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如此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正是出自清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的四大魅力:

一、相门翩翩公子

二、江湖落落狂生

三、清初第一才子

四、千古伤心词人

相门翩翩公子

纳兰出身于“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京国”就是京城,今天的北京。

“缁尘”是说它繁华热闹。

“乌衣门第”说明出身高贵,非同小可。“乌衣”原指南京的乌衣巷,东晋王导、谢安大家族聚居之地。

唐,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纳兰说自己出身“乌衣门第”,便是说纳兰家族和东晋时候的王谢两家可以相提并论。王导、谢安是为东晋著名的宰相,是安邦定国的大功臣。而纳兰的父亲明珠,在清朝纳兰家的显赫地位不亚于东晋时的王谢家族。纳兰明珠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一代名相。纳兰和康熙皇帝的表兄弟关系在“五服”之内。

纳兰性德出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比他早八个月的康熙帝也是同年出生。康熙皇帝后来钦点纳兰性德为自己的贴身保镖兼随身秘书,这就是对明珠及纳兰家族的信任,除了对纳兰本人的才华肯定之外,固然有几分血缘关系上的亲情考量。

然而,这位出身相门的翩翩公子,他的一生却充满着惆怅。“我是人间惆怅客”是纳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江湖落落狂生

这样一位相门翩翩公子,却对自己的贵族门第毫无兴趣,时常还流露出厌倦之意。

《与顾梁汾书》:

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

放浪江湖,亦何必学汉室之东方,浮沉金马乎?

从纳兰性德写给顾贞观的书信中看出,他不学汉代的东方朔,愿学唐代的贺知章。

贺知章生活在大唐的盛世里,不留恋朝廷的高官厚禄,选择了告老还乡的退隐生活,自称“四明狂客”,为人狂放不羁。

东方朔生活在汉武帝的太平盛世里,空有满腹才华却只能是一个毫无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朝臣。

纳兰在文字上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很显然,他希望像贺知章一样做一个放浪江湖的诗人、狂客。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有行动表现的:

徐乾学《通义大夫》:

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

纳兰结交的朋友大多数都不是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富家子弟,而是流落江湖,不肯媚俗的一些江湖文人,如顾贞观便是流落江湖的汉族文人。

纳兰所属时期正是明清易代之初,满汉关系复杂微妙,可纳兰完全没有在乎,依然倾心交往如严绳孙、朱彝尊等明朝遗民文人,聪明的达官贵人们可是害怕因交往此类文人而有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江湖落落狂生,并不是说纳兰挂冠而去,成为一个真正的江湖隐士,而是说他身在相门心向江湖。这正是纳兰一生面临的最大矛盾,也是悲剧的所在。

清初第一才子

有人把纳兰看成《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其实贾宝玉在《红楼梦》里只是一个“潦倒不通世物,愚顽怕读文章”的富家公子。纳兰性德是被公认的“清初第一才士”。

纳兰性德是清初第一才士的三大证据:

一、专家认可

二、传世之作

三、粉丝众多

一,专家权威认可

在学术方面国学大师梁启超评价纳兰:清初学人第一。

作为学者在清代初年,这个评价已经达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

在词作方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纳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甚至有学者把纳兰和曹雪芹并称为,清代文坛的两座高峰,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称为红学,研究纳兰性德的称为兰学。纳兰在学术和文学史上的重量级别,不言而喻。

二、传世之作

在学术方面,纳兰性德19岁在老师徐乾学的指导下,编印了著名的《通志堂经解》,儒家经解丛书。22岁完成1800多卷,囊括了儒家经典140种,是国家级重大的科研项目,在学术界备受瞩目。

在文学方面,纳兰性德诗词文各体兼擅,留下诗词各300多首,纳兰性德只活到了31岁,这么短暂的生命,留下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清初第一才子”,当之无愧。

三、粉丝遍布国内外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曹寅

同样是康熙御前侍卫的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是纳兰性德的同事,他们经常在一起诗词唱和,他说“家家争唱饮水词”,可见纳兰词在当时已是家喻户晓。

《清史列传》有记载谈及纳兰词:

当时传写,遍于村校邮壁。

在当时小山村里的学校、小旅馆墙壁上都有人在抄写传唱纳兰词。而在此之前,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也就是说有人烟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在传唱柳永的词。纳兰词也像柳永词一样,达到了“井水吃处,无不争唱”的地步。纳兰词还传到了国外。

朝鲜《茶余客话》中有:

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柳永在《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朝鲜人说,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意为:没想到在柳永写过“晓风残月”后,我们居然还能看到一个跟柳永一样出色的词人,可见纳兰词在朝鲜的传唱是得到认可的。

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词的四大特点:

真情、自然、追忆、伤心

纳兰词的第一特点:真情

情感充沛,容易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正是纳兰词情感核心。

纳兰词的第二特点:自然

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有刻意的修饰和雕琢,所以王国维说,纳兰词,“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纳兰词的第三特点:追忆

读纳兰词我们发现,他似乎总是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当中,是刻骨铭心的怀念,追忆是纳兰词的基本思路。

纳兰词的第四特点:伤心

纳兰自己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他的好朋友顾贞观也说:

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也就是说,纳兰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哀伤。不光是他自己伤心,读者读他的词,也会情不自禁地被词中的哀伤感染,甚至到了不忍心再读下去的地步。

纳兰词中的哀伤,和纳兰本人的三次爱情悲剧不无关系:

初恋的失败、与卢氏的婚姻、与沈宛的恋情。

少年纳兰有一段缠绵悱恻的初恋,很多美丽动人的词都是为初恋写的,只是由于外在的压力,导致了初恋的夭折。

最刻骨铭心的,便是他与结发妻子卢氏的婚姻,而这一段甜蜜的婚姻却仅仅持续了短短的三个年头。卢氏后来因难产引发病症去世,爱妻的离世,带走了纳兰全部的幸福和快乐,有一种痛,是深入骨髓的,纳兰的很多悼亡词都是为卢氏写的。

读纳兰词,发现纳兰对亡妻的追忆,几乎成了他后半生爱情的主旋律。卢氏的离去,纳兰便成了千古伤心词人。而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纳兰是没有爱情的,直到后来遇上了江南才女沈宛。但是纳兰很快就发现,爱情是没有替代品的,只有卢氏才是纳兰心目中永恒的爱情。即便纳了沈宛为外室,最终还是以痛苦结束。

纳兰经历了三大爱情悲剧,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纳兰为什么在词中蕴含着诸多哀伤的分量。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纳兰病逝,而这一天,正好是他的结发妻子卢氏,去世后的第八周年祭日。纳兰以31岁的生命,在清代词坛上,好像是一颗流星长空划过,美得令人震撼。

纳兰性德追随着爱人去了,义无反顾的奔赴着,奔赴他关于爱情的全部信仰。在那里,纳兰不再伤心,他和卢氏永远是“一生一代一双”。

在那里,他会模仿在人间,写道,我是人间富贵花,不是人间惆怅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卢氏   贞观   惆怅   翩翩公子   人间   红楼梦   朝鲜   晓风残月   词人   东晋   清初   美文   伤心   自然   江湖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