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北宋熙宁元年,王安石进入京城任翰林学士,不久宋神宗破格召见王安石。熙宁二年正月初一,满怀信心的王安石准备去开创国家新年新气象,于是,写下了著名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新年正月初一。这一年的春节和以往一样,还是那么的热闹、喜庆,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人们“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此情此景,让王安石的内心澎湃、振奋,他希望随着新年的到来,北宋王朝会有新的气象诞生,人民群众的生活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

《元日》诗看似有感于过年的喜庆、热闹而写下的新年诗篇,但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王安石在《元日》诗里其实有着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政治和社会的寓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不仅标准着新年新气象的开始,更是王安石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君臣同心,共同去开创北宋的政局新气象。

“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桃符被换成新的桃符,也意味着新的政策取代旧的政策,王安石希望能够通过“变法”,改变国家贫弱的旧貌,去开创一个“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新局面。

大宋王朝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太平的盛世时代,看似繁华富庶的表象之下,其实北宋的政局隐藏着重重忧患。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北宋王朝的危机:国防、军事、财政

在国防上,北宋一直饱受西北边疆外族的侵扰,西夏和辽一直对北宋的边境虎视眈眈。边境的问题处理不好,将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生死命运。

在财政上,北宋的国库已经出现严重的空虚,财政产生巨额赤字,社会生活贫富分化悬殊。“国之大政,曰兵与财”,到王安石执政之前,北宋政府离破产只是咫尺之遥。

北宋王朝存在的危机,王安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宋仁宗时,就曾经上书宋仁宗,阐明国之现状和前途主张,只是仁宗置之不理。此时少年神宗朝气蓬勃,锐气锋芒,感觉到危机重重,对于朝廷不断地向西夏和辽输送岁币感到极其耻辱。

共同的目的,相同的理想,君臣二人,此时此刻,成了无话不谈的知音。这对王安石来说是幸运的,他可以借助神宗之力,开创一个国泰民安的富强的新北宋。

王安石开启激进的变法革新

如果说,王安石《元日》确实蕴含着政治寓意的话,那么,“爆竹声中一岁除”就是王安石心灵的呐喊。他多么希望,当变法的炮声响彻云霄时,国家积贫积弱、国库空虚、军事上软弱无力的现状即刻成为历史,国家的美好前景就在这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款款而来。

王安石成为变法革新的领军人物

一、王安石有出类拔萃的过人才识。

二、王安石一心为公、不贪私利。

苏东坡的得意弟子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对王安石是这么评价的:

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三、王安石收获了宋神宗绝对的信任和支持。

“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春风送暖”就是得到宋神宗的信任和支持。

早在熙宁二年,年方二十二的王安石以第四名的好成绩高中进士,一时成了北宋政文两坛耀眼夺目的明星。宋神宗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其实就早早仰慕王安石,启用王安石是板上钉钉的。

王安石变法革新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关于熙宁变法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历来学术界众说纷纭。

从王安石变法对于他个人而言,全部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一,国防军事力量

经过王安石十年省兵政策,北宋年初庞大的军队人数省去了一半,自然,军费开支节省了一半。但是最重要的是,兵力节省了,军队的战斗力却大大的提高了。北宋时期的“熙河之役”就是在王安石熙宁变法期间展开的。

熙河治所,在今天的熙州,甘肃临洮所辖区,相当于今天甘肃的黄河流域和青海的湟水流域,它在宋朝和西夏的对峙局面中,扮演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熙宁四年,王安石拜相后的第二年,宋神宗和王安石委任了主战的王韶为秦凤路延边安抚史,专门处置这一带的军事事物。”熙河之役”指挥官虽然是王韶,但是战局的每一步变化和推进,都离不开在京城运筹帷幄的宰相王安石,将相在前线和京城之间书信往来不绝,对于每一步的战略方针部署,都离不开王安石具体的分析和指导。”熙河之役”的一系列胜利的取得,对于北宋王朝而言,是一剂及时的强心针,积贫积弱的大宋军队,终于收获了一次扬眉吐气的骄傲。宋神宗对此感到极其欣慰,在接受百官群臣的朝贺时,特意解下自己身上所佩戴的玉带,赐给了王安石,可见王安石在北宋国防军事上的贡献皇帝是认同的,对于王安石来说,也是最大荣誉了。

二、变法革新中的理财

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增加了国库的收入,缓解了贫富的差距。仅仅是前三项的变法革新,就为北宋朝廷财政每年增加了两千三百多贯的收入。这正是宋神宗和王安石当初所追求的改革目标,这正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国家的新年新气象,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三、苏东坡晚年对王安石态度的转变

爆竹声中一岁除

熙宁变法推行之初,苏轼代表着保守派对王安石的变法革新的反对是非常激烈的。然而,就在元丰七年,苏轼北归途中路过金陵,诚心诚意地去拜访了王安石。而此时,王安石已经退休,闲居在金陵,两个人在一起逗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在一起谈诗论文,一起出游,纵古论今。苏轼甚至产生了要在金陵置地建立住宅和王安石毗邻而居,相伴终老的念头。王安石的人格魅力折服了苏轼,同时,苏轼也亲眼目睹了熙宁变法给国家带来了新的气象。

元丰年间,苏轼在给朋友的信中,深刻地反省和检讨了过去的种种偏见。他说,当年对变法固守着偏见,激烈的反对。虽然当初确有为国为民的耿耿忠心,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偏见,回首往昔,真的有值得反省和检讨的。

一如苏轼在信中所言,“圣德日新,众化大成”。苏轼看到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这正是王安石在《元日》中所言的“千门万户曈曈日”。

四、王安石退休闲居金陵时期写下的诗,反映了北宋人民的生活指数。

《后元丰行》有: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歌元丰》有: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王安石闲居金陵十年,从元丰元年开始就只领最基本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金陵住宅简陋,交通工具就一头毛驴,日常生活和村夫野老更是无异,嫣然没有曾经一国宰相的叱咤风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民生的福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士不可以不弘毅”,王安石士大夫的精神,永远感动着我们,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

“爆竹声中一岁除”,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新年的爆竹声响彻云霄,满天绚烂的烟花绽放,“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会和王安石一样,满怀着辞旧迎新的力量,满怀着对中华民族美好的无比信心,携手开创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岁除   神宗   爆竹   金陵   桃符   千门万户   王朝   京城   西夏   国库   北宋   新气象   美文   国防   新年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