放开孩子,他会更有安全感。

不管他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是怎样的,都先让他表达出来,表达的时候我们平静地去体察,去回想这个过程,去帮助自己和孩子找到他哭泣闹腾的缘由起因,找到最根本的那个起因,孩子的哭闹就会瞬间释放出来,就找到了真正的出口。

比如我们提到的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可能孩子是还真的不困,我们就要顺着这个情形去做一些入睡的铺垫,而不是粗暴地直接压制孩子必须立马入睡;第二个场景,可能孩子那一刻真的想吃,但是没有办法马上满足,可以通过假想游戏去满足孩子,或者回忆某次一起吃葡萄摘葡萄等美好的体验,而不要拒绝和压制他想吃的那种感受;第三个场景,有可能孩子他是想通过物质来确认父母的爱,或者也有可能被过度满足而不能区分想要和需要的区别等等原因。

不管怎么样,先允许孩子当下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表达他的不愉快,不舒适感受。跟随这份允许,去找到闹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和起因。


孩子哭闹削一顿?这位妈妈说,请父母先学会削自己!赞


Part 04 等孩子情绪稳定再分析缘由,帮助孩子认清理性和非理性成分。


孩子在情绪的当口,是没有办法跟着父母一起理性分析的。所以一定不要急于在孩子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去讲道理,在情绪面前讲道理是最没用的育儿方式之一。很多时候,孩子表达一种“想要”,其实就是表达他对这个事物的喜欢、渴望,而不是必须拥有,也不是一种需要。当我们接住了孩子的这种喜欢的情绪,“想要”的感受,而不着急去否定他,当孩子表达出来,他也得到了回应,就能够满足了。

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允许孩子表达情绪,而事后没有去引导孩子如何表达,更没有引导孩子去认清自己有情绪的起因和缘由,那么孩子对情绪的表达就会走向没有节制的另一个极端,这种结果,跟不允许表达比起来,不见得哪一个更好。

所以,即便孩子情绪稳定了,也不要吝啬多一点时间和耐心,去引导孩子,跟孩子一起去分析,帮助孩子认清楚刚才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除了哭闹还可以怎么去表达,自己表达的度有没有非理性的成分在里面。如果有,哪些是理性成分,是合理表达;哪些是非理性成分,是不合理表达。

比如,表达不想睡觉,可以有以下方式:

-直接说,我现在还不困,你可以让我酝酿一下吗?

-我不想睡觉,可以等十五分钟,我看一下绘本吗?

-我还不想睡,我可以躺下来不打扰你们,自己发呆吗?

等等等等,有很多样化的途径去表达和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选择哭闹。毕竟哭闹会让情绪更加激动,更不利于入睡。

只有帮助孩子学会去体察自己情绪的由来,去解读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去了解情绪表达的合理方式,慢慢建构起来合理和正向的表达,才能帮助孩子在日后逐渐减少哭闹的情况。


孩子哭闹削一顿?这位妈妈说,请父母先学会削自己!赞


Part 05 整个过程,父母要坚定,对于原则性问题要守住底线,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有些时候,父母因为不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情绪的由来,或者害怕孩子哭,孩子的哭闹激发了自己的不舒服的感觉,于是常常产生所谓“哭得烦死了”,“你别哭了就都好了”等等感受,受不了这种感受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关键是这种满足是被迫的,孩子不开心,父母更不开心,这种感觉很别扭,也很索然。

更要紧的是,这种哭闹到自己扛不了就满足孩子的行为,也会导致孩子日后越发哭闹得厉害,甚至演化为动不动就通过哭闹的无理取闹方式来表达要求,不断去挑战父母的底线。这简直就是一个灾难性的恶性循环,而且形成这样的习惯之后要改回来就会有点痛苦了。

所以,无论如何,父母要坚定,表达情绪是一回事,需求的满足又是另一回事,对于非理性的要求和无理取闹,必须坚定地允许情绪表达,但坚决不能满足其要求。


孩子哭闹削一顿?这位妈妈说,请父母先学会削自己!赞


综上所述,当我们能够体察自己的情绪,才能更深入去理解和体察孩子的情绪。以平静心,做智慧父母,承接孩子的情绪,托住孩子,给他一个爱的港湾。如此,孩子是平和的孩子,和父母相互滋养,将来孩子才会成长为幸福的孩子。

所以,孩子哭闹不可怕,有情绪也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认清情绪这门语言,允许孩子表达,给情绪一个流动的空间,学会理性表达。


- END -


孩子哭闹削一顿?这位妈妈说,请父母先学会削自己!赞


作者简介:我是空空聊成长,二胎妈妈,哲学硕士,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育儿的路上,我愿将这份温暖,化作文字,与你分享,我们不孤单。


原创声明:文章情节为自己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真实事例与感受,内容为原创,首发本人公众号“空空世界”。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谢谢合作。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图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父母   孩子   起因   缘由   美文   好坏   成分   葡萄   场景   理性   平静   情绪   需求   玩具   妈妈   语言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